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寶山遼壁畫墓“寄錦圖”略考
佚名
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沁旗寶山遼代早期契丹貴族墓地進行了發掘,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是發現了大量壁畫。分布在2號墓墓室和墓室內石房的壁畫約有60平方米,現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的壁畫最為精美。石房緊貼墓室后壁起建,由整塊石材構建而成,東西長3.2(內壁2.7)、南北寬2.97(內壁2.45)、高2.18(內壁1.96)米,內外及頂部磨光作畫。石房外壁正面(即東壁)正中是對開的兩扇紅彩石門,石門兩側各繪一名男侍者,南北外壁為建筑影作與壁畫。石房內緊貼西壁砌尸床,上方為牡丹圖;內東壁石門兩側各繪兩名女仆,與外東壁男侍相對應;石房內頂部則繪以云鶴圖案。發掘報告著重介紹了石房內南北壁帶有榜題的兩幅壁畫,分別定名為“頌經圖”與“寄錦圖”,并正確指出這兩幅壁畫是“以傳說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但對傳說故事的則未及詳究[1]。筆者曾對石房北壁“頌經圖”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探討,認為這幅壁畫的粉本,應該就是唐代流行的“楊貴妃教鸚鵡圖”[2]。現對南壁“寄錦圖”進行一些粗淺的討論,請有關專家和讀者指正。
據報告描述,南壁壁畫“畫面清晰,色澤如新”。畫面中央位置為一雍榮華貴的婦人,梳蝶形雙鬟髻,滿插金釵,柳眉鳳目,櫻桃小嘴,臉龐豐盈。穿紅花藍地交領窄袖衣,紅色曳地長裙外套藍腰裙,垂蝶結絲帶,肩披淡黃色回紋披帛。雙臂微屈,右手前指,左手持披帛。在貴婦前側有男僮、女侍各一。男僮身前置挑擔,兩端分掛包裹、盝盒。面對貴婦,躬身拱手,神態恭謹,似在辭行。一侍女在男僮右側,紅衣藍裙,右手前伸握一卷錦帛,側身顧盼主人,似要將其交與男僮(封三;圖四四)。貴婦身后另有4名侍女,前兩人手捧筆、硯及包裹,側身對視,相互交談。后兩人各端椅、盒侍立于旁(彩色插頁伍:2;圖四七)。侍女發型、裝束與貴婦相似,但服裝的花紋、色彩各不相同。畫面內容大全如上。
與北壁的“楊貴妃教鸚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