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對腦垂體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狀態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的變化
沈麗 汪躍友
【摘要】 目的 探討音樂療法減輕腦垂體患者圍手術期負性心理狀態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的臨床效果,為臨床腦垂體患者改善心理狀態和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神經外科住院手術的腦垂體瘤患者4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的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予以施行音樂療法。通過與患者交談及護理觀察,將患者心理問題分為焦慮、恐懼、抑郁及悲觀四種類型。分別在入院時接受治療前和治療后三天、五天及一周時對兩組患者的四種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并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結果 實驗組負性心理狀態總得分、焦慮、恐懼得分在入院治療后三天、五天及一周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悲觀得分在術后五天及七天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總發生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垂體瘤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狀態,音樂療法可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 ,對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促進術后恢復有積極影響。 【關 鍵 詞】 音樂療法 心理狀態 腦垂體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usic therapy on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aging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Methods 44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from Jan.2008 to Jun 2012 were p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n = 22) and the control group ( n = 22).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music therapy.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thpatients at 24 h after admission, 3d after therapy, 5d and 7d afte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with regard to anxiety score, anger scorand tota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among 3 days,5 days and7 days afte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pessimism scores were sinificantly different 5 days and7 days afteoperation after 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P<0.05), whil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e, Music therapy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ctively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 pituitary tumors psychological status music therapy . 腦垂體瘤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腫瘤,通常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來源于垂體前葉上皮細胞的良性腫瘤,是鞍內最常見的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0%~20%,多在30歲~60歲之間,女性較多見[1]。因該病復雜,病程長,患者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常因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失,反復疼痛,月經紊亂,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加之對手術治療認識不足,圍手術期患者常出現焦慮、悲觀、絕望及恐懼等負性心理狀態,本研究就音樂療法對腦垂體瘤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神經外科住院的垂體瘤患者8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齡為15~65歲,平均年齡4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統統及視力視野改變,頸腰痛伴肢體感覺異常10例,月經紊亂14例,肢端肥大癥9例,甲亢4例,出現性功能減退13例,伴精神癥狀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心理護理,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及心理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療法。本研究剔除有軀體殘疾、既往罹患精神心理疾病、既往有不良社會因素影響,及近期有其他重創身心健康事件的患者。 1.2 音樂治療操作方法 個體治療用音樂電康復儀,團體治療用立體聲錄音機,治療地點選在病房,治療前首先向患者介紹音樂療法的科學性、優越性及必要性,使患者產生信任感,根據患者病癥、體質、文化背景、性格、愛好、音樂欣賞能力及治療目的等因素,選定曲目;并介紹樂曲的內涵和背景,引導患者進入意境,以增加療效。音樂治療每天1次,每次30min左右,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音量在20~40dp為宜。團體治療音量可稍大,個體治療以本人感覺舒適、悅耳為度。應注意盡量多陪伴病人,做好生活護理,同時反復講解有關急性心肌梗死先進的治療手段和樂觀前景,介紹治愈病例,讓病人充滿信心,消除其緊張心理;針對病人的抑郁心理,引導病人認識心身疾病的本質,消除畏懼、絕望的心理,端正對疾病的態度,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選擇合適的音樂建立音樂庫,并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予以音樂治療。 1.3 患者心理狀態評估 據第二軍醫大學心理學教研室編制的《非精神科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量表(MSSNS)》[2]進行心理狀態評估,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內進行心理狀態評估 ,并進行初步篩查;兩組于入院治療前、入院治療后3天、入院治療后5天及入院治療后7天分別再次評估。 2 資料分析 采用 SAS8.2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將兩組患者 4 個不同時段的心理狀態得分采用重復測量 t 檢驗 ,將兩組并發癥發生、文化程度的定性資料進行χ檢驗 ,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神經外科住院的垂體瘤患者8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齡為15~65歲,平均年齡4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2例。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3.2 腦垂體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狀態的差異患者常多種心理狀態并存,以某一種為較突出心理狀態評估為大概分型依據,實際無絕對心理狀態分型標準。本實驗動態觀察了患者4個時段心理狀態,比較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采用音樂療法干預后 ,兩組的總得分、焦慮、憤怒得分在入院治療前、治療后3天、5天及7天有差異 ,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的悲觀得分在治療后5天及7天有差異 ,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