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歌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探索
黃裕琴
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布魯納所認為的: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有求知熱情,但生性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易持久;小學階段又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有其自身的語言規律和教學規律,絕不能簡單地強塞給學生。要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征,創建聽、說、唱、玩、演等多種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以及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而音樂、舞蹈、繪畫、表演等藝術在這種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本人根據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兒童認知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靈活采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著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態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英語歌曲具有較好的情緒調節作用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歌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支鮮艷的花朵在課堂上綻放,吸引著孩子們求知的目光,熏陶著孩子們美麗的心靈。歌曲幾乎人人會唱,如果教師在教唱之前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和安排,將會在教學中發揮效力。讓我們從音樂這個相關的領域來認識這個問題。音樂的生理與心理功能及其開發人類智力與潛能的積極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和音樂學家的重視。奧地利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受到更多音樂教育的學生身心發育良好,學習上更有才能。開始可根據教學容教唱簡單的英語歌曲效果會更好,如學了數字之后,可教唱Ten littleIndians或者The number song;學習了人體部位,可學唱Head,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有些歌還要及時練習句型,像Thisis a duck and That’s a goose. What is that? 祈使句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最口語化的句型。可利用的這類歌曲很多,如Let’s go now, Look at my doll, Let’s sing and dance, If you’rehappy等等。這些歌曲的風格大多節奏明快、輕松活潑、動作感強,最適合小學生,也最受他們的歡迎。教師在教唱的過程中,輔之相應的動作和豐富的表情,課堂上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英語教學中經常聽英文歌曲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高漲、記憶力增強。在英語課堂上欣賞好歌既可以活躍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有助于提高英語水平。
2.英語歌曲對英語語音學習本身大有好處
英語語音是許多學生頭疼的問題,這里有方言的影響,有模仿力強弱的問題。而模仿音樂和歌曲的能力幾乎人人都有,而且是與生俱來的。某些平時注意不夠或不太習慣的發音如連續、弱讀等現象在歌曲中出現的尤為頻繁。學生通過反復欣賞、練唱和做書面練習就比較容易得到自然真實的英語語音和英語語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課的一些活動來調動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語音尤為重要。語音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語音的準確程度影響學生的整個英語水平。學好英語語音不僅是語交際活動的需要,也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語音教學要求主要是在字母、單詞、句子、對話、短文的朗讀和表達的語音、聲調、節奏、停頓等基本正確,能自由、清晰地準確地發音,語音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之一是模仿為主加大操練,但是機械的模仿是一種枯燥的練習。融音樂于語音教學,不僅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語音,更能避免枯燥的跟讀導致的疲勞和乏味,延長注意力集中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我在教學某些元音時,可以利用語音為內容的歌曲,如[ ]song、[ ]song 等。
又比如唱韻律感強的英文歌曲和Chant,邊唱邊做動作,還有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imon says等活動,既可以活躍課前氣氛,又可以培養語感,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靈活練唱,培養良好的語音語調。學生往往都會有舌頭打結、不能靈活運用的煩惱。尤其是說一些比較長的句子,舌頭有聽指揮了。這是由于英語的發音部位、舌位、口型變化都與普通話不同造成的。而唱英語歌曲則是一種最的訓練舌頭靈活性的方法。英語中的語調、連讀、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在英語歌曲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學唱英文歌曲的過程是訓練這些技巧的過程。有了熟悉的旋律的幫助,歌曲就比較容易上口,學起來也不會枯燥乏味。音樂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課前唱可起到熱身作用,課中唱可起到調節作用,課后唱可起到鞏固作用。把英語的音節融于節拍中,讀時瑯瑯上口,不單調呆板,頗具情趣,便于記憶,重要的是學生的語感和流利程度得到了強化,對英語語音習慣本身大有好處。
3. 教唱英語歌曲,融英語學習與娛樂為一體,形成輕松的學習氣氛
不少小學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用歌曲表達,通過對英語歌詞中的單詞、短語、語法和語義的解釋,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理解體會歌曲的豐富涵義,從而達到在欣賞中學習英語的目的。聆聽歌曲在思考歌曲主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強對英語歷史的了解,從而更好的吸收國外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這有助于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無論是《人教版英語》、《靈通英語》,還是其他英語教材,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英文兒歌,這些兒歌內容豐富,曲調活潑,學生在欣賞這些風格迥異的音樂同時,會產生諸多好奇和疑問。教師這時可以順便講講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這對學生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知識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如歌曲OldMacDonald描述了英國早期的鄉村生活;歌曲MerryChristmas快樂的音樂讓人感受到了濃郁的圣誕節氣息,讓人聯想到圣誕老人駕著雪橇挨家挨戶給通過這些歌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更多的跨國文化意識,增長交際知識和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或分角色對話,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歌曲和歌謠是非常好的教學素材,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歌曲需用心選擇。歌曲主題一定是兒童感興趣的,歌詞在語言上應淺顯易懂,不宜太深,曲調應明快、流暢、容易上口。小學英語課本中的歌曲、歌謠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著名學者埃克斯利(Eckersley, E.C.)——英語教材《基礎英語》的作者曾說:“凡能激發學生喜愛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的最好的方法,而使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最壞的方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英語歌曲教學寓教于樂,能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受到最流行、最地道的英語語言熏陶,從而增強他們的英語語感和文化素養。欣賞也罷,跟著唱也罷,學習消化的過程就自然啟動,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自己反復練習,就不難達到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