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于我國養老模式的一點思考
王凡
論文摘要:老年人口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如何有效地解決數以億計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重大事情。在分析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養老院模式以及社區養老模式的基礎上探討將養老保障,家庭養老和社區照顧三者結合起來的新型養老模式,希望通過對養老模式選擇的深層次思考發現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
論文關鍵詞:老齡化;家庭養老;社區照顧;養老模式;養老保障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水平的改進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老年人口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階段。老齡化必然帶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養老就是其中一個突出并且棘手的問題。如何保證老年人安享天年,老有所終,是各國普遍關心和努力探索的問題,我國為解決養老問題也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我國的老齡化問題又有著與西方發達國家所不同的特殊之處,這使得我國養老問題的解決面臨更大的挑戰。
我國1999年10月正式進入老齡社會,200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1.3億,占總人口的10.6%,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從此開始了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歷史新階段。與此同時研究還顯示我國老齡化社會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巨大,延續時間長。一個國家擁有幾個億的老年人口的時間將延續四五十年,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國應對老齡化是一個從未遇到過的大題、難題。
二是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從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異常快速,絕對量差不多十年增加一個億。老年人比重從7%上升到14%,只花了25年,比老齡化最快的日本還快(法國是花了115年,瑞典花了85年)。今后五十年,我國老年人1:3還將以年均3.2%的速度遞增。快速老齡化使得養老形勢突然嚴峻,解決養老問題變得迫在眉睫。
三是老齡化伴隨著現代化實現的全過程。根據遠期規劃,我國大致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順利實現現代化。而這半個世紀,也正是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老齡化與現代化的高度吻合,這一情況不同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之后才遇到老齡化的問題。先富后老使得他們有較深厚的經濟基礎來從容應付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而未富先老的情況無疑為我國面對老齡化,解決老年問題增加了難度。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情況,我們不可否認,為數以億計的中國老年人口尋求一套既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叉能有效保障他們老年生活的養老模式已經不是未雨綢繆,而是必須要為之的大事情了。
一、傳統養老模式的局限性
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家庭歷來是養老的一個主要載體,家庭養老就是中國居民的傳統養老模式。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并且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執行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急劇轉型和廣泛變遷,家庭結構出現了高齡化、小型化趨勢。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年輕人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學習上,勢必會影響他們對老年人的照顧。這些因素對我國家庭養老模式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漸減弱。因此,傳統的單純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了,家庭養老功能正不斷地遭受到沖擊和削弱。這既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家庭功能使然,也是大的時代走向的必然歸結。再說,單純家庭養老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將養老納入制度框架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內容,也是各國政府所不可逃避和推卸的責任。
但這并不是在全盤否定家庭養老的作用也不是說我國可以完全拋棄家庭養老這一模式,有數據顯示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總數的比例,英國為95%,美國為96.3%,瑞典為96.2%,日本為98.6%,新加坡為94%,泰國為72.2%,我國也有75.4%的老年人仍愿意“靠子女贍養”。而事實上老年人對倫理情感的需要是十分強烈的,他們不僅對子女和孫輩疼愛有加,而且也很需要享受子女,孫輩的孝敬,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家庭養老在滿足老年人的這種倫理情感需求方面的功能是任何養老方式難以代替的。因此,在單純的家庭養老模式無法完成現代社會養老任務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更完善的養老模式來解決這—難題。
二、養老院模式的補充性
與家庭養老相比,人住養老院在更多時候被視為一種現代養老模式。老年人人住養老院,集中供養,集中居住,日常生活有人料理,養老機構提供多方面的養老服務。這種養老方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老年人有了多方面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特別多,要將數以億計的老年人集中供養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其次,我國的養老機構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并不是所有的養老院都能很好的保證人住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那些能夠為老年人提供良好服務的養老院往往又因為收費偏高。老年人從經濟上也難以承受。因此,根據我們現在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人住養老院集中供養也只能是一部分高收入老年人和為無子女老年人提供養老福利的一種模式,不可能作為大部分老年人的普遍選擇。入住養老院接受社會養老只能是養老的補充形式而不可能是主要的、基本的模式。
三、社區照顧的支持性
