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天府之國”的酒文化與社會基層的酒德觀

楊環 李琳

論文關鍵詞酒文化:酒德觀

論文摘要酒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飲品,千百年來為我國人民所鐘愛,享有“玉液”“瓊漿”之美譽。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釀酒飲酒歷史悠久的四川,在成為酒的主產區的同時也成為酒的主要消費區。在不斷增加的飲酒人群中,部分基層干部的飲酒觀念值得關注,酗酒誘發腐敗與貪杯誤事的事例屢見不鮮。這一現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約束缺失外,我們認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種積極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們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和審美情趣的“酒德觀”。

我國是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白酒的發源地,中國的曲藥釀造技術和酒文化,曾對人類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有著杰出的貢獻,被稱為“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

巴山鐘靈,蜀水毓秀,勤勞智慧的巴蜀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釀酒業。如果說中國酒文化是一曲旋律優美的交響樂,巴蜀酒文化則是其中一篇最動人的樂章。這從歷代巴蜀名酒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歷屆酒類評比中可見一斑。距今四千余年成都寶墩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制酒器以及其后三星堆與彭縣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銅酒器,無不表明古蜀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釀酒技術。西漢之時,四川酒便以文君當壚的典故引人入勝,漢代的畫像磚更是形象生動的再現了當時四川釀酒業的發展盛況。唐代“劍南之燒春”被作為宮廷御酒,至此,四川酒躋身于華夏名酒之列。建國以后,四川釀酒業獲得空前發展,成為全省食品工業的支柱產業,多年來對全省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酒類發展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四川名酒之多為全國之冠,享有“六朵金花”的美譽。時至今日,四川白酒業仍居行業領先地位。

四川釀酒自古興盛,釀酒的原料、水性、土質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酒鄉的四川人,在長期生產酒、消費酒,全方位地與酒打交道的過程中,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年之中,無論是建房起屋,還是婚娶喪葬、祝壽請客乃至餞別,酒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每逢祭祀、節慶、游賞,酒的需求更甚。除夕之夜,合家歡聚,有“團年酒”;正月里親朋好友聚會,有“請春酒”;端午節為圖吉利,要喝“雄黃酒”;九九重陽節,成都人要到望江樓或城內之鼓樓蒸酒;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用酒祭灶。此外,還有“壽酒”、“婚酒”、“送親酒”、“滿月酒”等等,數不勝數。可以說,四川人舉宴必酒,逢會必酒,會友須酒,待客須酒,就連平時宴請客人,不叫“請吃飯”,而是“請吃酒”。

此外,巴蜀地區世代居住著彝、藏、羌、土家、苗、回、納西、傈、布依、滿、傣、蒙古等眾多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有著各自獨特的飲酒習俗,其豐富多彩的飲酒風俗給巴蜀酒文化增添了濃郁的民族風味。彝族諺語說:“漢人貴茶,彝人貴酒。”“為人不喝酒,白來世上走。”酒被彝民當作敬獻英雄的瓊漿,知心相遇的橋梁。藏族同胞普遍好酒,尤為喜愛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慶佳節,歡呼勝利,嫁娶迎接,至友團聚,別離餞行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飲品。羌寨是充滿酒香的世界,男女老幼幾乎無人不喝咂酒。土家人平時用咂酒驅除疲勞,客人來時就用其招待,直到酩酊大醉為止。苗族同胞除飲咂酒外,還釀糯米酒、黃谷酒、玉米酒等,祭祖慶豐收,佳節喜事都喝酒。迎客有“迎客酒”,招待賓客有“交杯酒”,送客有“送客酒”。情真意切,叫人不得不喝。納西族是豪飲的民族,而且能自釀水酒和白酒。傈僳族男女老幼在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水酒,其待客的最高禮節是飲“雙人酒”。飲酒時,由主人斟好大婉酒,主客各一手捧住酒碗同時飲下,表示賓客之間親密友好,情誼深長。

