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壁畫在公共空間環境中的視覺影響力與導向性
樂大雨 王琳
內容摘要:壁畫作為公共空間環境中的公共藝術品,有廣泛的視覺宣傳意義和提供審美意識、審美情趣的作用。對于壁畫家而言,壁畫的形式和內容以及表現形式在設計中起到很大作用,視覺的感召力源自設計的精妙之處以及與環境的適當結合。
關鍵詞:藝術功能性 社會形態 視覺沖擊力 導向性
現代意義上的公共空間的范圍比較廣闊,大到城市、鄉村人們能夠享有的所有戶外領域,小到幾十平米的小酒吧、小餐廳,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會有公共活動的空間。在公共活動空間范圍里,也必定會有一些人為的設施提供服務,其中包含純粹的藝術欣賞品和具有藝術性的功能性設施。
那么就人類審美意義上講,壁畫作為公共藝術,其視覺影響力還是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的。因為壁畫不是即時的或短暫的停留,而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在固定的環境和固定的空間或墻面上保留,作為一種公共的藝術品提供給大眾欣賞。即使人們不想看,壁畫在特定的空間中也會有某種視覺強迫的作用。壁畫可以因其占墻面面積的大小、內容的不同來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一、社會思想形態對壁畫設計和形式的影響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社會精神,藝術的形式都是與時代的精神緊密相連,尤其是公共藝術,其體現出來的視覺形式直接表達了時代的精神和社會的審美取向。比如,中世紀的教堂壁畫幾乎都被圣經教義的內容充斥,也由此可見那些時代的人文精神就是以上帝為中心,盡管幾個世紀的變遷,基督教也有很多的分支,但在那些教堂的壁畫中,能夠表達的和給予人們視覺感知的壁畫內容都與信仰有關,與其所信仰的神的精神和故事有關,一些裝飾性的圖案也是為了表達神秘的思想和喚起觀者心中對來世的的幻想。典型的例子就是圣維塔爾的鑲嵌畫,也正是這種鑲嵌畫所使用的材料,如玻璃、大理石、貝殼或陶瓷,以及自然光、燈光等光線照射和折射出的鑲嵌畫的閃爍效果,為教堂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氣氛。
社會的意識形態決定環境中的藝術形式,在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呈現出這樣的狀態,藝術品、藝術形式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和產物。前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紀念碑地下紀念堂的壁畫就是典型的為紀念二戰而做的,類似這樣的壁畫形式在很多國家都有。作為反映時代、紀念事件的一種形式,壁畫承載了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和警示人們的社會性任務,這是一些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比擬的。也正是這樣的藝術形式,給時代和社會畫上記憶的符號,得以傳承后世。
二、視覺沖擊力在壁畫形式中的運用
壁畫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空間的大小對壁畫的觀賞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天頂壁畫與墻面壁畫所處位置不同,會引起觀看的不同,平視較仰視的視力范圍要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視線是向前方看,視野越大,觀看的整體的內容也就越多,這是因為壁畫所處的位置對人的視覺的影響力至關重要,顯著位置的壁畫,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的視線和注意力。壁畫題材以及繪制風格也是引起關注的重要方面。一幅能夠打動人們心靈的壁畫,首先是處于一個觀看的重要點,在這個重要的位置上,其內容和形式才能更好地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
運用繪畫的形式、透視的引導性,讓壁畫的形式突出,是很多壁畫設計的巧妙之處。視覺的形象可以是直觀的,也可以是隱喻象征的,或者是詼諧幽默的,總之,是要人們體會到壁畫所要傳達的意義。
依照魯道夫·阿恩海姆的理論:人的視覺完全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并且視覺是高度選擇性的,它不僅對那些能夠吸引它的事物進行選擇,而且能夠對看到的任何事物進行選擇。也就是說,人的視覺的捕捉能力是超強的。在這種視覺感知能力的前提下,視覺藝術品的感召力會通過各種視覺的藝術形式傳達給人們的感官系統,并在人的大腦中形成刺激和記憶。所謂公共的藝術形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精神。
