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印象主義對古典主義的超越
蔣 瑩
【摘要】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是兩個視覺藝術風格形態,在呈現人類視覺經驗、滿足人類精神需要方面二者都不可或缺。與古典主義繪畫相比,印象主義繪畫擴展了繪畫題材范圍,變革傳統的表現手法,在色彩運用方面有重大突破。文章分析印象主義對古典主義的超越,旨在認識兩種藝術的差異,了解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如何建立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
【關鍵詞】印象主義;古典主義;超越 在藝術史上,術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隨著時空的變化流變,往往容納了諸多美術現象。古典主義既可以指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也可以指17世紀法國的學院派古典主義,或者19世紀以大衛和安格爾為代表的古典主義,以及一切崇尚理性的藝術。印象主義的成員是一群自命現實主義者的藝術家,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等人志趣相投,各自以個性化方式作畫的過程中達成了短暫的共識,結成沒有綱領及章程的團體,并沒有系統地提出任何共同的技法、藝術體系。鑒于美術概念的這種不確定性,本文討論的美術現象所指相對寬泛,把古典主義定位在印象主義之前的風格流派。 一、 印象主義對繪畫題材范圍的擴展 19世紀歐洲科學、工業迅速發展,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城市人生活在一個快節奏、高度緊張和突變的環境中,感到生活飛流即逝,受到瞬間性力量的支配。于是,在古典繪畫通常選擇的重大題材、宗教題材,雄偉或富麗的主題之外,人們也期待馬路景色、路邊咖啡館、茅草屋等日常生活題材。人們習慣接受藝術作品傳達的濃郁宗教氣息,樂意欣賞作品中再現的大自然總體面貌,但是更渴望找到去農村度假的那份感覺:明亮、歡快、輕松。應時代之需要,印象主義在當時流派紛呈的畫壇上異軍突起,首先在題材上進行更為大膽、徹底的革新。他們致力于光的表現,把光作為風格的一個要素,藝術目標不是再現自然,而是通過色彩、光線認識自然的特性,在畫面上突出藝術家對現實的自主性解釋。既然主題的重要性僅僅在于激發創作欲望,那么題材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被降低。那些古代歷史畫、學院式藝術所看重的神話題材,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偏愛的重大事件,在印象主義這里都無關宏旨。從社會層面上講,甚至過去認為最卑微的主題也是印象主義適宜的藝術主題。下層人物也好、現實生活中人的裸體也罷,任何樸素的、可視的東西只要出現在自然的天光里,都成為印象主義畫家描繪的對象。正如雷諾阿認為的那樣,自然之中決無貧賤之分,“在陽光底下破敗的茅屋可以看成與宮殿一樣,高貴的皇帝與窮困的乞丐是平等的?!?二、繪畫表現手法的變革 一般來說,古典主義繪畫重格律、講形式、構圖工整而嚴謹,具有理性、秩序之美。印象主義強調表現瞬間的視覺印象,取景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構圖大膽而隨意,無章可循,具有一種速寫性的抒情風格。試看雷諾阿的《包廂》,該作品只突出包廂里貴夫人的形象,按照古典主義標準它的形象并不完整,畫面就像被切割過一樣。速寫似的構圖營造出迷人的愉快氣氛,松動、隨意、活暢取代了古典主義繪畫特有的莊嚴、典雅、穆靜。 印象主義畫家注重實景寫生,他們大多在戶外描繪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變化,作品往往帶有一氣呵成、輕松隨意的特點,畫面只有相對的完整性。同時,運筆技法上明顯區別于古典主義常用的層層罩染法。古典主義繪畫以精致、工細的筆觸追求“照片式”的逼真效果。而印象主義繪畫運筆靈活自如、不拘小節,筆觸果斷奔放。為了表現光與色,大多采用色彩并置的手法,隨機運用色塊交錯、色點并置、厚畫薄涂、筆觸大小對比等手法。有評論家對莫奈的《日出·印象》發表看法:“如此大膽地用‘零亂’的筆觸來展示霧氣交融的景象,這對于一貫正統的沙龍學院藝術家來說,乃是藝術的叛逆。”[1]確實,這是印象主義的重要特點,也是其進步之處,看看西斯萊的碎而有序的筆觸、畢沙羅的速寫性筆觸也不出其左右。由于表現手法迥異,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造型特征上有如下區別: 1.古典主義繪畫強調造型的厚重感,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這點特征在馬奈的作品里最為突出,他精簡黑白之間的過渡層次,簡化形體內部的光影,擯棄了古典主義繪畫中多層次的朦朧光影。 2.古典主義繪畫強調分明的輪廓線,印象主義繪畫處理邊線輪廓極為含蓄,甚至形體之間渾然相連,且側重于視覺印象和光色效果。這在德加畫的舞女、洗澡裸女上表現尤為突出。 3.古典主義繪畫里素描造型占絕對主導,而印象主義繪畫更重色彩及用色彩造型,強調發揮色彩的獨立表現功能。 三、色彩運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達芬奇說:“要表現物體的‘真實的陰影’,只可以使用黑色和固有色的混合。”[2]莫奈認為:“當你出去寫生時,要設法忘掉你面前的物體,一棵樹、一片田野,只想這是一小塊藍色,那是一條黃色,然后準確地畫下你所觀察到的顏色和形狀,直到你最初的印象為止。”[3]兩位大師對色彩的理解、認識典型地反映出古典主義與印象主義繪畫色彩觀念的差別。
【參考文獻】 [1]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鑒賞詞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 [2]達·芬奇著.戴勉譯.芬奇論繪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3][英]保羅·史密斯著.張廣龍譯.印象主義[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