堙沒的華彩——太原北齊婁睿墓室壁畫之淺議
牛晉萍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山西太原市南郊區王郭村清理挖掘的婁睿墓的大體簡介,來揭示婁睿墓室壁畫的精彩絢麗,不僅具有罕見的考古價值,而且證實北齊時期繪畫風格演變發展的歷史事實。
【關鍵詞】墓室壁畫 構圖 技法 立意
1979年在太原市南郊區王郭村清理挖掘的婁睿墓,是我國北齊考古的重要收獲。其墓室壁畫呈露藝術瑰寶。400余平方米的精美作品,其宏麗場景,豐富內容與精妙絕倫的運筆濡墨技法和彩色暈染技術等,均堪稱上乘,皆使人驚嘆,令人稱羨。而其所展示的北齊上流社會
貴族的豪奢驕縱的生活更令人嘆服。
一、婁睿的顯赫身世與雄豪的家族勢力
蔞睿墓在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西南一公里,位于汾河以西,懸甕山及太汾公路之東畔的婁氏家族墓地。婁睿墓規摸宏偉,墓冢高大,又經夯打,雖漫歷千余載,至今還占地400余平方米。底部東西長17.5米,南北深21.5米,墓頂呈拱形,高約六米。由其墓冢位置及規模來顯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世與雄豪的家族勢力。婁睿,鮮卑人,本姓匹婁,簡改稱婁,墓志說他是“太安狄那汗殊里”人。太安郡屆朔州,原是北魏北方六鎮之一的懷朔鎮,治所在今內蒙古固陽縣西南。從《北齊書?武成紀》,《婁睿傳》及出土墓志來看,他的一姑母嫁與豪族竇泰,另一姑母婁昭君是高歡的嫡妻,北齊建立政權后,被尊為皇太后,北齊幾代皇帝系其兒孫。婁睿即為北齊武明皇太后的內侄。婁睿祖先本是“家僮數千,牛馬斗量”的大畜牧主,高歡借助與婁家的婚姻關系得以發跡,通過與婁家的婚姻紐帶,又逐漸形成了以高歡為中心的婁、竇、段(也與婁家結親)豪強集團,他們在以后成為北齊政權的核心。因此,婁氏一家在北齊時,是最顯赫的外戚。(張明遠《晉陽美術遺珍》,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婁睿自隨高歡“信都起義”,先為帳內都督,曾平定叛亂,收復熾關,為北齊建立軍功,先后封東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統二年(566)封為大司馬統領全軍,三年(567)為太傅、太師,兼錄并省尚書事、并省尚書令,成為“坐而論道”,“總領帝機”的宰輔重臣。在東魏,北齊之世,他是一個很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以外戚而貴幸,也有縱情聲色,家斂無厭,濫殺無辜等劣跡,史書都有記載。他卒于武平元年(570)二月五日,葬于此。
二、婁睿墓室壁畫意蘊之華光溢彩
宏偉壯觀的壁畫意蘊之華光溢彩,可從幾方面分別得以印證:內容冗繁華麗,構圖獨辟蹊徑,技法奇絕精湛,立意深遠精醇。
1.內容冗繁華麗
婁睿墓室壁畫主題明確,內容之繁之華在北齊墓室壁畫中實屬罕見。在婁睿墓室內,但凡可展示與眾的空間皆繪有壁畫,墓道、甬道的兩壁和天井、墓室等空間。整個畫面分二大部分,一部分在墓道、天井中的中、下層和甬道、墓室的下欄,以絢麗多彩的大型長卷,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顯赫場面,一部分在墓門、甬道與天井上欄和墓室頂部的上、中欄,給以墓主人死后飛升的空幻境界。表現第一部分的有“鞍馬游騎”,在墓道東西兩壁上,上欄有騎衛,更多為負物駝隊和馬群,最前繪奔犬,為出行圖與回歸圖,共28幅,以大小幅相同排列,大幅多人,在后,是為主騎;小幅2人,在前,是為導騎。有“軍樂儀仗”21幅,其中軍樂儀仗7幅位在墓道下層,其他儀仗14幅位在甬道前部下欄、天井下層和天井中層。有“門衛儀仗”在甬道后部和墓室南壁下欄,畫7幅。有“祿爵顯赫”,是三幅大型壁畫,炫耀婁睿官至太師,并州刺史,兼錄并省尚書事的顯宦地位。畫中有歌舞樂伎,表現了內庭的富麗豪華;列旗羽葆,鞍馬扈從,顯示其下馬歸來的威嚴景象以及侍者安排主人出行的種種們景。第二部分是祥瑞和天象、神祗等形象,共 13幅,描繪了死后靈魂升天的境界。有疾惡如仇,專觸為惡者的獬豸,四處敲擊的雷公圖,以及青龍白虎圖、墓室四壁上欄按子午方位畫獸形十二生辰圖和天象圖。所繪內容均以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畫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畫師謹細深刻的觀察體會生活,并反映在壁畫中,使人觀后為之憾然!
