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議程設置與黨建電視欄目
左立 敖婷
內容摘要:社會的發展使受眾對媒介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媒介議程設置功能在輿論引導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黨建電視欄目是我國電視媒介用以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之一,和諧社會建設中加強黨建電視欄目的品牌建設也十分迫切。從媒介議程設置看黨建電視欄目仍有許多不足,分析這些不足,找出相應的對策,將黨建電視欄目打造成品牌欄目,從而更有效地引導輿論。
關 鍵 詞:媒介議程 議程設置 黨建電視欄目 輿論引導 網絡媒介的出現使得麥克盧漢提出的“地球村”得以實現,而各種媒介技術的發展,也使人類進入了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這個“地球村”中,人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證親身接觸和經歷,大多數的事務只能依靠從大眾媒介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媒介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此時,媒介的議程設置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如今,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五大媒介共存,使人們能很便捷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比較這五種媒介,不難發現,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普及的情況上看,電視媒介是目前人們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媒介,而隨著電視產業的發展,我們也早已進入了視聽的超級市場。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電視媒介的議程設置作用引導輿論,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黨建電視欄目是電視媒介用以引導輿論的手段之一,本文就黨建電視欄目如何更好地發揮議程設置的作用作些粗淺的探討。 一、關于議程設置理論 “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見于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在1972年《輿論季刊》上發表的論文——《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這篇論文是他們在1968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就傳播媒介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所作的一項調查研究的總結。主要含義就是:大眾媒介作為“大事”報道的問題,同樣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高。美國政治家伯納德·科恩在《新聞媒介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對此有一個準確概括:“(報紙)在告訴讀者怎樣想這一點上不怎么成功,但在告訴讀者想什么方面卻異常的有效。” 大眾傳媒每天向人們提供許多剛剛發生的或者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從而滿足公眾認識世界的精神需要。媒介工作者捕捉他們感興趣的人或重要的事實,通過日復一日的選擇和發布,集中公眾對世界某些方面的注意,影響著他們對當前事件輕重緩急的認識。因而,公眾對外部世界的圖像和輿論,除了人際傳播的影響之外,基本受大眾媒介議程設置的控制。大眾媒介長期連續的報道,會影響公眾對當前重要問題或事件的感受,從而使得媒介的議程設置逐漸轉變為公眾議程。所以,媒介的議程設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且是強大的。 二、議程設置和黨建電視欄目 目前,在業界并沒有對黨建電視欄目的精確的界定,但一般都把以宣傳黨的知識、傳播黨建動態、樹立黨員典型為主要的內容的電視欄目歸為黨建電視欄目。目前黨建電視欄目呈多元化的運走模式:一是組織部門自辦,即組織部電教中心獨立完成欄目的選題、協調、拍攝和制作的全過程;二是組織部門與電視臺聯辦,由組織部負責選題、協調和審片,電視臺負責拍攝、制作和播出;三是電視臺自辦,組織部門僅從題材上進行宏觀把握,基本不參與欄目的具體制作。考察黨建電視欄目的性質和內容可以看出,黨建電視欄目是以正面宣傳為主,對輿論的引導有著重要的作用。 從中國新聞的實踐看,議程設置就是引導輿論的媒體功能。所以媒介在議程設置具體到當前來說,要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出發點,要為和諧社會的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而黨建電視欄目作為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結合當前的社會建設的需要,熱情宣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宣傳和推廣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涌現出的新成績、新做法、新經驗,值得學習和贊頌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風尚,有效地引導建設和諧社會的輿論。 三、從議程設置看當前黨建電視欄目的不足 黨建電視欄目是有效的輿論引導工具,電視的聲畫的結合,連續的播出能夠比較容易地吸引電視觀眾,也能使欄目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立體真實。但是,考察黨建電視欄目的現狀仍存在不足,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認識有誤,宣傳味過濃 黨建電視欄目是以黨的工作為中心,樹立典型為主要內容,就是要及時地宣傳黨的知識、傳播黨的動態,報道優秀黨員的感人故事。但是目前有些黨建電視欄目沒有立足于一個電視欄目,而僅僅滿足了黨的工作的需要,宣傳的意味過濃,容易造成受眾的逆反情緒。 2.內容單一,報道缺乏深度 黨建電視欄目播出時間短,播出周期長,而作為專題類的節目決定了黨建電視欄目應以深度報道為主。但縱觀幾個省衛視的黨建電視欄目發現,報道都缺乏深度的挖掘,播出的內容往往只是單純的敘述和介紹,在表現人物思想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上存在不足。 3.缺乏新意,欄目形式呆板 因為是以黨建為主要內容的電視欄目,所以欄目的整體風格上都相對保守,穩重有余,活潑不足;欄目在內容的編排上千篇一律,仿佛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套路,缺乏新意,沒有給受眾搭建一個反饋的渠道和互動平臺,因此對社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