悠久的釀飲歷史,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使四川人不但與酒結友,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嗜酒成癖。衛生部在全國開展的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中,對四川省21個市、州中30個鄉鎮和30個街道的15歲以上城鄉居民共10277人的飲酒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中經常飲酒的為12.5%,男性經常飲酒的為22.7%,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今年年初,中國保健協會發布了《2007年度關于四川省民眾健康飲酒狀況的調查報告》,四川飲酒人群平均單次飲酒量為2.76兩(以38度酒為標準),折算為純酒精41.95克,超出了國際及我國現行的安全飲用標準。中國保健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根據調查,四川大多數飲酒者的健康飲酒狀況不合格,如果以100分為滿分,63.02%的飲酒者健康飲酒狀況得分在59分以下,屬于亟待加強科學飲酒觀念的人群;60~74分之間的有30.70%,屬于科學飲酒觀念有待提高的人群;75~89分之間的人群只有6.14%,屬于需要養成良好飲酒習慣的人群;90~100分的人群僅有0.14%,屬于具有正確飲酒觀念的人群。

佳釀之鄉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與酒結下了深厚情緣。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際交往的增多,酒作為交際的媒介和手段,在慶功祝捷、結婚祝壽、簽字立約、團圓接風等比較隆重的場合往往能更好地調節情緒、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而酒作為人際交往的媒介在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中也發揮了相當作用。然而,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部門,變質的官場酒局應酬已經明顯超出了“合理”范疇,空耗了領導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領導干部忙于應酬,必然會產生誤導,使下屬視應酬為“工作”而仿效之,漸漸疏于職守,正可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極易扭曲工作作風滋生腐敗,從而導致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在一些部門,官僚作風嚴重,不但普通群眾上門辦事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即使是下級黨委、政府到上面去辦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會議室里更易于解決。于是,為了今后到上面辦事容易點兒,下級干部則充分利用請客吃飯這一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級機關的領導下來,就賠著笑臉來接待應酬。結果,筷子一舉,酒杯一端,談笑之間很多成問題的問題及不成問題的問題,均能迎刃而解。

人們在酒局社交中相互聯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酒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誼盡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談事兒要酒局,沒事兒更要酒局等這樣一些耳熟能詳的表達。

不可否認,在社會生活中,酒局在聯絡感情,增進友誼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許多由專業領域和正式組織領域中產生的原則和制度有一部分被熟人社會中的關系網所戰勝,這種強化力量使得酒局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酒局可以不斷延伸關系的網絡,可以獲得新關系,鞏固老關系。從“不會喝酒,前途沒有;一喝九兩,重點培養;只喝飲料,領導不要;能喝不輸,領導秘書;一喝就倒,官位難保;常喝嫌少,人才難找;……”、“酒杯一端,政策放寬”、“能喝半斤喝一斤,這樣的干部要提升”等調侃、夸張的順口溜中,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基層單位官場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風。

但正如一位基層干部所說,應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眾抱怨,嚴重損耗了工作精力和身體健康,影響了干部形象。俗話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難做到公辦?!熬票欢耍叻艑挕?,“筷子一舉,可以可以”。一些基層干部在觥籌交錯、酒酣耳熱之際,情變自然地大于法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豆腐渣工程”、“虛假數字”通過了;不該撥付的款項劃出去了;一些“歪”干部提拔上來了……甚至邪念、色欲、膽量也隨著酒氣的升騰而沖向腦門,于是乎在頭重腳輕、歪歪斜斜、暈暈乎乎之時干出了違法亂紀的傻事、壞事。

針對這一狀況,有人提出“禁酒”,一些單位明令禁止工作日午餐飲酒。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干部還找出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部屬請,不喝容易脫離群眾;下鄉下點,不喝怕被人家猜忌。更何況,“酒桌能搞調查研究,喝酒可以摸到實情”。理由既如此堂皇,焉有不大喝特喝之理?!少數基層干部更是把陪領導喝酒作為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不惜“喝壞黨風喝壞胃,喝得單位沒經費,喝得群眾背靠背”。某些基層單位酒風仍然長盛不衰。 不少基層干部反映,越來越多的應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過多的應酬接待已嚴重影響了基層干部作風,尤其是過度飲酒,使一些基層干部苦不堪言。但為何部分基層干部嗜酒之風卻日甚一日呢?