2.構圖獨辟蹊徑
婁睿墓壁畫的構圖形式,總體來看,是在特定主題思想的指導下,巧妙地結合墓室形制以及壁面的形狀進行全面設計后的最終結果。在描繪眾多人物活動、各種場面及其相互的銜接、轉換;深入刻畫各種物像,尤其是鞍馬、人物的神態意韻等方面,都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平。例如,墓道因向下通向墓室甬道,兩壁呈現為三角形,畫家按水平線將其分割成三欄,但所畫內容卻是一相互通連的長卷,即表現墓主人率眾出行和回歸的情景。由于墓道壁面出現遞減,三欄都會有一個銳角形狀的出現,而上欄的銳角尤其突出,因此也更難處理。畫家巧作構圖,將其化短為長:西壁出行圖最前方之銳角,畫三只奔犬當頭引領,其后大隊人馬,主從有序,浩浩蕩蕩,緊隨其后。三猛犬相互追逐,向前突奔之狀,恰形成一銳角,猶如離弦之箭,勢不可擋。這樣既加強了整體隊伍向前行進的態勢,又使整幅畫面顯得飽滿而生機勃勃。東壁則與此相呼應,也畫幾只奔犬,但作輕松、靈動、魚貫而入之狀。難怪墓室壁畫初出土時在墓室現場作臨摹的壁畫家龔森浩先生贊美道:“如果說西壁的奔犬在整個出行行列中起了先鋒作用,那么東壁回歸行列后的奔犬,則起了后衛作用。這在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是無可挑剔的。奔犬在構圖上既使東西兩壁對稱,又使兩壁內容首尾相應,從而在構圖上具有往復循環的運動感。可見,這一銳角的處理,不是隨意為之,它貌似簡單,實則飽含著作者的良苦用心?!保徤?,《北朝繪畫的不朽杰作——北齊婁睿墓淺見》,《美術耕耘》1985年第一期)
另外,整幅壁畫具有很強的系列性和群組性。幾乎所有畫面都是由群體形象構成的,整個壁畫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割裂的、孤立的、單一的,而是高度統一的群體組合,并以一個事件或場景內為橫線貫穿起來,有機有序地構成了一幅幅具有時代特征和生活情趣的藝術集萃。系列性的人物造型各自以其不同的地位、身世和角色共同演繹著一個特定的事件與情節,每個人雖然都既是獨立的藝術形象,但同時又是群體形象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某種特定意義上說,這種大型組合壁畫乃是具有連環畫的性質和功能的,使畫面無論在時空感和邏輯性上,都有利于使畫作產生更強的整體性和更大的律動感,從而賦予整個畫作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美學輻射力。畫師在壁畫總體編排構圖上,可謂是嘔心瀝血,匠心獨具!
3.技法奇絕精湛
在墓室壁畫中,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儀衛出行》中有這樣一組畫面:此為儀衛出行畫面的導騎,畫有二人二馬。年輕著長衫者居右,乘橘黃色馬,全神貫注,揚鞭前進;年長著紅衫者居左,所乘棗紅色馬昂首挺胸,作警覺之狀,騎者躬身前傾,微露驚慌神色。兩人袖邊衣紋畫成略帶夸張之曲線,給人以迎風飄揚的感覺,增強了畫面的動勢。僅是一幅畫面,卻也反映出畫家總領壁畫之技法要旨在于善于描寫動態,從動靜對比中表達畫意,這是整幅壁畫創作之重要特點。
畫師在繪畫語言和作畫技法上,十分注重人物的結構比例和勾描線條的流暢與優美,更注重用動態傳情和以理趣制勝。《儀衛出行與歸來圖》最具代表性,出現在畫面上的車騎、儀仗、侍衛、隨從等,既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又疏密相間、開闔有度,人物表情豐富,形態栩然,用于勾畫人物的線條也極為簡潔、樸素、軒朗而有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臉頰基本上都是趨于豐腴和圓潤的。這種現象在魏晉及其以前的繪畫中是不曾有過的。因此,所有出現在這些壁畫中的人物、動物和器物,一律都按照生活中的原本狀態進行了濃淡相宜、層次分明的著色。人的臉頰、眼窩、嘴唇,都涂有淡淡的紅色,人的衣飾和頭飾,則分別按照每個人的地位、身份、性別、年齡等涂成黃、紅、赭、黑、白、灰、青、杏黃諸色,即使是對細碎的花紋和精小的飾物,創作者也進行了極富韻味的涂染。這種情況,在此前的繪畫中是很少看到的,即使偶或看到,也決非如此精細與曼妙。應當說,婁睿墓室壁畫秉具的色彩感和所運用的暈染法,在太原北齊墓室壁畫也實現了一次重大突破,并達臻了前所未有的造詣。使這些壁畫盡管已在地下埋藏了1400余年,但至今仍舊涂染清晰、色彩艷麗、敷飾斑斕,漫長的歲月滄桑一點兒也沒有磨去它的光澤,一眼看上去它仍然鮮亮之至,美艷之至,清麗之至。 4.立意深遠精醇
