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世界人口問題

佚名

目前,關于人口構成變化的可能影響,主觀臆測要多過可靠結論。但這種情形應該會引起廣泛的比較研究,而且這種研究可能會對歐洲和中國的政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人口普查是當今世界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世界各國都異常重視,但基于國情的不同,各國的人口普查又各有特點。

世界人口結構中,歐洲將持續邊緣化

人口構成具有決定性意義。根據人口統計學的研究結果,由于歐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重不斷降低,再加上持續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以及移民壓力,歐洲將“在世界人口結構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在上世紀初的1900年,歐洲人口占了世界總人口的25%;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降了一半;到2050年,它還將進一步降到約7%。與此相反,亞洲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并將繼續保持在55%~60%左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有7個在亞洲。在1900年,比利時和菲律賓擁有相同的人口,大約700萬。根據聯合國的預計,到2050年,比利時人口將為1000萬,而菲律賓則將是1.27億。更不用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最大的國家,每一國的人口都比歐洲總人口要多。一些歐洲國家因此將面臨一種未曾在現代出現過的局面:人口持續減少。幅度最大的可能是俄羅斯,其人口在1991年達到了峰值1.5億,但在2050年可能會減少為1.3億。

人口減少又意味著人口老齡化。到2050年,如果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歐盟人口最大的比例將集中在65至69歲這一段,而且一半人口的年齡將超過50歲。65歲以上人口將是15歲以下人口的兩倍,其在歐盟總人口中的比重分別約為30%和15%。當然,一些亞洲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也將和歐洲一樣面臨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問題。尤其是日本,其人口在2005年達到峰值。中國也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主要原因是獨生子女政策。

人口構成的這些變化將給政治革新和社會研究帶來更大的挑戰。

人口構成變化的可能影響,目前還是臆測為主

在歐洲,目前福利制度和養老金計劃面臨著重大壓力,可能導致代際沖突。在中國,沿襲自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福利制度受到市場經濟改革的沖擊。事實上,許多中國夫婦將面臨照顧雙方父母和四對祖父母這樣一種令人生畏的局面,即“4-2-1”式家庭。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3億老人需要贍養。

人口構成變化還將產生其他影響。從農村向城市的地理性移民將會同時向高速發展的城市和遭遇凈人口損失的農村提出挑戰。比如男女比例失調,在中國,男女新生兒比例為117:100,農村地區這個比例更為懸殊。家庭模式也可能產生變化,比如婚齡推遲、離婚率上升等等,所謂的“第二次人口構成變化”也可能加劇(“第二次人口構成變化”是指同居、單親家庭、非婚生育以及低生育率等現象大幅度增多,以及更多人不愿結婚和接受約束性行為的傳統規范的現象)。

挪威社會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社會科學委員會主席古德蒙·赫內斯認為,目前,關于人口構成變化的可能影響,主觀臆測要多過可靠結論。但這種情形應該會引起廣泛的比較研究,而且這種研究可能會對歐洲和中國的政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世界人口普查

俄羅斯 根據俄羅斯聯邦《居民人口普查法》,俄羅斯每十年至少應該舉行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時間精確到時,即年、月、日、時。2002年的人口普查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進行的首次人口普查,對于國家掌握居民情況和制定社會發展計劃發揮了重要作用。那次人口普查使政府獲得了關于人口數量、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民族成分、受教育程度、家庭副業、就業與收入、住宅狀況等資料,既有聯邦范圍的,也有地區的。最重要的是獲得了社會民族結構方面的信息。政府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了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發展規劃。

印度 今年啟動了歷史上第15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動用了250萬人就幾十項內容進行普查。這也是印度歷史上規模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統計內容最詳盡的一次人口普查。本次普查內容的詳細程度讓人驚嘆,除了年齡、性別、工作等基本項目外,是否擁有電話和手機、電腦,是否上網,是否有銀行賬戶等也是調查內容。這是因為印度擁有手機、銀行賬戶以及上網的人數量劇增,政府決定首次把這些項目列入人口普查中。

澳大利亞 人口普查由聯邦國家統計局負責,每5年進行一次。聯邦國家統計局的前身是人口普查和統計局,是根據1905年的人口普查和統計法于1906年建立的,1975年改為現名。澳定期的人口普查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澳分別于1901年、1911年、1921年、1933年、1947年和1954年進行過數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工作。澳首個人口普查是1828年11月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進行的。在聯邦成立之前,澳各殖民區的人口普查也都是由各地自己負責進行。在成立聯邦的190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也是在各地普查的基礎上匯總形成的。由聯邦人口普查和統計局進行的首個全國性人口普查到1911年才開始。

美國于1790年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1902年,美國成立了人口普查局。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全國人口普查更多地融入了經濟等關乎社會全面發展的元素。美國憲法規定,每隔10年對美國人口進行一次全面統計。統計的是“居民人口”,而不只是美國公民。人口普查的結果將決定各州在國會眾議院的席位,以及每年40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如何分配。另外,人口普查收集的數據還將用在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城市規劃、市場開發、疾病預防等諸多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英國 從1801年開始實施人口普查至今,僅1941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過一次。然而,普查制度存在缺陷,所獲信息往往不夠準確,難以反映真實狀況。以2001年為例,大約150萬戶家庭沒有填寫政府發放的表格。此外,統計過程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發布時間最早會在次年年中。然而,先前納入普查的不少人在統計結果公布時可能已經遷移或者辭世。人口普查“尚未完成便已過時”。為此,政府正著手研究更有效率的人口統計手段,例如利用信貸記錄、郵政信息、公共部門和私營機構設立的數據庫等;同時提高統計頻率,例如每5年統計一次,以提高數據準確性。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