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1999-2009年德國經濟發展與人口流遷定量關系分析

楊文杰 孫健夫 連歡

內容摘要:經濟發展與人口流遷之間具有內在的相關性。德國作為歐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典型案例,其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的關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當然,其經濟與人口流遷的關系軌跡表現出很強的個性。盡管如此,其經濟發展和人口流遷的關系還是可以給予我國較強的啟示。本文可以通過經濟發展引導人口的合理流動,同樣也可以通過人口流遷的調控與管理刺激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繁榮。 關鍵詞:經濟結構 人口流遷 經濟發展 起伏不定—德國經濟發展軌跡探析 德國經濟曾經是推動歐洲經濟發展的先鋒,但近年來卻始終徘徊在停滯的邊緣,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德國經濟疲軟不振。自1990年統一到2001年,德國經歷了四次經濟衰退,其中1999-2000年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和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2001年下半年經濟嚴重衰退為第四次經濟衰退。2001年,德國經濟增速由2000年的3.0%急劇回落并步入輕度衰退,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結構老化;二是外部沖擊;三是周期傳導。因此,德國政府在宏觀政策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增長,主要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方面進一步擴張力度,在不突破《馬約》標準和財政赤字壓力的前提下加大財政支出,2000年歐央行的四次減息對德國有較明顯刺激作用;實行稅改和減稅政策刺激經濟,通過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實現擴張性政策目標;調整勞資聯盟關系,穩定和改善就業形勢;積極參與國際協調等論文下載。 2003年德國經濟跌至-0.2%,成為1993年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其難點主要表現在:2002年經濟復蘇目標已然落空,增長率僅為0.2%,居歐盟各國之末;失業規模居高不下,全年失業人數月均在406萬規模上徘徊;財政赤字達772億歐元,占GDP比重3.7%,突破《馬約》標準。 2004年,德國經濟逐漸復蘇,GDP增長率達1.2%,繼而經濟增長趨于良好,特別是2006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復蘇勢頭加快,其主要動力則是來自德國。國內和國外需求同步增長,都對第一季度經濟增長作出貢獻(見圖1)。而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德國GDP增速至3.2%,成為近十年來增速最快的年份。當時德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如何削減政府財政支出,將負債率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范圍內。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脹壓力不容忽視,2006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上升約40%,銅等基本金屬價格也大幅度上漲,歐元區年度通貨膨脹率連續16個月超過歐洲央行2%的政策目標,2006年德國通脹率達1.8%,2007年更至2.3%,因此,防通脹也是德國經濟的重要任務(見表1)。

2007年德國經濟增速較上年下降至0.7%,2008年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歐元升值和國際市場油價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速明顯減緩為1.3%,特別是2009年德國GDP創近40年最大降幅,為-5%。與此同時,2008年通脹率卻不降反增至2.8%,經濟形勢較為嚴峻。2009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通脹率伴隨經濟增速的下降而明顯降低(見圖2)。 德國聯邦經濟部在2010年1月22日發布的“2009年度經濟報告”預測2010年德國經濟負增長2.25%,是德國史上經濟下滑最快的一年。出口和企業設備投資將出現較大滑坡,分別較2009年下降8.9%和11.9%,失業人數將增加50萬人,失業率上升至8.4%。

人口流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濟因素,世界各國的流遷趨勢也有力的證明,流遷的趨勢絕大多數是從相對落后、貧窮的地區,流向相對發達、富裕的地區。而且同時比較規律的是,流動人口的流動規模和流動頻率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在經濟發展較好時期,經濟增長率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環境呈現一種繁榮的面貌,此時人口流遷的規模和速度也逐漸增加。德國經濟發展與其人口流遷的軌跡也充分的印證了上述論點。 2000年德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與此同時,人口流遷比率保持較高水平,達1.63%,但隨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和美國經濟衰退,2001年德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由2000年3.2%降至1.2%,2002年降至0增長,2003年負增長,人口流遷比率也隨經濟下滑保持較低水平的平緩趨勢,2001年為0.804%,2002年為0.65%。2004年雖然增長率不算高僅為1.2%,但在這輪經濟周期中仍保持相對較高水平,人口流遷凈遷移率也出現一個小高峰達0.957%,幾近1%。2005年經濟發展緩慢下滑降至0.29%,人口凈流遷率也跌至幾年來最低水平0.289%,但隨著2006年經濟增長至2.3%,人口凈遷移率也升至1.927%,與經濟發展狀況保持一致(見圖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