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永嘉四靈與溫州茶文化

鄭宇

南宋時期,溫州是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產量頗高,《宋會要輯稿》記載:

茶額 以戶部左曹具紹興三十二年諸州、路、軍、縣所產茶數修入,兩浙東路:……溫州永嘉、平陽、樂清、瑞安五萬六千五百一十一斤(《中興會要》。浙東路:……溫州永嘉、平陽、樂清、瑞安四萬七千八百二十四斤(《乾道會要》)。

當時溫州人已深諳品茶之道,喝茶之風也很盛行。孝宗朝龍圖閣學士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人,作有《會稽風俗賦》一篇:

日鑄雪芽,臥龍瑞草。瀑嶺稱仙,茗山斗好。顧渚爭先,建溪仝蚤。碾塵飛玉,甌濤翻皓。生兩腋之清風,興飄飄于蓬島。

從“生兩腋之清風,興飄飄于蓬島”中,可見王十朋是品茶專家。《中國風俗辭典》記載:“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區。飲茶時以一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令,令官出難題,要求人解答或執行。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王十朋《萬季梁和詩留別再用前韻》有詩句“搜我肺腸茶著令”,并自注:“余歸,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由此可知,南宋時期溫州一帶茶令甚是風行。南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也稱靈芝)都是永嘉人(溫州古稱永嘉郡),字號中都帶“靈”字,彼此旨趣相投,詩風相近,自成一派(詩學唐代賈島、姚合一派),故世稱“永嘉四靈”。永嘉四靈嗜茶,他們存世有50余首茶詩,從多個側面反映了南宋溫州建茶的消費、茶史以及茶品。

一、建茶

森森壑源山,裊裊壑源溪。修修桐樹林,下蔭茶樹低。桐風日夜吟,桐雨灑霏霏。千叢高下青,一叢千萬枝。龍在水底吟,鳳在山上飛。異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資。臘馀春未新,素質蘊芳菲。千夫喏登垅,叫嘯風雷隨。雪芽細若針,一夕吐清奇。天地發寶秘,鬼神不敢知。舊制尊御膳,授職各有司。分綱制品目,簿尉監視之。雖有領督官,焉得專所為?初綱七七夸,次綱數弗差。一以薦郊廟,二以淪賓夷。天子兼謙受,他人奚可希。奈何貪瀆者,憑陵肆奸欺。品嘗珍妙馀,倍稱求其私。初作孤鼠媚,忽變虎狼威。巧計百不行,叱怒面欲緋。再拜長官前,茲事非所宜。性命若螻蟻,蠢動識尊卑。朝廷設百官,責任無細微。所守儻在是,恪謹焉可違?君一臣取二,千古明戒垂。以此重得劾,刀鋸弗敢辭。移官責南浦,奉命去若馳。回首鳳凰翼,雨露生光輝。

——徐璣《監造御茶有所爭執》

這首詩是徐璣作建安(今福建建甌縣)主簿時寫的。據宋葉適《徐文淵墓志銘》載:“監造貢茶,其長欲取于數外,君正色曰:‘此人主所以薦天地宗廟,非臣下所宜得。’”由此可知,徐璣的長官要私拿御茶(“其長欲于取數外”),而徐璣則極力反對。徐璣認為御茶是用來“一以薦郊廟,二以淪賓夷”的,皇帝也只有少量(“天子且謙受”),臣下如何可以私取呢(“他人奚可希”)。長官受到徐璣的反對后,顯得十分惱火,“初作狐鼠媚,忽變狼虎威。巧計百不行,叱怒面欲緋”。但徐璣仍堅持不能私取御茶,“再拜長官前,茲事非所宜”。徐璣還表示要冒著風險去揭露長官的罪狀:“以此重得劾,刀鋸弗敢辭”。后來徐璣調去南浦作官——“簿領初為建水棲,移官南浦又沉迷。溪山轉處人煙隔,惟有黃鸝一樣啼”(徐璣《移官南浦作》)。——爭執也就不了了之。

北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曰:“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由徐璣詩可見,壑源山的茶園是采用茶樹和桐樹間作的方式種植的(“修修桐樹林,下蔭茶樹低”)。王十朋作有三首建茶詩:

