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視覺形象在非遺文創產品的應用
溫強
京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文化傳承中占據著極強的地位。但在當前的環境下,京劇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模式。打造非遺文創品牌理念,便可為京劇的發展提供途徑,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改革和創新。本文擬從京劇視覺形象的角度,通過分析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和京劇視覺形象之間的融合關系,論述京劇視覺形象在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和優化措施,意在進一步提升京劇視覺形象產品的設計價值。
一、京劇視覺元素與文創產品設計的聯系
(一)京劇視覺元素
京劇是集文學、音樂、美術等多個領域于一體的綜合表演形式,其視覺藝術形象多種多樣,可以分為服飾以及舞臺道具、裝飾這兩種類型。其中服飾涵蓋了服裝和化妝這兩個方面,主要涉及京劇人物的臉譜、服裝以及附屬用品,用于表現京劇角色的人物身份以及性格特點。舞臺道具以及裝飾物品包括文房四寶、燭臺、船槳、馬鞭、各種武器等,同時也涉及到整體的舞臺擺設。例如桌椅是最常見的舞臺裝飾道具之一,結合不同的戲劇情節可以充當不同的用途,像桌、山石、床等。這些視覺元素是組成京劇的重要部分,也是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載體。
(二)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視覺形象
綜合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視覺形象來講,主要指的是當消費者針對這一產品進行初步瀏覽時,第一時間可以通過視覺捕捉到的相關元素,例如構圖、形狀、顏色、文字搭配、背景畫面等(張琦、周楊靜、曹藝馨:《中國傳統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探索――以南京博物院文創產品為例》,《大眾文藝》2019 年第19 期)。這些元素能夠為消費者評價這款文創產品提供依據,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產品設計融合的主要橋梁。通常來講,這些視覺形象可直觀反映該產品的實際用途和設計意義,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再現。近些年,國家大力推動非遺文創產品研發,故宮博物院以及各地的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均進行了文創產品設計。結合具有歷史文化氣息和底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具有實用性的文創產品,不僅能夠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力度,也可以使消費市場內的產品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
(三)京劇視覺元素與文創產品設計的聯系
在京劇表演過程中,蘊含了多種多樣的視覺元素,這些元素具有極強的個性化和獨特性特點。視覺元素和視覺形象之間有著本質上的聯系,在設計非遺文創產品的過程中,為了凸顯京劇的實際內涵和文化寓意,需要將京劇表演中的諸多視覺元素轉化為視覺形象,并且與文創產品的實體結合起來,通過視覺形象來體現產品的實際功能和想要表達的內涵,當這樣的產品流通到消費市場后,不僅能夠提升文化產品的實際價值,也可以有效實現京劇文化的傳揚和發展。在設計文創產品的過程中,挖掘京劇表演中的文化元素,并且將其轉化為視覺形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文創產品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京劇視覺元素在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形象轉化方式
(一)常見的京劇視覺元素
常見的京劇視覺元素通常有以下幾種。首先是京劇臉譜。臉譜是京劇的代表元素,也是觀眾在觀賞過程中能夠非常直觀感觸到的。當人們看到色彩多樣的臉譜時,第一反應便是京劇,因此對京劇來說,臉譜是應用價值最高的視覺形象符號。其次是京劇服飾。京劇服飾按照其功能可以分化成蟒、靠、帔、褶、衣這5 種形態。京劇服飾不僅沉淀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韻味,也表現出極為強烈的視覺美感。再次是京劇頭飾。京劇頭飾也分為多種類別,例如旦角的頭飾有正鳳、偏風、六角花、包頭簾、串蝴蝶、蝴蝶頂花以及泡條等。京劇頭飾涵蓋了繁復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以及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集技藝和精巧于一體,已經成為京劇的主要代表元素。
(二)京劇視覺元素在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形象轉化方式
