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李建章
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畫面,或色彩明麗,或優美絕倫,或黯淡蕭索,都體現出了深邃動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來生命力最長久的一種文學樣式,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散文中“美”的豐富因子是多層面、多方位的,所以我們在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活動就不應該是指向單一、層面單薄的過程,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如果只依靠傳統的“講授法”去分析肢解這篇文章,只能使它化為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而無法讓學生體會散文的美感,也無法讓學生作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探索,也就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應該借助想象的翅膀,把沉默的鉛字化為激情的語言,把文字符號變為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優化散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從而從廣度和深度去領悟文章,獲得審美體驗,陶冶心靈,提升品位,健全人格,享受詩意的人生。
一、由“言”及“心”
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語言表面看似松散,實則表現了同一個中心。作者在自身思想經歷基礎上創作散文,所覽之物,所思之心,連篇成文,題材非常廣泛。因此對文章作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師可以由點及面,從句子入手,和學生一起循著文章線索來查找中心。
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師不妨就從那篇學生熟悉的《匆匆》入手。首句話就說:“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我們的日子哪里去了,我們的去年、前年都在做什么?日子是如此直接走過去,就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時間就是這樣可怕地消失的啊。瞧!我們馬上就從言語中發現了作者大體要表達的中心就是:時間來去匆匆,沒有預兆。這樣,為學生打開了過去修建的窗,使學生能直面朱自清的語言文字。通過復習前文,接下來引入新散文《背影》,有了模仿的方法,學生學習起來就明確和有信心多了。
課堂中,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導學生從文字語言入手,把握線索,聯系生活實際,安排學生理解材料,順藤摸瓜,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是文章中心自然就浮現出來了。
二、了“心”察“情”
優秀的散文體現著作者恬淡或濃烈的感情,文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細節的描寫也不同。
生動的細節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個重要特點。一個細節的刻畫,往往凝聚著豐富的情感,把握細節的內涵,往往能很快地走進那一片情感世界。 以《背影》為例,在文中,作者看著父親買橘子,爬月臺:“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那一種強烈的情感,累積得太滿,在平常行動中不經意就那么控制不住,赤裸裸地用眼淚表達出來了。這直接的抒情撞擊著我們的心,抓住了這一細節,教學生品評這一細節,誰能不為這一片深情所打動呢?漸漸地,學生們就慢慢體味出曹明海在《語文教育·智慧論》中所說的話了:“對父親深沉的摯愛和他那顆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淚著墨不多,情意深長,兒子的一種無可排解、無從寬恕的自責、愧悔之負疚感受,一種不能去懷、無可慰藉的惆悵、失落與感激思念之情,更襯托了父愛的懇摯無私、彌足珍貴和無可報償”。感情氛圍出來了,讀者與作者共同體驗,就這樣,領著學生走進了散文這情與景的情感中去,這樣的教學任務已大部分完成了。
三、“情”動入“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描繪的對象和表現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境界,簡單說是“聯想空間”,用自己的已知經驗、學識能力如身臨其境地來聯想和補充,感受作者的創作境界,得到閱讀散文的至高享受,升華個人審美思想和境界。已了解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接下來就該體驗文章的意境了。
教會學生體驗意境的方法很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在已經知道文字表面的中心,已經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感情之后,讓學生帶上感情認真體味,反復揣摩它告訴了我們什么、真正想對我們說的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什么、浮現在我們腦子里面的是什么樣的生動形象,想象力就出來了。教學《荷塘月色》,通過對作者用文字作畫、語言富于變化、有精妙的修飾方法等的分析,深諳了散文語言的文字魅力,理解了文中通感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從一個景美的境界帶到另外一個心里捉摸不定的美妙境界,兩境界交融,又是一份高層的升華了。從感情進入想象,體味點點滴滴,自然流入境界中,超越了文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科要“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只有從審美的需要出發,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使散文教學轉化為美的再現、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的活動,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以上的教學方法是筆者從實踐經驗而來的,希望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能對學生對散文閱讀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及早發展有所幫助。其實,教無定法,散文形式靈活多樣,語言優美,情感豐富,意境悠長,這就決定了教學的多樣化。怎樣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打開更有效的散文閱讀之門呢?筆者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如既往地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