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2000年中國散文漫談

王劍冰

二十一世紀可是真正的來臨了。去年就歡迎了一次,卻說是歡迎早了,二○○一才是新世紀的開端。這么說來,二○○○年當是二十世紀的尾聲。這個尾聲勾畫得好,一環環像有著無盡的回音。其他門類不說,單看散文,我以為就為二十世紀的文學亮了一個美相。

為確立一種迎接新世紀的姿態,《美文》曾發起過“行動散文”的倡議,意思是讓激情和生命行動起來。有人認為此種提法有些玄。對于此項操作,《散文選刊》已組織“本期話題”進行探討,這里不再細說,只借用其表層語言“行動”“散文”拿來別用。先說“行動”:

其一是,活動頻繁。五月,中國作協在柳州舉辦了首次全國散文年會,六月,中國散文學會在北京召開了“九十年代以來散文發展狀況及其展望”的理論研討會,九月,散文刊物在臨汾舉辦了“堯都華表散文筆會”,金秋十月,《散文選刊》在大別山新縣舉辦了第三屆“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研討會”。此外,福建、貴州、河南、四川、內蒙古、江蘇等地都舉辦了形式各異的散文筆會,參加這些筆會的達數百人次,不僅使散文作者之間加深了友誼,更促進了散文的發展。其二,理論發展。在這一年,《散文選刊》每期開辟的“本期話題”欄目,吸收眾多散文作家、評論家發言,已探討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如“行動散文,何為行動”、“散文是否可以虛構”、“拿什么樣的散文教學生”、“游記散文如何寫”、“網絡文學寫作”等等;《美文》的“九十年代散文寫作隨訪”,同樣集中了一批作家探討散文寫作,展望新世紀散文方向。這些都對散文理論大廈的構建起了磚石作用。此外,季羨林、劉錫慶、林賢治、韓小蕙,孫紹振、賈寶泉、丘峰、秦晉、喻大翔、李運摶、景秀明、王劍冰等都有散文專論或專著發表和出版。范培松的《中國散文批評史》和郭豫衡的《中國散文史》的出版也為二○○○年散文書增添新學。其三,園地出現新氣象。首先是散文刊物在這一年發行量普遍上升。二是散文刊物開始聯手舉辦全國大、中學生散文大賽。這是散文刊物第一次合作,同行間的聯手,勢必有利于散文事業。這一年,《散文·海外版》改換了版本、《散文天地》定位專發精短散文,《美文》自七期開始擴版?!渡⑽倪x利》推出十七年精選本四卷并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由專家、讀者共同推選“百年百篇”經典散文活動。此外,百花文藝出版社、漓江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等出版的有關散文的書籍發行火爆。三是網絡文學揭竿而起。幾乎是一夜之間,網絡文學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其主要以散文為主,盡管多顯稚嫩,但雨后繁花的勢頭著實觸動了傳統文學。

