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博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運用
劉潔
2009年7月,當飯否、嘰歪等中國市場最早的微博產品相繼停止運營,國內絕大多數媒體人可能還不知道微博為何物,更不會想到,僅僅一年多之后,有學者這樣說到:當下,媒體人也許可以分為織圍脖和不織圍脖兩類,可以斷言,不知微博為何物的傳媒人,將被拋在新一代互聯網的身后。或許此言過于武斷,但對于這樣一種同時具有媒體和社區要素,并且具有驚人傳播力的新媒介,傳統媒體包括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人,對它視而不見顯然是不明智的。
一、微博對電視節目的影響
就技術而言,微博最大的特點是集成化和開放化,可以通過手機、IM軟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各種途徑發布。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微博最大的力量來自于其強大的融合力、傳播力和動員力。
融合力: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間的限制,實現了電腦與手機的終端融合。它能夠溝通不同媒體之間的聯系,融合手機媒體、網絡媒體、傳統媒體等功能,集合手機短信、社交網站、博客播客和即時通訊等傳播優勢。新浪、搜狐、網易打通了新聞評論和微博,QQ也增加了微博功能。未來,微博將進一步整合傳統網站、傳統媒體,推動媒體深刻變革。
傳播力:微博兼具點對點、點對群、群對群的傳播特性。有人推導出一個邏輯公式:從“生產成本”降低來看,有意愿寫有價值微博的人是博客的4倍,人均微博產量是博客的5倍;從“消費成本”降低來看,有時間且愿意讀微博的人是博客的2倍,適合閱讀微博的場所和碎片時間總和是博客的5倍。因此,4×5×2×5=200,微博的傳播力是博客的200倍。微博通過發布、關注、轉發等功能,可以實現極速傳播,形成滾雪球效應,傳播力超過以往所有網絡傳播方式。
動員力:用戶眾多、分類清晰的微博具備強大的號召力、組織力、協調力,深刻影響信息流動和社會活動。
眼下,對于越來越多的人而言,能最快了解到新聞的途徑不再是電視和報紙,也不是網站,而是微博。2010年,微博不僅產生了最快的新聞,也快速推動了新聞事件的發展,例如宜黃鐘家事件、李剛事件、方舟子遇襲事件、隨手拍解救被拐兒童等等。可以斷言,微博的出現對媒體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微博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運用
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脈絡是:看新聞事件→聽新聞觀點→聽意見領袖的新聞觀點→我也要發表新聞觀點→我要在第一時間發表新聞觀點→我要在第一時間跟大家交流新聞觀點,甚至自己發布新聞。
借助手機短信、熱線電話、網絡討論等形式,絕大多數電視新聞節目普遍做到了第四步。但是,微博,作為私媒體已經毫不費力地達到了第六步,并且它病毒式傳播的功能日益彰顯出更為強大的能量。
因此,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希望借力微博,提升節目的影響力。2011年1月1日開播的《夜宴微波爐》領風氣之先,成為國內首檔跨媒體微博電視新聞節目。
《夜宴微波爐》由江蘇廣電總臺新聞中心聯手搜狐微博共同研發,是群口評論節目《新聞夜宴》的周末版。“人微言不輕,微言不聳聽”。在延續《新聞夜宴》提供公共平臺、展示多維視角、多元爭鳴的特色基礎上,《夜宴微波爐》更多體現微博獨有的特色,主要分《微言七日(事件篇+觀點篇)》和《微言大事》兩大板塊,重大事件由微博首發、熱點事件聽博友熱議。節目中,嘉賓參照微博規則進行30秒酷評。搜狐北京分演播室嘉賓同步參與,在節目中設置博友、網友、觀眾與節目和主持人即時互動。博友評論用大微博直播墻同步接入演播室。節目創造性地開通了語音微博,節目播出時在網絡同步推廣。
三位主持人實名微博在線,網友可以登陸搜狐微博實時在線收看節目,并可以通過微博直接三位主持人對話互動。
由此,《夜宴微波爐》實現了將電視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的優勢功能有機融合,大大加強了節目的互動性、即時性、延展性和新銳感。自今年1月1日推出以來,節目在市網的平均收視率、份額分別為3.36%、10.23%,省網為1.23%、5.57%,收視率均高出今年(截至2月13日)《新聞夜宴》常態節目的收視平均值(市網3.29%、10.76%,省網1.13%、5.45%)。尤其是三月以后,《夜宴微波爐》市網收視率、份額最高達到:4.10%、10.37%,省網收視率最高達到:1.59%、7.69%,對《新聞夜宴》以往每逢周末相對低迷的收視率,有明顯的拉動作用。開播三個月以來,《夜宴微波爐》僅在搜狐微博的圍觀量就達到了5391873,大大擴大了節目對網絡受眾的影響。
更有意義的是,從觀眾集中度數據看,《微波爐》相比《新聞夜宴》,在省網中15—24歲觀眾的集中度提升明顯。尤其0101和0115兩期節目中,15—24歲年輕觀眾的集中度相當高,說明節目通過與網絡熱點的對接,更易與年輕觀眾形成互動,這對觀眾結構日漸老齡化的新聞節目來說是一種鼓勵。
與此同時,《夜宴微波爐》依舊秉持傳統媒體的責任感和公信力。隨著博客、微博等的出現,我們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時代。但社交媒體有可能過度報道(over-cover)很多問題,因此,傳統媒體應負起自己的責任,體現公信力、權威性和準確性。近期發生的日本大地震,中國社交網絡中對核輻射的危害有很多夸大其詞的流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如搶鹽潮。針對這一非理性的事件,《夜宴微波爐》專門做了一期節目,和主持人、嘉賓、博友一起客觀地,有深度地進行了剖析,做了行之有效的引導工作。
《夜宴微波爐》誕生之后,引來全國各地許多媒體的效仿,新浪網也在3月份推出了《新浪微博秀》。不過,關于電視媒體和微博的融合,《夜宴微波爐》也只是一種粗淺的嘗試。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只有伴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牢牢把握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點,既發揮電視媒體在采編、評論、制作、公信力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又利用好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在時效、互動上的優勢,進一步創新節目形式,才能在這一場全媒體大戰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