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怎樣適應當代信息發展要求
鄭璐
論文摘要:高等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是加強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教育,突出能力培養,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專業教育規律,突出“面向專業素質、面向技能提高、面向能力培養”,著眼于實踐,培養出新一代適應市場的綜合型設計人才。
論文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發展
一、前言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成為一種越來越強烈的社會需求。不同專業的高等教育模式既有其共性,也有它特定的目標、條件,我們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模式。高等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色。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更應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和調整教育模式,以適應新世紀的發展需求,適應信息時代快節奏的產業革命的挑戰,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整體趨勢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國內外部分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比較高,培養了大批有影響力的優秀人才。但我們也發現,在藝術設計教育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院校的設計學科教育存在著不少共性的問題:即科學研究能力較弱、接觸國外設計教育前沿知識較少、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觀念落后、設計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部分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設計課程體系作保證、人才培養模式落后等。特別是近兩年來,新開設的專業培養目標流于形式,缺乏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藝術設計教育的本質缺乏認識,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所培養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如何結合社會現實和文化發展建設趨勢,確立藝術設計教育思想和方針,改革教育思路、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師素質與能力,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問題,都是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思考的。
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提升途徑
(一)在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方法上,我們不應局限于形式,而是要以實際效果為出發點,糾正以往基礎課與專業課“各自為政”的脫節現象,打破原有狹隘的基礎課教學格局,超越單純技巧和經驗的傳授。[1]在基礎的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逐步塑造出充滿創造性、個性的表達自我。在制訂改革方案時,要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按照專業教育特點,加強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的實用和實踐性,著眼于培養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現實的就業需求,對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強調實用性。
(二)讓學生在大環境、大氛圍內學會創新、學會適應,注重對學生想象性思維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創設互動合作的課堂環境,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對于“獨抒性靈”及“逆向思維”的培養開發,在探索發現中不斷創造。 (三)藝術設計教育傳授的是以使用功能與宜人性為目的,利用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按照審美規律,運用藝術手段,使之轉化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符合人際關系、文化品位較高的實用物質產品。藝術設計需要的是具備全面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具體到課程設置上,既要充分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以藝術設計貫穿始終,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新特點,又要體現專業教學與素質培養的綜合特點。同時,藝術設計涉及很多交叉學科,適當地開設一些藝術史論和美學方面及其他交叉科學的拓展課程,才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是關系到學生的知識體系是否全面、發展后勁是否充足的問題。
(四)設計教學模塊,李政道教授說過“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2],不可否認,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所以我們在注重理論教學,突出動手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建設計算機設計中心,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使學生具備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適應人才市場需求。
(五)藝術設計是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集結。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建立校外實踐教學產學合作基地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途徑,教師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公司企業。改革教學管理體制,構建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加強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既要重視基地的教學功能,又要考慮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為基礎,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基礎課在學校完成;一部分專業課在學校實驗室完成,另一部分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踐中完成,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畢業設計課程則完全在生產實習崗位上采用頂崗方式獨立完成,讓學生以工程技術人員的身份到產學合作單位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做到“實題實做”,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突出了實踐教學,強化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促進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
四、結論
總之,一所大學藝術設計教育專業是否有特色會無形中提高學校的整體面貌,國內各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不應辦成連鎖店的形式,應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有所側重,從而創辦出自己的特色專業。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特征的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只有從根本做起,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合理改革與組織設計教學,找出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才能逐漸走向成熟。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觀念,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我們應以相對客觀、科學以及基本的學科規范為前提,為培養全球一體化形式下的設計人才,需要探討和建立一種具有現代設計特色的人才培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