怎樣寫好景狀物散文
郭金榮
作文,歷來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頭戲”, 而且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寫作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作文這半壁江山如此重要,而大多數學生面對寫作往往是望而生畏。尤其是寫景狀物散文,對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多年以來,盡管廣大同仁十分關注這類文體的寫作訓練,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水平始終在一個較低層面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固然和學生的語言表達基本功有一定關系,但不會運用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也是顯而易見的。有鑒于此,我想,教師倘若注意結合課本上那些優秀的寫景狀物散文(如: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梭羅的《神的一滴》、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等)加以適當地點撥和引導,歸納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寫作技巧,并讓學生將這些篇章熟讀成誦,讓學生做到“心中有例子,胸中有技巧”,即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學生只要善于借鑒、內化并運用,這種文體寫作必會得到改觀。
寫景狀物寫作技巧(即“一巧二面三多”)
一、 “一巧”
巧妙恰當地運用常見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對偶等);
例:《荷塘月色》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裕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本段正是運用了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才將月下的荷塘寫得鮮活而生動。)
寫作訓練:
任意選取學校中一處景物,運用上面的寫作技巧,寫一篇500字的散文。
附:教師下水文
教學樓前四棵松
我們學校東西書樓前,有一道風景線,它的主體是倒垂槐、冬青松、木槿花、百日紅等簇擁下的四棵雪松。東邊三棵枝繁葉茂,蒼翠欲滴,枝冠像撐開的大傘,又像矗立的寶塔。從東向西看,老大老成持重,把頭深埋;老二傲岸不羈,昂首而立;老三謙恭和藹,俯身向里;惟有老四枝稀葉疏,略顯孱弱。它們雖然不象黃山迎客松那樣奇秀,也不似泰山巖石松那樣瀟灑,但它們都像忠誠的衛士,一年四季綠色戎裝在身,日夜守侯在教學樓前。
朝陽灑金,松樹更顯得生機勃發;晚霞敷彩,松樹尤為嫵媚動人。細雨蒙蒙,為她掛滿珍珠;白雪飄飄,給她披上銀裝。欲知松妖嬈,待到雪落時,最引人駐足觀望的,還是那雪中的松樹。
臺階下觀松,只見蓊蓊郁郁的濃綠一片,旁逸斜出的松枝,像千手觀音伸出的一只只手臂要觸摸你。到二樓上望松,卻見新吐的嫩葉一片碧綠,枝梢似乎觸手可及。
樓前松樹,生意盎然;室內學生朝氣蓬勃,你看著我長高,我望著你成熟。啊,我的可愛的小松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