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佚名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得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教學能夠水乳交融,不僅讓學生了解、區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用正確的、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文化修養,加深了他們的文化底蘊,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人才。
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正逐步走向世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一方面,中國要向世界各國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另一方面,中國要把本國文化介紹給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想要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需要大批的熟悉中國文化的外語人才。如何培養這些人才?措施之一就是應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1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失
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這種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際,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雙向溝通。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發展,我們看到的可喜的一面是中國的大學生對西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的日益熟悉。但是,另一面也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大學生在如此精通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同時,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卻到了一種驚人的貧乏程度。比如他們在清楚地掌握西方傳統的圣誕節、情人節等節日的同時,卻對介紹中國的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面面相覷。又或他們對小甜甜布蘭妮、邁克爾杰克遜等人的歌曲如數家珍,卻不知梅蘭芳、程硯秋是何許人也。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應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播。跨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我們不僅要學習借鑒西方文化,還應該向外國友人介紹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目前,英語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族語文化,即中國文化并未受到應有重視。許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一味傳授西方文化,導致崇洋的思想日趨嚴重。學生們對英美文化津津樂道,對中華傳統文化卻只字不提。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這種嚴重的文化失衡現象應該引起我們全體教職人員的深思。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文化是語言的一部分,語言本身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文學藝術、價值觀念,包羅萬象。讓學生在獲得語言知識的同時接觸和了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民的語言習慣、民風民俗,有益于對英語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有益于正確地使用語言。對于中國大學生來說,英語文化的掌握也要立足于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在英語全球化的浪潮中,掌握英語是必要的,但是進行外語教學不能以弱化和犧牲母語為代價。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母語講解能讓學生聽來親切,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英語教學既訓練了學生的外語能力,又能滿足了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對當代學生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會世界不同文化的精髓,加強優秀漢文化的對外傳播。如在課程設置上,要有針對性地開設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的英語課程,教會學生用英語介紹中華文化的語言技巧,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意識,通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對比,激發學生對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與責任心,并指明中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指導意義,這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內涵,將西方的先進科技文化與中國五千年歷史和文明對比,在內容上對行為禮節、道德規范、文學、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天文地理等進行對比講解。教學生英語詞匯時,不能單純地把字典中的字面意思直接給他們,而應把這些詞匯所體現文化涵義和中華文化進行對比和解釋。英語教學中常會涉及到西方傳統節日、宗教信仰和風土人情等問題。在講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加入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態度。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必須既具備豐富的西學知識,又有著深厚的國學修養,同時還必須懂得一些比較文學學科的原理與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就中西方文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形成橫貫中西、縱橫歷史的知識脈絡。提醒學生應當注意在西方文化與文明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文明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一面。這就使學生們在樹立了文化意識、具備了文化敏感性的同時,善于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幫助學生形成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清晰的知識脈絡。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正確平等地對待世界各國文化。在大學生目前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中,英美國家主流文化的介紹占多數,而學生在練習英語聽力時,總是選擇英美人士朗讀的磁帶聽,選擇外教也喜歡來自英美國家的外教,最后導致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只能聽懂英美國家的人士講話,而聽不懂來自亞非國家人士講的英語,阻礙了跨文化交流。其實,人類社會的文化就像自然界的物種一樣多種多樣,生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一分子,而人類社會的文化也沒有優劣之別。在跨文化環境下,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和英美人打交道,而是和全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我們應該尊重文化差異,要求學習者建立多維文化視野,學會以平等客觀的態度對待異國文化。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獲取信息。為了更多地進行英語學習中的中華文化滲透,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可通過開設講座,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中的文化滲透,可開設一些專題講座課,聘請一些有造詣的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英美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教育。在授課過程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英漢相輔,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獲得課本以外的收獲。同時還可以借助于和高科技緊密相連的多媒體網絡,鼓勵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其中包括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識,也包括掌握正確的英文表達。因為在實際交際中,我們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本身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但苦于不知如何用英語進行正確的表達。通過掌握文化來指導外語學習與實踐,寓文化滲透于語言教學和多項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從而使學生能準確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流。只有樹立了文化意識,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才能達到熟練的掌握與運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同學們可以充分了解到英語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可以延伸到任何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去。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可以把英語學習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同學們在對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的同時,也受到啟迪要把中華傳統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是外國人享受偉大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中國的崛起讓世界為之矚目,中國的強盛更應煥發國人的民族意識,中華傳統文化應該得到越來越多的喜愛。我們不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更不會是文化殖民主義者,我們期待人類文明在多元共生中平等對話。我們要積極推進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完成文化的世界大同,又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為具有詩意情懷的炎黃子孫,作為未來祖國的中堅力量,當代青年一定要保衛自己的精神家園,捍衛國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主權,在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遍全球。
【參考文獻】 [1]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2009(3). [2]王文偉.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J].教育與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