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互聯網化電視媒體核心競爭力提升路徑
佚名
()當前,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互聯網化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思考方式,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產業變革的新依據。所謂互聯網化,是企業運用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為企業內外的事務活動提供服務。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企業在內外部業務的整合發展過程中都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也被稱為企業的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對于新型的互聯網行業來講,互聯網化是產業發展的依據和支撐力量,而對于傳統行業來講,互聯網化則是產業變革的催化劑。
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已經受到了新媒體的層層沖擊,需要迫切改變現在的發展困境,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而互聯網化則成為電視媒體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路徑和方法。也就是說,電視媒體的發展需要替換落后發展機制,優化產業鏈,創新行業發展新模式,在內容、營銷、渠道和終端方面進行互聯網化的轉變,以互聯網化的路徑和思維進行電視媒體重塑,以謀求電視媒體的長遠發展。
一、內容互聯網化:“內容為王”是基礎
“內容為王”是由維亞康姆總裁雷石東提出,指內容資源是傳媒業發展的靈魂,傳媒產業的生存之道主要在于內容資源的好壞,優質的內容資源是傳媒業發展的根基。所以不管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要注重內容資源的生產與制作,擁有好的節目內容資源,才會帶來超高的收視率和龐大的受眾群體。因此,電視媒體內容的互聯網化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電視媒體內容互聯網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聚焦用戶需求。柳傳志曾經認為在互聯網下的創新企業中,營銷和渠道為核心驅動力的前驅結構,用戶需求和產品本身為驅動的后驅結構,在技術和財富的互聯網時代里,后驅結構才是對用戶形成引力效應進而創造快速增長的合理結構。所以說,聚焦用戶需求才是互聯網創新的本質所在。在互聯網化的時代里,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變得個性化,一般的產品已經滿足不了用戶的特殊化的需要,這就需要經營者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和看待產品的開發和運營,使得產品和服務能夠更加符合用戶的習慣和體驗。在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中也要遵循這一基礎,改變原先電視媒體中受眾的不平等地位,在電視節目的設計和規劃時,要站在受眾的角度,增強受眾的話語權,注重受眾體驗,特別是要滿足個性化受眾的特殊需求,將更多的受眾群體拉回到電視機旁,擴大電視媒體的受眾覆蓋面。
第二方面是注重數據化分析。在大數據時代,海量、變化的大數據成為了信息的載體,利用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結果進行內容制作,經營者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用戶的精確需求,確立目標消費群體。美國政治驚悚劇《紙牌屋》成為傳統電視媒體內容生產數據化的代表。該劇的制造摒棄了傳統的電視劇的制作模式,而是憑借網站后臺儲存的3000多萬個有關用戶收視的收集與分析,將數據分析所得的最受觀眾歡迎的核心元素進行組合拍攝。最終該劇播出后獲得超高收視率,并為網站制作方帶來豐厚利潤收入。所以說,傳統的電視媒體必須要掌握與受眾相關的巨大數據信息,依托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通過對數據的組合、擴展和優化開發新的價值,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電視媒體的內容創作,提高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方面是尋求內容資源跨屏合作。雖然傳統電視媒體在內容制作方面比新媒體略勝一籌,但是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廣泛普及和發展,受眾越來越喜歡在可以進行選擇點播的互聯網新媒體上觀看電視節目。另外,隨著網絡自制短劇和自制綜藝節目的勃興,傳統電視媒體內容生產的優勢受到強烈的沖擊,因此尋求內容資源的跨屏合作就成為提高傳統電視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比如湖南衛視以高價將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節目獨家網絡播映權賣給愛奇藝;河南電視臺與愛奇藝網站共同開發《漢字英雄》等,都成為傳統電視媒體尋求內容資源跨屏合作的典型案例。因此,傳統電視媒體尋求與新媒體的內容資源跨屏合作將是傳統電視媒體進行互聯網化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傳統電視媒體的影響力,也有利于新媒體優勢資源的整合發展。
二、營銷互聯網化:數字化整合營銷是關鍵
在互聯網化的發展進程中,營銷成為了傳統電視媒體進行變革發展的重要一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傳統的營銷方式不再適用當代消費者,這就促使營銷改變原有的結構以適應當前的發展。數字整合營銷產生于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之下,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營銷產物,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之上的所有營銷工具和手段的系統化整合。因此,傳統電視媒體營銷創新就需要利用數字化整合營銷的方式進行產品、服務的推廣和宣傳。
