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作用和演奏技巧
佚名
【摘要】歌曲配以伴奏, 不僅能陪襯歌聲而且對能積極配合旋律,從而加強歌曲在情緒、背景、造型、意境等方面的表現力,使歌曲的音樂形象更豐滿,更具藝術感染力。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一種創作與表演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通過鋼琴伴奏的背景烘托和補充使歌曲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同時琴聲帶動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緒,起到有益的補充和襯托,使聲樂演唱更具有藝術魅力。因此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所形成了獨特藝術形式和風格。本文從部分中外經典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形式入手,分析了各類藝術歌曲的體裁及其特點,闡述了詩詞、聲樂、鋼琴之間的內在聯系,解釋了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的設計及表現意義,并對藝術歌曲中的鋼琴伴奏技巧作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藝術感染力
藝術歌曲是18-19世紀西方音樂文化高度發展的產物。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到使歌曲創作極為繁榮的舒伯特,舒伯特比任何作曲家都更多的將情感及戲劇性傾注到歌曲這個形式里。盡管藝術歌曲的創作具有不同流派與不同風格,但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卻形成了一首首各具特色的精品。 1 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的發展特點及關系 藝術歌曲是聲樂作品的體裁之一。歌曲的歌詞多采用著名詩人的詩,歌曲的旋律與鋼琴伴奏以各自相對獨立的線條同時構成了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共同揭示詩詞蘊含的意義。所以藝術歌曲中的美妙旋律、內涵深刻的歌詞以及精心譜寫的鋼琴伴奏使藝術歌曲的演唱和鋼琴伴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們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只有兩者之間實現完美的結合,才能使藝術歌曲在鋼琴的伴奏下顯示出應有的生命力,迸發出更耀眼的光彩。 鋼琴伴奏與歌曲演唱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鋼琴伴奏需要感情、藝術風格表現的投入,在歌曲演唱中要與演唱者擰成一股勁,準確把握作品風格及內在的意境,為演唱者提供音樂的烘托、豐富的氛圍,指導、幫助歌唱者正確處理和表現聲樂作品的內涵。在與演唱者的合作中,伴奏部分主要是起襯托的作用,這種襯托作用主要顯示在織體和聲與音色的變化等方面,這在斯卡拉蒂、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藝術歌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舒伯特根據詩劇《浮士德》創作的《紡車旁的瑪格麗特》就是一個能夠體現鋼琴伴奏襯托作用的好例子:在歌德戲劇中已經愛上了浮士德的瑪格麗特,坐在紡車旁唱歌,她思念著情人,歌曲以c小調和弦開始,右手采用十六分音符的走句音型,結合左手富有節奏動力的八三節拍,模仿瑪格麗特身旁紡車的車軸聲,很巧妙的以微弱音量的十六分音符單調反復地進行,隱喻了瑪格麗特內心煩惱不安的情緒,當歌唱者唱出 “我的心煩惱苦悶,我不能再得到那份安寧,這兒沒有他在,象一座墳墓,我成了厭世的人,我眼發花,我多痛苦,我多傷心”時,伴奏從d-c-d-e不斷離調,加強了對瑪格麗特起伏不定的心緒刻畫,既表現了作品的思想,也為歌唱者進行了有效的襯托,與歌唱者一起清晰準確的表現了作曲家的音樂構思,達到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協調關系。 2 鋼琴伴奏在中外藝術歌曲中的作用 聲樂曲的體裁有許多種,如民歌、藝術歌曲、聲樂套曲、歌劇等,其中許多作品都可以用鋼琴作為伴奏樂器。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它的音域寬廣,音位規范,可以同時在上面彈出許多樂音,產生多種色彩效果,還可以自由選擇樂音的組合方式。因此它為多聲音樂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優越的條件。鋼琴伴奏是對歌曲的旋律、和聲進行背景烘托和補充,并對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形象以及風格特征起著強調擴展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家有趙元任、青主、黃自等。他們用精練的音樂語言表現了音樂中如詩的意境,從內容上和形式上都使詩歌與音樂結合得非常妥帖。鋼琴伴奏在其中以豐富的和聲色彩和造型手法對歌曲進行了強調、補充及擴展。 歌聲是最古老的音樂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表現之一。隨著生活的延續、改變,音樂形式也在不斷發展演變。歌唱藝術發展到今天,鋼琴伴奏早已不只是旋律的陪襯、和聲的背景,不只是起著“伴”的作用,許多歌中要表達的形象需要鋼琴去烘托,歌曲中的“潛臺詞”需要鋼琴用音樂語言去補充、渲染。藝術歌曲在繼承和發展前人創作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藝術歌曲的創作方式。首先是藝術歌曲的歌詞都具備詩的品格:含蓄、深邃而有力度;其二,藝術歌曲的旋律要應用音樂發展的各種技藝來深化拓展詩詞所提供的格調與情感;其三,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區別于其它歌曲類型的一大重要特征。 3 怎樣演奏好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 藝術歌曲,狹義上指浪漫主義時期德一奧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聲樂作品。本文指的藝術歌曲,是從廣義上講的,由作曲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價值較高的歌曲。它不僅是藝術院校聲樂課的主要教材之一,也是聲樂比賽、音樂會的主要曲目。藝術歌曲的完美表現,靠的是演唱者與鋼琴伴奏的共同努力。伴奏者應以合作者的身份,主動去做作品的案頭工作,了解和掌握作品的風格及其內涵,以便調整好自己的彈奏狀態,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風格,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思想感情當中,努力表達作品的深刻內涵。在擔任伴奏時,真正做到與其呼吸統一、配合默契,達到人聲和琴聲既有主次又有呼應的渾然一體的境界,最終要使演唱者、演奏者和聽眾都真正感受到藝術歌曲最本質的精美內涵。 音樂修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但在藝術歌曲的伴奏方面則主要包括兩方面的修養,一與他人的協作能力。一個好的獨奏演員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伴奏者,因為伴奏者除了要彈好鋼琴還要考慮與演唱者的默契配合,尤其是當伴奏的旋律節奏與聲樂部分的旋律節奏呈復調狀或不規則對味狀(如三對二或四對三等)是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傾聽能力與隨機應變的能力。如歌曲《假如你愛我》中就有很多地方伴奏是以副旋律的形式出現的,此時伴奏者就應具備良好的多聲部聽覺能力。與演唱者情感交融,融為一體,這就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協作能力與合作精神。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