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由幾何形體素描引發的對素描教學的思考
吳慎峰
摘要:本文由素描幾何形體教學入手,對素描教學觀念進行新的思考。教學觀念的轉變,其核心是把傳統的“技能”訓練轉化為“技、情、道、藝”多位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個體的身心體驗和多向思維探索。 關鍵詞:素描 幾何形體 技能 情、道、藝 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素描是造型訓練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是依靠一定的情感或理念而逐步深化的視覺演化過程。我們通常會從造型簡單、結構明確的幾何形體入手。在學習幾何形體寫生時,除了訓練造型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比較能力、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教學的優化發展,繪畫理念的不斷擴展,素描這一概念已經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繪畫基本功的訓練,我們需要用新的素描教學觀念來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如何有效地嘗試更多的表現形式和方法,這是擺在我們基礎美術教育面前的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基本課程的安排應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基本幾何形體到復雜幾何形體再到幾何形體組合。在學習過程中,對結構簡單明確的幾何形體,學生能更容易把握好結構、透視、比例和主次關系等。 在素描幾何形體的學習過程中,本著結構素描和明暗素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方面結構素描能為明暗素描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這兩種表現形式又有不同的審美感受。一種是以線條的力度、節奏、虛實來表現形體,體現線條獨立的表現力,另一種是以排線條的方式來表現疏密、虛實、剛柔和畫面的黑白結構。 素描作為造型能力訓練的基礎中的基礎,必須花時間做大量的寫生訓練,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一定的審美認知。一方面,學習素描中必須有專業技能方面的訓練,為以后的色彩、圖案、裝飾畫、手工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但有一部分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興趣難免會隨著教學的深入而顯不足。這里面主要是學生的主觀意向、情感投入不太夠,反過來影響教師“所知”到“所感”到“所教”的過程,這一過程感受并成反復螺旋式。教師要明白素描的技能教學也具有感性的教育心理狀態,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素描教學屬于造型基礎教學的范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花時間進行技能訓練必不可少,不容忽視。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也應認識到所教對象的不同,幼師生學習素描并非全是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在技能學習中不斷提升審美修養,對想象力和表現力進行塑造、培養,這是美術素養逐漸形成的過程。 基于實際教學的思考,可采用階段性和逐步滲透的教學方法,在技能訓練的同時,不忘加強情、道、藝觀念的訓練培養。傳統的寫實性素描技能訓練,訓練學生對客觀物體在視覺感受和表現上的一致性;情、道、藝的訓練,讓學生從觀念入手來感受表現的客觀對象,在不同的觀察方式和表現方式下,學生會產生不同的立意構想、觀察視角和感受方向,從而使學生從司空見慣的幾何形體素描訓練中拓展思維,使畫面效果和表現意趣都有所提升。二者不可對立而看,是矛盾統一的。無論我們采取何種訓練方法,都要牢記素描本身的性質和內在的規律是永遠不會變化的。 一、技能訓練 技法教學的主要過程:認識技法要點,進行技法訓練并形成連貫性,運用技法進行創作。