進行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其目的不僅是做京劇文化的科普,也需要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因此在提煉視覺元素的過程中,要與當前主流文化的發展趨勢相符,與消費者的實際認知相符。對客觀的視覺元素進行形象轉化,打造出符合消費者視覺觀感以及消費心理的視覺形象符號,需要具備極強的藝術性和專業性,才能夠真正實現京劇文化傳承和文創產品價值提升的雙重目的。1.臉譜視覺形象轉化由于臉譜已經成為了京劇獨特的代表符號,那么在利用臉譜進行非遺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其形象轉化方式不僅要突出臉譜的固有特征,也要在當前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創新。傳統的臉譜視覺形象是以平面繪畫以及色彩搭配的方式展現出來的,長久以來這種視覺形象應用極為廣泛,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為此,我們可以在臉譜線條以及圖案拼湊的基礎上,利用單一形象配合鏤空技術打造立體圖形,例如將臉譜雕刻在毛筆筆桿上,制作成吊墜等。也可以單純提煉臉譜的色彩搭配方案,將其作為某一文化產品的整體色彩結構,這相較于直觀的進行臉譜圖案設計來講效果更好。2.服飾視覺形象轉化當前大部分的京劇服飾視覺形象轉化是結合其色彩以及花紋進行的,但是京劇服飾自身是多樣化的,因此,在提取其基礎的色彩和形態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其本身的繪畫紋樣進行轉化。例如可以將京劇服飾中的飛禽以及梅、蘭、竹、菊等紋樣提取出來,和文化用品、古風用具等融合起來,其揮灑恣意的形態能夠提升產品的內涵,同時也可以著重突出京劇服飾的細節美。另外也要善于將視覺形象轉化為意識形象。例如京劇服飾中有大量的五彩飄帶、翎子等,在表演過程中展現出靈動的姿態。這些可以作為視覺形象轉化的依據,融入到書簽、木簪、扇面等中,通過靈動飄逸的筆觸來勾畫出動態的形象,不僅能夠賦予文創產品生機和活力,也可以展現京劇服飾之美。3.頭飾視覺形象轉化京劇中的大量頭飾極為精致,這些也可以成為文創產品視覺形象轉化的主要靈感。由于當前大部分的消費者在進行文創產品選擇和消費時,更加青睞于那些極具藝術底蘊的產品,那么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京劇頭飾的既有形態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例如通過頭飾絨花提取,與頸枕結合起來,設計頭面眼罩等(張葦、徐雪、姚佳辰等:《地域文化性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以鹽城水滸文化博物館文創設計為例》,《美與時代》(上)2019 年第9 期),這可以確保文創產品具有新潮性和實用性,是進一步加強文創產品應用價值的關鍵。
三、加強京劇視覺形象產品設計價值的措施
視覺元素作為非遺文創產品視覺形象設計的主要靈感,設計時并不只是單純借助其客觀元素進行融合,還要結合其內在含義,從產品實用性以及主要功能的角度進行針對性分析,這樣打造出的文創產品才可以具備經濟效益和傳承價值。在當前的環境下,如何提升京劇視覺形象產品的設計價值呢?首先,需要根據消費者的實際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來劃分非遺文創產品的等級和品質,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渠道,迎合其消費心理。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的戲曲種類較多,在挖掘視覺形象價值的過程中要注重體現京劇的獨特性和魅力。其次,結合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需求,打造軟性形象設計。單純從京劇視覺元素的角度來看,將這種客觀物體轉化為視覺形象元素,以圖文、顏色配比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一種硬性形象設計。為了進一步提升京劇視覺形象應用的有效性,還需要打造與基礎形象相結合的意識形態,這便是軟性形象。軟性形象的構建,可以結合當前的文化潮流和文化體系發展模式進行優化,例如歌曲、影視、人物形象等。也可以借助名人效應打造軟性形象,以此提升文創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再次,實現多方融合,打造協作共贏渠道。以精致為主的非遺文創產品形象設計,并不是單純從生產者的角度落實的創新,還需要結合社會經濟市場中的多方主體,落實利益共享和互利互惠。文創產品的創作者以及消費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創作者要以滿足消費者意愿以及傳承京劇文化為目的進行產品研發,產品營銷要以保障創作者權益以及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進行創新。總之,在對京劇視覺元素進行視覺形象轉化的過程中,必須要打造具有實用價值和文化傳播功能的非遺文創產品,充分結合消費者需求,實現文化內涵、經濟效益等的多方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