我們調查以為,除制度約束缺失外,主要是人們對酒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

數千年來,有人視酒為福漿,不可一日無酒;有人視酒為禍水,寧可終生遠離。酒,并非人人都喜好。愛酒的人,對它贊美備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稱之為“太平君子”、“天祿大夫”,不可須臾離之?!鞍倌耆f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李白詩),直到“數莖白發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杜甫詩)。他們終身與酒為伍,直到死而后已。惡酒的人,則把酒說得無一可取,非但不喝,有的一見就反感,甚至“頭疼”。有的人認為,酒是致疾敗行、亂性傷身的兇物,乃至說“亡國之君、敗家之子”的出現,莫不與酒有關,可謂“深惡痛絕”。對于同一種食品,愛惡懸殊,對立鮮明,應該承認也是罕見的。酒如同一把雙刃劍,嚴格地說,酒本身并無功過之分,罵酒譽酒,酒功酒過,全在于飲者自身如何把握?!斑^猶不及”,正反皆然,誠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

顯然,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和審美情趣的“酒德觀”,定能揚其酒的積極一面,抑其消極一面。

中華民族的飲酒歷史源遠流長。古代先哲很早就強調飲酒不能過量并倡導飲酒有節?!拔ň茻o量,不及亂”,“不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財力和勞作時間,適量飲酒,以不及于困亂為度,這是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對“酒德”言簡意賅又能身體力行的理性論斷。“酒德”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薄凹茸硪跃?,既飽以德”,“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本频碌暮x是說飲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弊裱频?,方為君子。

飲酒講究德量。所謂德量,是指飲酒要有節制,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古人對飲酒之量很有研究,認為“以半為好”,有詩為證:“好花乘看半開時,好酒宜在半醉中”。提倡“飲隨人量”,“酒遇故人隨人量,花當好處及時看”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可以避免“酒逢知己千杯少”所造成的酩酊大醉。古人強調飲酒注重德量,說明很早以前人們便明了飲酒量與健康的辯證關系?!侗静輦湟穼懙溃骸吧亠媱t和血運氣,壯神”。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少則益,多則弊。少飲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的消化與吸收,增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振奮情神,消除疲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每天飲酒不超過二盎司純酒精(約合白酒1.2兩),有助于減少冠心病。

提倡“適量飲酒,增進健康”的理念,是倡導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和諧、健康的酒文化促進社會的安定,使飲酒進入一個積極主動、可以控制的新時代。

任何一種食品都一樣,食用適量,于人有益;食用過量,有損健康。酒也不例外,它的益害尤其顯著。因此,傳播現代酒道,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個重要的當務之急的社會課題。

“適量飲酒,增進健康”就是提倡一種科學健康的飲酒主張,適量飲酒就是提倡理性地飲酒,適度地飲酒,科學地飲酒。理性地飲酒即飲好酒(指純糧固態發酵的名優酒)、低度酒,不嗜酒成習,每周至少兩天以上不飲酒;適度地飲酒就是飲酒要適量,不強飲,不酗酒,每日飲酒量相當于每公斤體重飲1g酒計算,一般約100mL白酒;科學地飲酒為飲酒時心境要好,不空腹飲,不混飲,飲必小咽,飲后少茶。

酒的屬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樂,但樂極生悲。酒是人際交往中的催化劑,人們適量飲酒,可以起到調劑生活,振奮精神,增添喜慶情趣,和諧人際關系,沒有酒的人生該是多么枯燥乏味!然而,醉酒傷身和酗酒敗事的負面又是我們不能不引為鑒戒的?!盎窗腴_,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飲酒有節,應是酒德的真諦,亦是中國酒文化的精華。

愿我們的基層社會與基層干部都成為與酒有緣的和諧社會的“德性飲者”,而非饕餮酒徒。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