下面再說“散文”。無論是作為世紀末或為新世紀初,二○○○年的散文都堪稱碩果累累。

其一,以人文的觀點審視傳統文化、歷史發展、社會變遷的“大散文”成就顯現。所說大散文當是指顯示著人格力量、生命價值、思想輝光的大境界、大氣魄、大視野的散文,其僅是有別于較為純粹的美文(這類散文后面還要提及),而絕非是散文外延的擴大。恰恰相反,其在散文的純粹藝術上的追求(包括語言、境界等)當更深更透。這些作品應該是使散文構成了一種活力,使其更有審美價值,它是純情散文的另一種作法。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長短。這類散文作品多出于名家大腕。如卞毓方,其以《思想者的第三種造型》歌吟了一個寧折不彎的思想者馬寅初。作家指出,在人類社會中,會思想的人往往有三種命運。一種思想是與潮流同步,因而功利,也最穩當,一種思想是超前半步,盡管不乏風險,但總是在衛道士們要掄起大捧之時,已被社會前進的腳步裁判為真理,一種思想是領先百家,超越時代,常常要等上數十年或上百年,才為后來者逐漸認識、接納,而在此前,注定被視為異端,大逆不道。馬寅初與他的人口理論,演繹的正是思想者的第三種命運。卞毓方以深刻思想之刀雕出的馬寅初是一個古色古香有血有肉的長者,其健康的人格永遠燭照漫長的歷史。卞毓方為讀者寫出了一批這類可感、可思而不忍掩卷的大散文,如《出自幽谷遷于喬大》、《魔鬼再訪錢鐘書先生》,我曾在《’99中國散文漫談》中談到,一九九九年是卞毓方的果樹大年?,F在看來,二○○○年仍是卞先生的豐年,我們該為他祝賀。他的堅持,是散文界的一個話題,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言:“他腹笥充實,對中國的詩文閱讀極廣,又兼潔氣盈胸,見識卓犖;他還有一個作家所必須具有的靈感。“賈平凹的《老西安》從一九九九年寫起,二○○○○年還在刊物上連載著,那味一直很足,老西安不是總也泡不完的一壺茶,但他總有說頭,有說頭就有嚼頭。每一件小事點的都是西安的正宗玩藝。又有一篇《今年是龍年》,把屬龍的自己也編排進去,充當一個調侃的角色,讓龍年活起來,歡起來,向往起來。龍是好生靈,賈平凹借著這好生靈也沒少編排國人的某些劣性,讀著感到滋深味濃,心里說,該著賈氏屬龍;一員武將的故事,要多少次沙場浴血方得寫成,而一個詩人的成名,往往比一武夫更備受時勢的折磨與煎熬。積三百年社會動蕩產生的詩人加武將的辛棄疾,又一次走入作家筆下,被梁衡以一曲《把欄桿拍遍》唱響。梁衡沒有把筆力下在賞析辛氏一首首名篇佳句上,而是從中看出沙場劍氣,看出義膽秋霜。在慨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拳拳愛國情的同時,也由衷贊賞作家選題之精當,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覓渡、覓渡、覓何處》,同樣閃現著思想光芒和藝術魅力。此類作品還有朱以撒的《走出長安》:作為一個自然科學學者,詹克明時時讓人類文明之光燦燃于字里行間。讀者不僅從中獲得了新鮮的知識,更感受到一個“圈子”外邊的“老辣”文筆。詹先生去年的一篇《那一個史前女人的手印》,就入列了排行榜?!洞笙那榻Y》是他獻給二○○○年的又一力作。作者從大夏故土及西夏陵區望開去,直望到祖國曾經燦爛的文化史及由此衍生的民族之魂。作者感慨:今天的頹陵荒冢、殘垣斷壁,對我們不僅是展示過去的歷史見證,更應該成為警示未來的一面鏡子。與此篇異曲同工的還有雷達的《走寧夏》、周瑞金的《弗農凝思》、李銳鋒的《祖先的深度》、黃曉的《新城·老灘》、李木生的《微山湖上靜悄悄》。《西廂記》是早已唱響天下的古典名著。張生與鶯鶯沖破世俗樊籬的至情戀曲,曾驚羨幾多淚光。