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教育對塑造健康和諧人格的作用
佚名
摘要 :21世紀對人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素質教育”,在普通高校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既符合教改精神,也切合年輕人的情感特點。文章從美術教育實踐,以及對普通高校美術教育現狀的調查了解,提出通過藝術欣賞過程中藝術作品的帶領與宣泄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和諧人格的形成;通過藝術表現過程中自由表達的作用,能讓學生體驗快樂、培養自信,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格。
關鍵詞 :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健康和諧人格 我國提倡美育的先驅首推蔡元培先生,他早在1917年即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歷任教育總長、北大校長時,大力倡導美育,其影響之大,可說是美育史上的盛事。 原國家教委何東昌同志在1986年也提出“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中的1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的任務不應看作是培養幾名藝術家,或者創作幾件藝術作品,而是要造就新的1代有敏銳的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的綜合能力,并能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事物和建造美好世界。 在普通高校開展藝術教育,目的不在于培養設計師、畫家或者音樂家,更重要的是要擔負起培養“和諧健康的人”(藝術工作者)這1重要任務。美術課程是對美育具有實施意義與實踐效果的重要藝術課程之1,所以在普通高校的課程中,開設美術課(公共藝術選修課),對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符合教改精神的,也符合年輕人的情感特點。 1、通過藝術的帶領與宣泄作用,促進健康和諧人格的形成 我們只要隨手翻開報紙,就能看到1則則關于學生情緒失控、行為變態的報道:清華大學1學生危害動物,廣州1些高校1年中有多名大學生、研究生自殺……這些類似的報道不斷給我們敲響警鐘:在高校中,孤獨、抑郁、狂暴、易怒、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正困擾著“天之驕子”。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精神世界的貧乏、單調造成了心理的變態扭曲,各方面的壓力與脆弱心靈的矛盾而導致內向——孤僻——冷漠——封閉,使有的學生缺乏熱情與激情,從而不能產生對更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的動力。 美術教育的開展,比較簡單易行,簡單到1張紙1支筆或者僅僅是看看展覽、看看畫冊等,都可以實施美術教育的功能。下面從美術欣賞和美術表現這兩種藝術活動探討美術教育的作用。 首先,美術作品對欣賞者具有“情感帶領作用”。欣賞1件美術作品,其形式美感對欣賞者有非常直接的情緒感染作用。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感能直接傳遞出情感的因素,譬如那些色彩燦爛鮮明、對比強烈的畫面,能使欣賞者情緒沸騰、精神振奮;色彩輕快、淡雅的冷色調畫面,能使人輕松愉悅,有瀟灑飄逸之感。反之,1幅枝葉錯落彎曲、小鳥孤獨高傲的八大山人的“水墨荷花小鳥”會讓你心境深沉、愁腸郁積。那些生動、優美的畫面線條節奏韻律或繪畫形象,能夠深深地吸引人、感染人,畫面帶給學生“知音”般的感受,情感情緒自然被藝術作品所帶領,從而改善與調整人的情緒,消除和緩解外界社會及內在心理因素對人造成的緊張狀態,獲得1種輕松、愉悅的心境。此外,美術作品對欣賞者具有思想感情因素的帶領作用。眾所周知,我們讀文學作品,會被作者的觀點、主題思想所感染,而且有時候這種影響還非常根深蒂固。同樣,美術作品的“思想、情感帶領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許多美術作品,雖然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比較政治的題材”,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它是如何去表達人與人之間樸素真實的感情、如何鼓舞人們的斗志、如何激起無限的愛國情懷的?那些美術作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而且是積極向上的意義。且看當今的學校,1些日本漫畫充斥著學生們的生活,不僅僅那些日本卡通漫畫特有的“美的形式”成為學生某種審美的追求,更嚴重的是畫面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價值趨向等直接影響了學生。這些漫畫里的許多消極的、對抗的、早熟的、帶有不良價值趨向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國內有關教育專家的重視。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必須急切地重視美術作品的這種“思想、情感的帶領作用”,充分、及時地給我們的被教育者更多具有積極、健康思想與人格導向的美術作品,能對學生的思想、情緒產生明顯的影響與調節作用。 其次,美術表現過程對于表現者來說具有“情感宣泄作用”。學習過心理學的人都會明白1種現象,那就是我們經常會在情緒煩躁的時候無意識地拿起筆,在紙上漫無目的地畫1些雜亂的線條,或胡亂圈畫1些宣泄的字眼,或涂畫1些雜亂的形象等等。這1行為具有明顯的“宣泄作用”。“正確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1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當今社會里,信息快速傳達與更新、生活與工作節奏特別快,有1個合適的宣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誠然,美術表現是提供個人宣泄非常好的方式之1,歷史上的八大山人就是發揮了繪畫的宣泄作用的典型之1。他在明朝滅亡之后的極其痛苦無奈的日子里,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藝術表現,使心中壓抑、懷舊、抗爭、無奈、不滿與憎惡等思想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偉大的革命家廖承志同志也是利用繪畫藝術的宣泄與調侃讓自己度過了艱難的監獄生活的。在欣賞我國臺灣著名的漫畫家幾米的作品的時候,我們也無不在感慨這優美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感慨藝術對生命的健康與生存的積極意義。 美術教育的開展,還能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娛樂與消遣。大學生有相當的閑暇時間,如何度過這些閑暇時間,對學生情感狀態與心理健康頗為重要。如果他們能在課余參與1些帶娛樂與審美趣味的美術實踐活動,往往能消除大腦及身體的疲勞,減輕精神的壓力。這樣,將會大大有益于學生的精神放松,并使他們的性情得到健康、和諧自由的發展。所以,我們當今的藝術工作者,必須充分把握藝術這1精神工具,為塑造學生健康、和諧的人格做長期的努力,因為藝術的這種影響作用是連貫性地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