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戲曲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崇愛花
繼承是基礎,創新是發展。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戲曲藝術必須解放思想,走創新的道路。只有去創新才能獲得成功,只有敢于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 戲曲藝術是在創新中形成的
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肥沃的土壤中,戲曲之所以得以根深葉茂,繁花似錦,正是它不斷創新的結果。戲曲這朵藝術奇葩,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指引下,從繁榮劇本創作到導演藝術的興起,從各種聲腔音樂的改革發展到演員表演藝術的創新,從舞臺、美術的獨特創意到現代戲燈光、音響以及服裝等綜合部門的二度創作,使戲曲藝術倍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曾一度出現異彩紛呈的繁華景象。不少好戲,陸續問世,例如:河南地方戲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花打朝》、《秦雪梅》、《秦香蓮》、《朝陽溝》、《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曲劇《寇準背靴》、《卷席筒》、《陳三兩》,越調《收姜維》、《諸葛亮吊孝》等等,舉不勝舉,這么多精品的問世并流傳至今,都是廣大藝術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斷創新的結晶。
戲曲藝術在它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表現方法,如它的虛擬性和載歌載舞的唱、念、做、打、程式化動作等。這些具體的表演手段,都有具體的表演程式可尋,且又規范嚴謹。但如果我們僅僅按照什么樣的行當、什么樣的情境,就用什么樣的程式動作和什么樣的虛擬化去套用,用死搬硬套這些固有的模式,那就把“戲”演死了。因而,在藝術創作中,只有很好的繼承傳統的表演程式,大膽創新,從新的表演藝術角度去進行藝術創造,才能使戲劇放出奪目的光彩。像河南豫劇“五大名旦”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各具獨特風格的唱腔流派,就是在大膽吸收和大膽創新的過程中而獨樹一幟的。她們別具風格的藝術特點,是在創新中形成的。一句話,戲曲有了創新,就有了生命力。
二 戲曲教育應在創新中進行
展望一個事業的未來,首先看它是否后繼有人。所以,教育是根本,教育是國策,教育是發展一個事業、振興一個民族、強盛一個國家的根基。戲曲事業的發展,必須靠一批一批更加優秀的后來人。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的任務,便是如何去培養一批批專業技能優秀,文化知識豐厚,思想品德高尚,又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戲曲事業后繼人才。
數十年來,戲曲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合格的、出類拔萃的藝術人才。但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隨著高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隨著各種藝術形式的激烈競爭,欣賞戲曲的層面越來越小,使戲曲產生了危機。這一突出現象,要求戲曲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去審視自身,去了解青年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情趣。在繼承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大膽吸收其它藝術的長處,融進現代感,采用大量高科技的表現方法,培養新型的戲曲新人,繼承戲曲前人創新的精神,方能使戲曲事業繁榮興旺。既然戲曲的發展要創新,教學內容還停留在陳舊的程式化訓練方面,教學方法只用教師口傳心授,不用學生思考、只管照單全收的教育模式,就無法培養出既有鑒別吸收能力,又符合戲曲創新要求的新型人才。 戲曲教育要在創新中進行,它涵蓋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的方方面面。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否則我們將會落伍,戲曲教育也就與現實脫鉤。
三 戲曲教學從內容到方法都要創新
戲曲教學的創新,首先要打破程式化的老套路,編寫新的教材。眾所周知,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就是在舞臺這個“小空間、大天地”的無窮變化中表現出來的。一是讓演員怎樣運用唱、念、做、打的各種表演手段,去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增強藝術的感染力;二是讓創作者怎樣用各種程式動作去完成人物規定行動,誘發觀眾的想象力;三是塑造人物形象中,怎樣巧妙地運用程式和技巧來展示戲曲藝術高超的演技,從而獲得最佳的劇場效果。如果在藝術創作中仍然循規蹈矩,處處用慢節奏的程式化套路,顯然是不行的。目前,戲曲教育的教學內容,雖然也是訓練學生唱、念、做、打方面的程式技巧,可是程式化的舊套路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較為突出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形體教學方面,如“起霸”、“走邊”、“馬趟”等,這些不符合當今戲曲創新需求的教學內容,直接阻礙了對戲曲新人的培養。只有重新編寫新的教材,開展教學研究,創新出新的、古典的、近代的、現代的符合當代觀眾審美和欣賞情趣的訓練素材,才能培養和造就新的戲曲人才。
在教學方法上,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師的觀念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態度,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傳統的教育以傳授戲曲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大多處于被動的地位,創新學習興趣遭到扼殺,創新意識受到抑制,教師充當著“教唱者”的角色,體現不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本質,也貶低了教師應有的生命價值。我們必須破除傳統的教育模式的束縛,確立現代教育理念,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
第一,要樹立素質教育觀。戲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有機組成部分,同樣應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造就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的,使其真正成為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徑。
第二,要確立現代藝術教育觀。戲曲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的本質是審美的,“藝術教育在本質上是審美教育,它既能培養德行,也能增進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修養,這也就是藝術教育的目的所在。”審美是一個個性化較為突出的過程,審美教育應當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地投入到各種審美活動中去,要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體驗、自由嘗試和充分表現自我的條件,并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予以充分的尊重。
第三,要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當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倡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上,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扮演“設計師”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說到學生資源,習慣于扮演“教書匠”角色的老師,對這樣的提法會不習慣。把教學對象放到主體位置來對待,教師角色首先就是一個教學設計者,應考慮如何把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有效地調動出來,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新的問題。也就是說,新的知識不是由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掌握的。尤其戲曲這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組織、設計、分工、合作、討論、協商的方式開展戲曲學習與實踐活動,是戲曲教學利用學生資源進行教學的好方法。
總之,我們的事業就是在人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行動中不斷發展興旺的,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戲曲的振興和發展,為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戲曲事業后繼人才而不懈努力,讓戲曲藝術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