社區照顧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一種養老模式,它是一種動員并聯結正式與非正式的社區資源去協助有需要的人士。讓他們能和平常人一樣,居住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中,而又能夠得到適切的照顧的模式。以其個性化、多樣化、社區化的特征與優勢,向老年人提供包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服務、家庭照顧、日問看護、娛樂和教育等內容在內的多項服務,因而能夠高質有效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但是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單純依靠社區來解決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時又有政府推卸養老責任主體的嫌疑,因此如何發揮社區在解決養老問題中的輔助,支持作用才是符合實際的可行之策。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想到,在國家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礎上,將家庭養老和社區照顧結合起來可能不失為有效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基本模式。國家制定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是前提,在養老金有保障的基礎上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這樣一種具體的養老形式,居住、生活在家里,由家庭承擔老年人的大部分日常生活照料。同時社區照顧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一些家庭承擔不了或不適合做的社會化養老事務由社區來提供,以滿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保障其晚年生活的質量。
要建立這種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支持、以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為保障的新型養老模式還需要國家,社會和家庭在各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實現。
首先,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完善,覆蓋面過窄使得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沒有被包括在體系之內,又由于我國養老壓力較大。資金不足,養老金水平較低,甚至不能按時發放養老金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他們只能靠自己不多的積蓄或完全依靠兒女的贍養來維持基本的晚年生活。事實上,建立現代養老保障制度是解決養老問題的前提也是根本之策,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政府必須要承擔的養老責任,國家必須不斷地改革和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為廣大老年人口解決后顧之憂。
其此,家庭雖然還是養老的主要載體,但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家庭養老,它不再是封閉性的,而是有社區照顧提供支持的開放性的養老模式。家庭在為老年人提供親情照顧和精神慰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養老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也要求子女有義務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贍養老人。
我國的社區照顧才剛剛發展不久,要真正有效地發揮其對家庭養老的輔助和支持作用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1.社區照顧的重要性還未被廣泛熟知,要加強宣傳教育,同時權利部門也應運用國家立法手段制定相關政策,使其規范化,有章可循。
2.重點解決社區照顧資金來源有限的問題.資金不足是制約社區養老的重要因素。通常社區所需資金來源都是以自籌為主,政府財政撥款和社會援助僅僅是輔助,正因如此,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只能千方百計地增加社區收入,主要的精力就在創收中浪費掉了,至于社區養老這類工作就無暇顧及了,因此一定要拓展籌資渠道,增加社區工作經費。首先就是要加大政府對社區的財政投入,使社區工作人員把主要精力從發展社區第三產業以尋求資金的重負中擺脫出來,從而能夠專注于社區各項服務的建設與發展,真正為家庭養老提供必要的輔助和支持。
3.逐步提高社區照顧人員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專業性,我國社區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低是導致我國社區服務發展緩慢的瓶頸所在。在我國內地,還基本沒有一支職業化或專業化的社區服務隊伍,社區服務人員以下崗工人,家庭婦女和居委會干部為主,整體素質不高,無法保證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而在社區照顧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從事社會工作的專門人員必須是接受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的,并且取得專業證書具備相關職業資格才能上崗服務。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社工人員由于具備專業知識和工作技巧方法能夠為老年人提供質量很高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達到政府,老年人,社工自身包括老人子女多方面的共贏。因此隨著我國社會工作的不斷發展完善,應該大力鼓勵相關專業畢業生進社區,充實社區服務隊伍,并組織對現有社區服務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最大程度的提高社區服務人員的素質。
4-由于我國社區照顧起步較晚,資金來源有限,又加上沒有一支專業的社區服務隊伍,因此我國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單一。實際上社區照顧雖然對家庭養老起到的是輔助支持的作用,但在內容上也必須是—個很完善地養老體系,它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注重對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關懷。而我國目前大多數社區養老服務都達不到這個層次,往往只重視對老年人提供直接的物質方面的資助和幫助。沒有考慮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在只滿足于吃飽穿暖等物質層面的需要,還要求有精神慰藉,社會交往,文化娛樂等精神層面的保障。所以,我們應該逐步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并加強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爭取做到不僅老有所養,老有所終,更要能夠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養老保障,家庭養老和社區照顧結合起來的這一新的養老模式比起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院舍養老確實有其優越性,并且更符合我國的國情。隨著我國政府加大投入以及相關法律政策的出臺,專業社工隊伍的發展,這一高效且最具人情味的養老模式一定能夠為我國廣大老年群體提供有保證的養老服務,保證我國順利渡過人口老齡化的高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