從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作考察,南北朝時期恰恰是人物畫趨于成熟和走向獨立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物畫逐漸滌蕩和稀釋了魏晉時期玄秘與怪異的畫風,而最終回歸于現實社會生活的藝術取向。婁睿墓室壁畫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做到了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結合,所以它的繪畫獨辟藝術蹊徑和大膽突破以往傳統繪畫技法的風格再現,以及在形式、技巧和內容上的革新,充分體現了形神兼備、以形傳神和以神彰形的繪畫意旨,說明魏晉南北朝的繪畫普遍接受了顧愷之的“傳神論”和謝赫的“六法論”。秦漢以來所形成的綺糜、玄惑與怪異的畫風,在這些壁畫中幾乎蕩然無存。相反,出現在畫面上的簡潔勾勒與流暢線條,所帶給人們的卻是撲面而來的清新之氣。這種清新之氣,除了藝術技巧和繪畫風格上的棄舊圖新之外,更有內容上的開拓與變革。在藝術實踐中取代玄秘與怪異之風的是生氣勃勃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婁睿墓室壁畫所表現的內容,都是當時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內容,甚至就是墓主婁睿的人生經歷與生活冀望的真實寫照。
三、壁畫作者之地位顯貴
婁睿墓室壁畫從創意構圖、筆線運轉和色彩暈染的特點與風格上作判斷,墓室壁畫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宮廷繪畫大師楊子華,至少也是出自他這一繪畫流派的畫家們的手筆。楊子華是北齊時代的著名畫家,曾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他善畫貴族人物、車馬、宮苑等,人物畫創作繼顧愷之、陸探微后又有新的發展。傳說他畫馬于壁上在夜間可聽到鳴叫聲,畫龍于絹素上有云氣集結,反映當時人們對他畫工技藝出眾的敬佩。在當時楊子華被尊為“畫圣”,受到北齊統治者重視,命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宮廷御用畫家。楊子華的畫作在隋唐時代影響很大,初唐著名畫家閻立本認為“自像人以來曲盡其妙,多不減,少不可逾,惟有子華乎。”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將楊子華與張僧繇并列,稱為“下古”畫風的代表。文獻載他曾畫過斛律金像、北齊貴戚游苑圖、鄴中百戲圖、宮苑人物屏風等,早已失傳。而婁睿作為北齊政權的軍事統帥、朝廷重臣和皇室貴胄,是完全有資格請到類似楊子華這樣的宮廷繪畫大師為其墓室作畫的。在壁畫中對馬匹或轉首、或騰躍、或垂頸、或嘶鳴,生趣盎然、變化多端的刻畫,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被稱為畫圣的楊子華“嘗畫馬于壁,夜聽啼嚙長鳴,如索水草”不是虛夸的形容,而是“形象地贊美楊子華畫馬生動感人的真實水平”。(張明遠《晉陽美術遺珍》,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當然,更重要的是婁睿墓室繪畫與楊子華的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極其相仿相肖,處處透著這位極具個性的畫家的靈氣與神韻。
最后,吳作人先生對北齊墓室的發現認為:“使千百年來徒憑藉志、臆見梗概的北齊繪畫,陡見天日,使中國繪畫史,猶長河萬里,源流更匯支流,空缺得以證實。”婁睿墓室壁畫堪稱南北朝時期的代表作,填補了美術史上的空白。如果以暮室壁畫的規模和技藝而論,婁睿墓室的壁畫是北齊傳世作品中最為難得的珍品。“保存最好,藝術水品最高,要數北齊山西太原的婁睿墓壁畫?!保ㄗV貕郏骸吨袊诋嬍肪V》,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我們從婁睿墓室壁畫的卓拔蹊穎的創作成就中,找到了曾經的輝煌與絢麗,的的確確,這是一組龐大而難得的繪畫藝術精品。它的出現,無疑會給我們本已燦爛的中國畫史平添更加耀眼的光輝,和令人炫目的華彩!
[1]陶正剛.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壁畫和雕塑[J].美術研究,1984,(1).
[2]宿白.太原北齊婁睿墓參觀記[J].文物,1985,(3).
[3]龔森浩.北朝繪畫的不朽杰作——北齊婁睿墓淺見[J].美術耕耘,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