李存葆今又走入普救寺,于千年之后重新譜寫《飄逝的絕唱》,對純真的人性之愛施以文化的審美,其縱橫捭闔,極盡筆墨,讓思想放牧于古今中外,展示一幅幅情愛與性愛的圖表,借以類比、批判,表露對古典純美愛情的追思。其意義遠遠超過單獨描寫“待月西廂下”的情愛本身。李存葆近年致力于大題材散文創作,其另一篇散文《沂蒙匪事》也同樣獲得好評;韓靜霆的《書生論劍》選材獨特,想象斐然,全文充滿了颯颯生風的青銅豪氣與俯瞰歷史人生的哲思。運筆張弛有度,讀之痛快淋漓,雖言書生論劍,絕少書生之氣。倒像一位糾糾武夫,咂咂感慨著自鳴得意之物。結尾處更似劍器出鞘,讓人警醒:許在十年前,蘇聯的先進、強大、富足曾讓人驚嘆過。而十年之后,它的停滯、陳舊與貧乏,同樣讓人慨嘆萬分。這一朝一夕的巨變有多少讓世人思考的東西?王居卿的《俄羅斯斷想》以正面的筆觸、細微的心態向我們講說了一個中國人眼中的俄羅斯的形象。這不是一篇普通意義的游記,其更從文化、歷史、民族、經濟、政治、生活等多重角度審視這個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不曾讀過王居卿更多的東西,但這一篇讓我折服,為他的銳利的思想和犀利的文筆。與此篇氣象相近的還有劉醒龍的《感受美國》。 其二,學人隨筆依然是2000年的一大景觀。有人說散文即是說話,是借助文章直接表達內心感受。隨筆借助這種表達方式似乎更直接一些,它摒棄了純情散文著意強調的詞采及氤氳著的詩性,而更趨于理性,它不似一篇神采飛揚的演說,更似一種思想者的“實話實說”。這種話語是真誠的、生動的、哲理的、幽默的。因而這類隨筆的寫作對知識、閱歷、思想、人格、胸懷都有很高的要求。二○○○年隨筆寫作的主陣地《隨筆》、《讀書》及《書屋》都有大量好讀文章呈現,其他報刊也出現不少膾炙人口的好作品。這類隨筆總是深刻而客觀地、理智而清醒地透析歷史、直面人生。季羨林的《過年的感覺》,以一位八十九歲高齡老人的年輕心態面對新世紀到來,滿篇樂觀、向上,讀其文更有一種信心和鼓舞。李國文的《從嚴嵩到海瑞》,以貪官和清官列比,從而贊頌海瑞的節操和風范。正視歷史,反思海瑞,于現實有著深遠的意義。潘旭瀾的《太平雜說》逆對曾經一片美化、歌頌太平軍的風潮,重新審視“天堂”中的種種違反常規、常理的行為,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不僅是一種膽識,也是一代學人的正直體現。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是一則隨心所發的關于愛情的經典論語,其將愛情與生命與性、與權利與博愛、與純潔與殘疾作了諸多理性的思考,其闡述的每段文字都堪稱警句?!笆裁词羌儩?我們不因肉身而不潔。我們不因友情而不潔。我不相信無情者可以愛。我倒常因為看見一些虛偽的標牌、媚態的包裝和放大的凜然,而看見淫蕩不是別的,是把上帝寄存于人的財富挪作他用。”袁鷹的《燈下白頭人》是一篇嘔心瀝血的肺腑之言。紛紛揚揚、眼花繚亂的日子過去了,留下的是冷卻后的思考,是懵懂后的憬悟。嚴肅的深刻的反思,必是伴隨著自責的痛楚。白頭人燈下的懷舊反思,如春蠶吐絲,化為綿銹,給人以啟迪、智慧和美感,讓人看出一代文人的坦蕩襟懷。此外,何滿子的《燈謎趣談》,南丁的《說話環境》、田中禾的《田中禾薦畫》、葉延濱的《時刻準備著》、張笑天的《我想生病》、王開嶺的《當一個痛苦的人來見你》、山谷的《也說慈禧》、陳村的《我愛魯迅》、彭匈的《時髦青年呂布》等,從人文、歷史、古今中外不同視角闡釋自己的觀點,以小處見精神,以滴水見陽光。這類隨筆中,名曰莊周的《齊人物論》亦有些亮眼,其在《書屋》第六期開始分段發表,直至十二期。以篇、人論說,敢作敢為,膽大口狂,直把中國文壇論了個痛快淋漓。

