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網絡版權:電視劇版權收益的藍海?
張艷
電視劇的網絡版權近幾年來發生了跳躍式的增長,2006年風靡一時的古裝武俠喜劇《武林外傳》,全81集的網絡版權只賣出10萬元;2010年,新《三國》單集網絡版權賣到了15萬元,新版《紅樓夢》高達20萬元/集,新《西游記》的網絡首播權單集則定槌28萬元。這種爆發式的增長,使得一些電視劇制作商把電視劇版權收益寄希望于網絡視頻這一新媒體市場。網絡版權會是電視劇版權收益的藍海嗎?
一、電視劇網絡版權的爆發式增長
電視劇網絡版權爆發式增長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國家行政法規日益規范。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2010年11月12日出臺《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意見中特別提出將實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影視劇作品侵權盜版行為。政府監管和法律規范的交易市場框架逐步完善,盜版橫生的網絡視頻業終于轉向正版。
二是資本的大量涌入。2010年1月,搜狐與酷6聯手出資1000萬美元,建立國內首個“國際影視版權聯合采購基金”,為網絡視頻交易的市場注入了大量的資金;樂視網登陸創業板和酷6借殼盛大旗下的華友世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為視頻網站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2010年底,優酷募集到1.6億美元登陸美國紐交所,土豆網也募集到1.35億美元,并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IPO文件,預計2011年一季度上市。大量的資金流向了視頻網站,加快了國內網絡版權交易市場的流動性。
三是行業競爭使然。視頻網站上的電視劇動輒成千上萬的點擊量,對于運營成熟的網站來說,可以輕易地將點擊量通過廣告變成現金流。利用版權問題,還可以將資金不充足的視頻網站淘汰。
二、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已達到拐點?
從2006年到2010年,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格平均增長了幾十倍,有觀點認為這種價格高地是由一些同行以壟斷內容為目的,炒作影視劇網絡版權造成的價格泡沫。
與此論點不同,網尚文化公司總裁黎鋒認為電視劇28萬一集的價格遠沒有達到拐點——這個拐點到來時,內容商就會要求跟渠道經營商分成。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一部電視劇每集投資100萬,因為壟斷,在電視臺能賣出150萬/集就不錯了。但互聯網上是市場經濟,即使按50%的回報來算,也應該150萬一集。”結論是,今天的數字版權價格看起來很高,但還沒有達到內容的價值。按照他的計算,電視劇的網絡版權應該在“每集100萬到200萬之間”。
這種拐點論的分歧是版權方假定了網絡視頻為電視劇的惟一播放渠道,并按照市場盈利的準則設定價格,而視頻網站尚無力平衡這一成本和盈利的情況下的無奈抱怨。
這種拐點論是兩種盈利模式的碰撞。網絡版權價格的高漲,購進大熱獨播劇是重要推手。樂視網宣布已購買了100多部2011年獨播電視劇網絡版權,并擬使用7500萬超募資金繼續購買一定數量的獨家影視劇版權???網在2010年用1億元來購買正版影視劇版權。一集28萬的新版《西游記》網絡獨播權,就是酷6樹立的價格標桿。
這種購買大熱獨播劇的經營思維是電視渠道電視劇采購模式在網絡視頻行業的延伸,是一種典型的大熱門經濟思維模式。大多數視頻網站急需大熱門而不僅僅是有利潤的產品。這種大熱資源為獨家占有者吸引了大量流量,為廣告銷售做出了貢獻。
但在長尾理論中,利基產品市場是可以與大熱門市場相抗衡的。《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告訴我們,“在任何市場中利基產品都遠遠多于熱門產品,而獲得這些利基產品的成本正在顯著下降。許多市場已經有能力供應空前豐富的產品。盡管沒有一個利基產品能實現大的銷量,但由于利基產品數不勝數,他們聚合起來,將共同形成一個可與大熱門市場相抗衡的大市場。只要不受供給瓶頸、信息匱乏和有限貨架空間的扭曲。”網絡視頻相對于電視這個受局限的渠道,就是那個有能力成為電視劇供應的豐饒市場。
正是基于這種理論基礎,有的視頻網站在運營策略上并沒有擠進搶購獨播熱劇的混戰中。奇異網,中國網絡視頻業Hulu的忠實模仿者,目前的策略更傾向于購買更多的版權,把自己的片源庫做大,當然其中也包括熱門電視劇,但絕不會是獨家的版權。該公司華北市場總監凍千秋表示,“我們更在意的是‘有’,而不在于‘獨家’。從運營情況看,這種策略收效非常好,在有效控制版權采購成本的同時,借助卓越的用戶體驗獲得了超高的播放量。”
這兩種不同經營思路,就目前的中國網絡視頻市場,還將會繼續碰撞,誰會“?!钡阶詈螅墒袌鰜頇z驗。
三、電視劇網絡版權將走向何方?
美國盈利的視頻網站首推Hulu,Hulu在版權和盈利上如何平衡?Hulu有三大股東——NBC環球、新聞集團和迪斯尼,因此Hulu可以獲得免費的版權,并且版權歸屬相對集中,股東們則通過與Hulu廣告分成獲得版權收益。在美國較低的帶寬成本以及較高的網絡視頻廣告投放率的環境下,和諧盈利順理成章。
中國目前網絡版權的情況是,不但買者分散為眾多的大小視頻網站和大型門戶網站,版權的持有者也非常分散:除了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力量,幾家品牌認知度較高的民營電視劇制作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合計有10%左右。(數據來源:藝恩咨詢數據)雖然有盛世驕陽這樣大型的版權分銷公司作為中間商,但由于其是盛大旗下子公司,而酷6又已被盛大收購,其他視頻網站更愿意繞過其直接面對版權方。
如此版權持有和版權購買分散混亂的格局中,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積累,中國的電視劇行業或許可能發展出一個或多個主流版權持有集團或者聯盟,這個主體有可能與視頻網站共同成立類似Hulu的授權點播模式,或代表眾多的電視制作公司或機構與視頻網站實現廣告分成。
個別影視制作公司意圖在近期就能實現與視頻網站的分賬,可能不會成為行業的普遍做法,而成為一些個別的案例。原因在于分賬模式的眾多因素還不具備。首先是版權方就某個單獨劇目同視頻網站形成分賬模式是一個獨立的臨時行為,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其次,這種分賬模式要求客觀公正第三方的出現。分賬是基于點擊率進行廣告分成,但是對于點擊率的統計,不應該僅由視頻網站提供。對于一個長期不尊重版權使用盜版的合作方,很難在點擊率的統計上獲得電視劇制作公司的充分信任;再次,必須考慮到廣告市場到底是否足夠大到支撐行業的分賬模式存在。2010年國產電視劇交易總額達到59.2億元。而根據艾瑞咨詢的最新數據,2010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的廣告收入為29.1億元,這里還包括因為世界杯和世博會刺激廣告主加大的投放。視頻網站的收費模式還不成熟,電視劇網絡版權分賬模式的前景并不明朗。
今后的一年或者若干年中,電視劇的網絡版權作為視頻網站的核心競爭資源,仍然會處于一個被爭奪但購買資金充足的市場中。因此業內人士預言,版權的價格并沒有到達頂峰。隨著盈利模式的成熟,網絡視頻作為移動視頻在不同終端的呈現,以及網絡視頻觀看者數量的不斷擴大,在未來,新媒體版權費會超過電視版權費,但那個時候將不再是因為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