素描幾何形體的教學,要掌握正確的坐姿和作畫方法,掌握正確的觀察和表現方法;理解幾何形體的結構、比例、透視、明暗、空間、體積、質感、量感、主次、虛實等畫面組成元素。教師步驟的示范和學生步驟的掌握尤為重要,對于初學者來說往往過分重視最終的畫面結果,而忽略過程步驟的重要性,過程步驟是否正確也是檢驗方法和要領是否有效掌握的一個重要判斷標準。在技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明確每階段的學習目標,在教師的點評作業中做好橫縱向比較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 二 、技、情、道、藝訓練 素描訓練我們的觀看方式,看的方式不同直接影響畫面表現方式的不同。是具象的看還是抽象的看,是感性的看還是理性的看,是視覺的看還是觸覺的看,都會產生不同側重的畫面表現方式。在幾何形體的以寫實為主的技能訓練的后期,教師應加強學生感知力和想象力的訓練培養。讓學生更自發地主動地對素描幾何形體的一些元素(諸如:結構、明暗、光影、黑白灰、線條、點線面、面積、體量等)進行選擇、提取、重組、解構、補充、組織、構成、聯想。(構成元素之間的不同的延伸和組合方式、有機和意象的形式構成、線條和色調的雙意象空間,肌理組織與形體、空間關系的重構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嚴格的技能訓練中,拓展思路,打破僵化的思維,對幾何形體進行深入的實驗性訓練。 本著傳授技、情、道、藝的教學宗旨,在基礎的技能訓練后,可開設幾周幾何形體的創意訓練。加強素描教學中的情感觀念,加強學生對空間和時間變化帶來的想象空間,啟迪學生的延展性思維,同時加強對多種表現形式的研究,用不同的表達觀念對素描的組成元素進行重組、結構,超越常規單一結構或明暗素描的局限性束縛。 無論哪種訓練模式,教師和學生都應明確教學的目的不是最后的畫面,而是整個實踐的感受過程。素描藝術形式一經確立,它就有了展示其存在的真正意義上的創造價值,也就有了藝術表達方式的客觀位置,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就是素描教學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就是一種獨具個人元素的表達方式。 通過這種教學實驗,能感受到學生豐富的創意,其作品也不乏閃光之處。下面選取部分學生作品進行分析: 如圖1:該畫面體現了立體和平面相結合,圓柱圓錐貫穿體和三角形多面體采取寫實的明暗表現手法,圓形和三角形進行空間分割,加以強調黑白關系的對比,構成有節奏感的畫面空間分割關系。 如圖2:該畫面是憑記憶對生活實物進行想象,很好地和基本幾何形體相結合。如圓球體對應的西瓜、四棱錐對應的乳酪、立方體對應的牛奶。平面化背景的處理使畫面主體更加明確。 如圖3:該畫面是有真實感受的一幅作品,該生在幾何形體的技能訓練中,感受到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在創意的表現中把心理情緒的“煩”用幾何形體進行解構(圓球體、長方體、立方體及棱錐等當作基本筆畫)。 如圖4:該作品學生主體體驗性很強,把不相關領域的物體:棋牌休閑、學習、衛生,通過基本幾何形體,在畫面中有機組合,體現了學生感受力的發散性。 如圖5:這是一幅繪畫感兼設計感都十分優秀的作品,很好地體現了時空觀念給該生帶來的遐想。初一看讓我們想起了未來派畫家達利的《永恒的記憶》,五官、沙漏、幾何形體的太陽、月亮及路燈猶如夢境般地組合在一起,向我們傳達著對時間、空間、生命等哲學問題的感悟。 如圖6:該作品很好地對眾多的幾何形體進行了選擇和分割,穿插關系的運用值得稱道,機器人身體的主要部分由五邊形多面體和六棱柱穿插而成,形成了新的組合方式。 在身體不同的轉折面上略施黑白明暗關系,在此基礎之上又加以小的點的裝飾,起到了豐富細節的作用。 如圖7:這是一幅以線條為主的畫面,以打散重組,松動的線條表現了被“腐蝕”般的幾何形體微妙的韻律感,淡淡的調子加大了畫面的空氣流動感。作品很有細節表現力,通過畫面可以看出作者是個內心敏感的學生。 如圖8:這是一幅想象力十分突出的作品,由棱錐聯想到求婚的場面,情感體驗非常細膩,并用豐富的灰調子進行表現,使畫面具有了一定的內涵。藝術作品的美是通過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來表現,缺一不可。 如圖9:邊角畫化的不完整構圖,巧妙地組合了立方體、圓柱、圓錐、貫穿體和四棱錐,運用透疊的方式對形體和空間關系進行了重組,大面積的空間留白加大了畫面空間感, “裂痕”和“冒泡的小魚”等細節刻畫,讓作者的心蘊潛在自然地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