2010年上海世博會很多館內精彩的視頻墻就是視覺沖擊的最好例證。我們暫且不去劃分這種視頻墻是否屬于壁畫的范疇,但就視覺沖擊力和影響力來看,就可以理解為壁畫無論是以什么樣式出現,其對人的視覺觸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世博會中很多場館的視頻的數量以及尺度,是具有強大震撼力的。由此可以說,超大尺度、近距離的視覺的強迫感有時是強迫觀者去看的。無論在遠處還是在近處觀看,它們的細節都是不容忽視的。動態的畫面和不動的畫面,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人的視覺發揮作用。
除繪畫手段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外,壁畫的場所、壁畫在場所中所處的位置也都對視覺的接受力產生不同的影響。環境中的壁畫提供什么樣的觀看點,觀者就會在其引導下觀看其全部的內容。那么在壁畫形式的運用與表現上,藝術家需要用心地設計此時、此地、此場所中壁畫的形式與內容,使得壁畫與環境、與人們的審美情趣相得益彰,以更好地體現社會屬性及人文精神。
三、壁畫內容的設計與導向性
壁畫內容的設計與社會屬性有直接的關系。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指出:藝術家本身,連同他所產生的全部作品不是孤立的。有一個包括藝術家在內的總體,比藝術家更廣大,就是他所隸屬的同時同地的藝術宗派或藝術家族。
沒有哪個藝術家能夠脫離他所處的時代,壁畫家更是如此。壁畫家所設計的作品是公共的、大眾的,必須表達一種集體的、共同的審美意識和精神價值。墨西哥壁畫家迪埃戈·里維拉的壁畫《十字路口的人類》,就是一幅忠于工人階級的巨作。他把工人階級、富人、法西斯、警察等社會不同層面的人群在社會中的沖突等在壁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當時一些壁畫家認為壁畫應該直接參與公共事業,努力使本地傳統符合當代需要。正是這些思想激進的藝術家的努力,使得墨西哥的壁畫藝術在上世紀的中葉享譽世界,同時也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提出了相同的課題:我們的公共藝術應當怎么做,應該為誰而作?
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壁畫的設計仍是當今藝術家的一個公共課題,我們怎樣表現時代,以什么樣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民族精神去表現時代?必須有積極向上的社會責任感的壁畫家才能夠勝任這樣的設計任務,因為壁畫所能產生的社會意義是有目共睹的。
四、由壁畫形式提供的主動觀看與被動觀看
人的眼睛具有主動觀看與搜索的能力,處在一個新環境的中間,最有吸引力的事物就是最能引起主動觀看的可視點。當然,如果環境只提供一個可看點,那就只能既主動又被動地觀看。一般說來,永久性的壁畫所處的環境不太可能那么單純,其中必定會有很多其他的場所環境,也勢必會有分散注意力的其他功能性的物件與建筑。
那么此時,壁畫的功能與意義又何在呢?具有感召力或教育意義的壁畫,勢必要在具有紀念意義的場所內展示其功能。其他很多壁畫所處的環境及其本身的內容并非一定有教育意義,而完全是審美的、愉悅視覺的。比如,在提供休閑娛樂的環境中,壁畫的功能只能這樣,這是環境給予的限制范圍。藝術以表現唯美的事物為主,人們的潛意識中是喜歡愉悅的生活環境,藝術家提供的視覺藝術的范疇也體現了個人的感性認識。當然,壁畫的內容要符合場所的需要是首位的。在游泳館,題材要適合游泳等內容。在娛樂休閑場所,范圍要寬泛許多。在會議室,壁畫的內容則應端莊。在共享空間的大廳,壁畫則可以根據共享的功能性需要選擇內容和題材。
所謂主動觀看與被動觀看,多是藝術家提供的。壁畫在公共空間里的視覺影響力和導向性除了受到一定范圍的空間屬性的限制以外,其余的設計風格與設計思想包括繪畫的藝術風格都取決于壁畫家的精心設計與制作。優秀的設計在為環境提供進一步的輔助審美之外,還能夠表達壁畫的自身內容,并通過各樣的視覺效果產生出壁畫的公共藝術效應,在提高大眾審美意識的同時起到警示提醒、紀念緬懷、頌揚傳統、宣傳教育、寓教娛樂等作用,為公共藝術領域增添豐富的視覺藝術景觀。
[1]唐鳴岳,趙青松.近現代室內外壁畫[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6.
[2]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3]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4]威廉·弗萊明.藝術和思想[M].吳江,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