三、美文寫作成為一種追尋。散文在中國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其后才衍生出除詩歌以外文學的其他門類。正因如此,散文文體的探求與革命一直未能停止,它的發展既要求它必須堅持散文本身的屬性,又要求它不能沿襲舊有的模式,尤其是藝術散文,或曰美文、純散文。這類散文是廣義散文中的純粹部分,屬于“細致活兒”的一類:純散文有純情美文與生活美文。生活美文以生活為主,有的有具體的生活故事與人物,以優美的文辭及巧妙的敘述描寫出來;純情美文則無具體的人或事,是想象與心靈的漫游,憑借某個意向或某個場景,讓人感受到音樂與詩一般的超然與靜化。這兩種美文都是純散文的嫡系部隊。一些理論所堅持的散文的本來面目即是指這類散文。這類散文最易區別于其他文體。而這類散文并不好寫。弄不好便落入了“套子”,是出力不落好的那種。二十世紀末美文的制造卻越來越強亮、越來越隊伍化、越來越上檔次,大批的學者、詩人、小說家加入進來,提筆就出“好活兒”、“細活兒”。實在是一件讓散文界欣喜的事。生活美文如王充間的《碗花糕》、王宗仁的《嫂鏡》、余光中的《思蜀》、金庸的《月云》等,這些散文都可當作電視劇來看,有情、有景、有形象、有思想,動態的文字直接產生直觀效果,于美的欣賞中起到感染和鼓舞作用。如王宗仁的《嫂鏡》:世界屋脊下邊,千里少人煙,四季缺色彩,一個軍嫂來到了哨所,她以自身的熱情感染了每一位戰士。她是排長的妻子,更是大家的嫂子。嫂子回去后,寄來一摞子自己的照片,排長按照妻子的意思將彩照分發給戰士,于是那些彩照被鑲在每個士兵隨身攜帶的小鏡子后面,鏡嫂成了邊防一道獨特的風景。作品寫得真實細膩、親切感人。純情美文如蘇童的《河流的秘密》、《三棵樹》、鮑爾吉·原野的《春雪化時》、周曉楓的《種?!?、雪平陽的《我的身體在旅行》、石英的《世紀之交》、張愛華的《余韻》、劉亮程的《樹會記住許多事》、《亂風》、謝子安的《雨是青紗》、培貴的《與風鈴說寂寞》、馮秋子的《丟失的草地》、楚楚的《空山不空》、寧肯的《一條河的兩岸》、潘向黎的《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李漢榮的《與天地精神往來》、馬莉的《遠方的花園》等。這類散文清靜、純潔、雅致,想象的羽翅展得很開,情緒的枝葉蓬勃得很旺,美的力量于字里行間撼動。在2000年如異軍凸起的散文新家中,劉亮程、謝子安的出現最為引人。這兩位作家都是寫他們最熟悉的農村生活,使曾被小女人、小男人或是文化、旅游等散文充斥的園地驀地一亮。劉亮程在大西北的曠野里,以“一把鐵锨”開辟了一片語言的綠洲,讓人感到一種新鮮亮眼的文字。其利用了農村生活最為平凡的細節,以深沉的生命體驗,完成一個農民式的感情的訴說。謝子安的作品則是展現了一幅幅遼西山水田園的生活畫卷,其鮮活的文字及在文字后面閃亮的善良、質樸、曠達與幽默都讓人感到韻味深長。如果說劉亮程善于利用近景特寫的話,謝子安則更多地以遠景和廣角。

以上是作為文學散文的主流部分,是“稠”的部分。當然還有“稀”的東西。在商業大潮的泛浮中,在報紙副刊紛紛擴版的需求中,泡沫形的文字也被冠以了散文,這類文字只是通暢的敘述,缺少理性及文采。讓一些人覺得最好操作的文學樣式即是散文。網上一些號稱散文的文字垃圾也不少,當然,這與前面提到的較為稚嫩的文學散文還是兩碼事。另有一個現象,這一現象已存在一段時間了,即原本散文隊伍中的“專業人士”在被散文逐漸遠離,這些曾經火爆一時的“散文家”,在大批學者、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加入散文的行列時,茫然無措,少有“大作”,也是秋橫春氣少。在散文的變革發展中,這或許也是一種正?,F象。

新的世紀,散文這種文體會被更多的人們所利用,散文仍然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從二十世紀末期的文學形勢來看,散文這股昂然涌動的春潮,必會越來越走向波瀾壯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