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小方莊外出人口問題調查與分析
陳平
與此同時,農村傳統習俗認為,人一輩子里,娶妻生子是頭等大事,誰家先娶了媳婦,抱上了孫子,誰就是富人,就是能人。誰家女兒聘禮高,嫁的熱鬧風光證明誰家女兒身價高,整個家族都有面子。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農村青年早婚、閃婚、“金婚”的現象。 3.2城市生活、入學成本過高,農民工無力承擔 近年來,隨著農民工政策的放寬,農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學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已不再是主要難題。真正的難題在于多數農民工工作不穩定,居無定所,再加上超長的工作時間,根本無力照顧孩子,更別說監督他們的學習。其次,較高的城市消費與較低的工資收入,使農民工在城里無力養活孩子,再加上城里各種收費較高的補習班、特長班,更讓農民工心生畏懼。相比之下,孩子留在老家農村,跟隨爺爺奶奶或送私立學校,既省心又省錢。 3.3自身條件限制,不良環境影響 小方莊農民工多無一技之長,就業競爭力差,多數人掙的是汗水錢。同時受承包地的束縛,無法進廠礦企業或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勞動關系,只能打一些短期零工,這些多是臟苦累的活。工作上的辛苦,夫妻長期分居,精神生活的貧乏,不健康網絡、電視內容的誘惑,自身道德意識、法律意識的淡漠,好奇心的促使,工友老鄉之間的不良影響都是小方莊農民工婚姻家庭的不良誘因,甚至使一些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4對策 4.1建立小方莊外出人員就業培訓制度 當地縣、鄉各政府及村民委員會應建立一套村民外出打工培訓制度,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就業指導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2]。幫助他們了解國家政策、就業信息,了解社會的需要,了解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有規劃的就業,同時也培養提高他們的生產安全意識、職業責任意識。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具備一技之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增加外出打工收入。還要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使他們在積累資金、技術、增長見識后回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當地經濟。另外,在外出打工人員中可選拔幾個社會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強的人員作為領隊,由他們幫助該村外出人員之間進行信息溝通、工作介紹、居住管理、計劃生育監督等工作。 4.2大力發展地方經濟,鼓勵就近就業 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入城市,對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要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就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3],吸納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業勞動力就近轉移。 首先,國家要完善各項惠農政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地方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工商降低門檻,稅務實行減免,銀行信貸條件放寬,讓地方企業壯大起來,讓地方市場活躍起來,讓地方經濟繁榮起來,這樣不僅能吸納一部分農業剩余勞動力,也可吸引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在積累資金、技術、市場信息、鍛煉膽識后回鄉創業,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4.3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 小方莊地處淮北平原,機械化條件非常好,土地集中連片后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產值,同時也解放一大批勞動力,使他們不再受土地束縛而常年打零工。 小方莊農民不愿放棄土地,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擔心將來老了,打不了工,就沒了生存的保障,所以他們寧可少打點工,少一點收入也要堅持把地種下去。這就需要完善農民養老保障,醫療保險體制,實現城鄉保障制度一體化,使農民病有所醫、老有所依,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加快實現土地流轉,使小方莊村民在提高就業能力的前提下,能更長久更好的進城務工,逐步融入城市。 4.4加強小方莊務工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內容應包括社會公德教育、公共秩序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同時企業用人單位乃至全社會應更多的關心農民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文明的娛樂場所,引導農民工進行健康精神文化消費。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送法進農村,講法到工地、工廠[6], 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使他們能正確對待義與利,正確對待戀愛與婚姻,正確維權。另外,流入地應盡可能創造夫妻同在一個城市打工的條件,解決好子女入學乃至住房等問題。 4.5改良鄉風民俗 小方莊在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提高精神文明,對那些禁錮人們思想,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鄉風民俗要進行摒棄和改良,提倡自由戀愛,反對各種變相包辦和變相買賣婚姻,提倡節儉、文明的婚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攀比奢華,提倡晚婚晚育,實行計劃生育,鼓勵青年人投資,鼓勵創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