數字化的整合營銷強調互動性,即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在傳統電視媒體的營銷創新中,社會化媒體營銷則是進行互動性傳播與交流最有利的方式。微博、微信以及各大社區交流平臺的廣泛使用,不僅實現了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雙向溝通,還創造了口碑傳播和品牌社群,實現了基于關系網上的鏈式傳播路徑。
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在電視的播出平臺上獲得超高收視,塑造了節目的品牌和影響力,而《中國好聲音》開通的官方微博更是如虎添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中國好聲音》的微博粉絲數就超過76萬,微博轉發量和評論達到12億次,網絡點擊量超過13億次。另外節目還通過各種爭議性事件形成話題討論,抓住受眾眼球,提高節目的關注度。由此看來,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方式,是傳統電視媒體進行互聯網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積極探索與社會化媒體的互動和融合,才能把握節目的輿論走向,更好地為節目的推廣造勢。
數字化的整合營銷強調目標營銷,也就是精準化營銷。要想實現營銷的精準化,就必須要準確了解用戶的需求。在傳統的電視媒體中,收視率是節目成功與否的唯一衡量指標,只通過收視率的高低來判斷受眾的需求已經不適用與當前互聯網化的發展。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用戶的數據資產成為經營者了解用戶需求最為重要的資源。
受眾在觀看節目時可以被定位、被區分、被連接,由此可以獲得潛藏在受眾背后的巨大數據信息寶庫,依據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就可以實現對受眾群體的精準化的營銷,提供最符合受眾品味的節目,播放最適合受眾需求的廣告,這樣不僅有利于擴大目標受眾群,還能增強節目的品牌忠誠度。
三、渠道互聯網化:核心平臺構建是重點
在傳統的電視媒體中往往通過建設各種“媒介”來壟斷信息渠道。但這種情形被當下的網絡新媒體壞境所改變。各種“關注”“推送”“搜索”等功能,打破了傳統電視媒體需要勞民傷財才能構建的媒介通道,因此,電視媒體提出了“媒體一體化”設想,即建立更多微博賬號、微信賬號、APP、視頻渠道等媒介渠道來廣泛接觸用戶群,實行全媒體的渠道戰略。以北京電視臺為例,各種節目所屬的新媒體賬號,各種單獨的APP應用,可謂應有盡有。其中僅微博賬號就達112個,微信賬號150個,包括獨立建設的IPTV、節目官網、電視臺網站、BTV大媒體等,數量極為可觀。但是只有數量上的增加,沒有質量上的飛躍,這成為傳統電視媒體實現渠道合理整合的新困境。
2014年年底北京電視臺提出的“大媒體”運營平臺建設和策略為解決這一困境提供了借鑒意義。北京電視臺在EMC、天云軟件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建立了“北京電視臺新媒體云平臺”,形成了一個以云計算模式為核心的制、編、播全媒體平臺。
云平臺的意義是,打通所有新媒體通道,對內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不但能對分布在這些新媒體通道中的用戶進行沉淀、導流,將流量統一到平臺上面來,同時也能利用這些通道,將傳統媒體的優勢最大化,尤其是如何將正確的內容輸送正確的終端,內容的加工與處理,都在核心平臺上實現,根據需要輸送到有需求的各個端口。北京電視臺將所有資源集中在核心平臺上,根據外部對接特點和屬性,都通過核心平臺來進行資源匹配和調節。這種建立核心平臺的渠道策略又被稱為“中央廚房”,成為傳統電視媒體進行互聯網化發展的嶄新思路。
四、終端互聯網化:多屏轉化是方向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曉濤在2014年12月15日舉辦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指出,電視屏的互聯網化是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據。在新媒體發展的今天,各種PC終端、移動終端占據了整個終端渠道的大部分,而對于電視媒體來說,電視屏才是電視媒體主要的終端輸出渠道和生存立足點。所以說,電視屏是電視媒體進行生存發展的主戰場,如果不能實現電視屏的互聯網化,電視媒體的輸出渠道就會加速衰落。
電視媒體的終端互聯網化正在悄然發生,各種力量都在角逐電視屏,例如小米的“小米盒子”,百視通的“紅米”,樂視的“樂視盒子”等。因此對于電視媒體來講,客廳保衛戰已經刻不容緩。面對這種白熱化的競爭局面,電視媒體需要積極尋找新的路徑和方法進行應對和化解,保持和提升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實現電視媒體終端互聯網化的關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電視屏的互聯網化,二是多屏轉化的互聯網化。電視屏的互聯網化主要依據有線電視網絡的建設。有線電視網絡是輸送節目內容和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電視屏的主動脈。有線電視網絡中的電視機頂盒可以提供點播、回看、直播等增值業務,同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使得電視媒體終端不斷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轉變。多屏轉化的互聯網化在于實現電視媒體從固定屏走向移動屏,從大屏走向小屏。
各種移動終端的使用,結束了電視媒體在家庭中一覽獨大的局面,隨著家庭WIFI的普及,用戶群隨時隨地使用終端觀看節目成為了可能,所以說電視媒體要實現終端互聯網化,就要完成多屏整合與轉化,實現互聯互通、跨屏跨網,為用戶提供更多終端服務渠道,才能將更多的用戶群體拉回到電視機旁,重塑電視媒體的昔日輝煌。
綜上所述,互聯網化的發展路徑和方法為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方向,電視媒體的互聯網化不僅僅是整個行業發展的互聯網化,更在于整個傳播鏈條上每個節點的互聯網化。從內容資源到產品營銷,從渠道建設到終端服務,實現每一個環節的互聯網化才能實現整個電視行業互聯網化的重塑和變革。因此在電視媒體的發展道路上,要緊抓互聯網化的路徑和方法,以互聯網化的思維為電視媒體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式,提升整個電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視聽 文/婁曉靜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