建安分送建溪春,驚起松堂午夢人。盧老書中才見面,范公碾畔忽飛塵。

十篇北苑詩無敵,兩腋清風思有神。日鑄臥龍非不美,賢如張禹想非真。

——《建守送小春茶》

貢余龍餅非常品,絕勝盧仝得月團。豈有詩情可嘗比,荷君分貺及粗官。

——《萬孝全惠小龍團》

天上人回餅賜龍,香沾衣袖十分濃。明珠照室光生艷,三絕全勝萬石封。

——《趙仲永以御茗密云龍熏衣香見贈》

王十朋獲贈的建茶,既有建州太守送的比會稽日鑄茶和臥龍茶更珍貴的小春茶;也有建安私焙所產最精致的團餅貢小龍團;更有貢茶密云龍。密云龍為熙寧年間(約1071年)福建轉運使賈青所制作,極其精奢。王十朋認為密云龍茶、熏衣香和絕句詩比一萬石俸祿的封賜都來得珍貴。借徐璣的幫忙,徐照也獲贈了一些品質極好的建茶:

建山惟上貢,采擷極艱辛。不擬分奇品,遙將寄野人。

角開秋月滿,香入井泉新。靜室無來客,碑粘陸羽真。

——徐照《謝徐璣惠茶》

從上述爭執詩可見,徐璣反對別人私拿貢茶,當然自己是不會拿貢茶去送朋友的。這里稱“建山惟上貢”,也許是作者的一種夸張寫法。陸羽真,指陸羽的畫像。可見宋時溫州人推崇建茶。陸羽畫像的出現也說明溫州詩人崇拜陸羽。

二、產茶

片山唐國賜,茶有數根留。幾番見人說,今朝還獨游。

遠波分段白,宿靄向晴收。卻有覺庵主,猶能學道州。

——徐照《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之四?茶山堂》

山是朝廷賜,名從古昔傳。為堂居此地,汲水記前賢。

雨露余根在,荊榛細蔓緣。困來求一盞,打坐亦安禪。

——徐璣《凈光山四首之四?茶山堂》

凈光山在溫州市區,據《溫州府志?山川》記載:“松臺山,在府治西,又名凈光山”。凈光山有四處景點:宿覺庵、絕境亭、會景軒、茶山堂。唐代陸羽《茶經?卷下?七之事》轉錄《永嘉圖經》記載:“永嘉縣東二百里有白茶山。”中唐盧仝《茶經》轉錄《甌江逸志》記載:

溫州無好茶,天臺瀑布水、甌水味薄,惟雁山水為佳;此山茶亦第一。曰去星膩,除煩惱,卻昏散、消積食。但以銀瓶貯者得清香味,不以錫(疑為“銀”字,原文如此)瓶貯者,其色雖不堪觀,而滋味且佳,同陽羨山芥茶無二分別。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貯二三年,愈佳愈能消食、醒酒,此為最者。

這里的溫州實指永嘉甌水沿岸。二徐的兩首詩說明南宋茶山堂尚留存著唐代的茶樹(“片山唐國賜,茶有數根留”),上述材料共同印證了溫州在唐代已有茶葉生產的史實。

與建茶、日鑄茶、臥龍茶等茶葉相比,南宋溫州茶葉并不知名。種植面積不如柑橘,不過茶葉生產也是民間的一項重要副業。徐照《春日曲》:“中婦掃蠶蟻,摯籃桑葉間,小姑摘新茶,日斜下前山”,為我們展現了春日農村農婦們采擷桑茶的繁忙景象。

星郎復持節,垂榻待君來。又辭閩溪酒,因沽謝屐苔。

天寒松子落,臘月茗花開。白發傷離緒,何堪節物催。

——徐璣《送朱學諭游建上赴陳提舉約》

在臘月(陰歷12月)送別時節,徐璣注意到身邊的茶花正在綻放。徐照《重題翁卷山居》:“新茗一瓶蒙見惠,家童言是社前收。”表明種茶采茶也是翁卷從事的農事之一。贈送給徐照的新茗是社前茶,社指春社,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離立春約四十天左右。社前茶采得比明前茶還要早些。贈送茶茗應該是朋友間感情真摯的表現,“昨來曾寄茗,應念苦吟心”(徐照《訪觀公不遇》)。此外,也有贈送茶盞的:

色變天星照,姿貞蜀土成。視形全覺巨,到手卻如輕。

盛水蟾輪漾,澆茶雪片傾。價令金帛殘,聲擊水冰清。

拂拭忘衣袖,留藏有竹。入經思陸羽。聯句待彌明。

貪動丹僧見,從來相府榮。感情當愛物,隨坐更隨行。

——徐照《謝薛總干惠茶盞》

盞是一種淺而小的杯子。由詩可見,所贈茶盞產于四川(“姿貞蜀土成”),比一般茶盞要大一些(“視形全覺巨”),但質地很輕(“到手卻如輕”),盛了水茶盞宛如一輪明月(“盛水蟾輪漾”),茶盞的聲音也很清脆(“聲擊水冰清”)真是一件無價之寶(“價令金帛賤”)。作者認為這只茶盞可以寫入陸羽的《茶經》中(“入經思陸羽”),還可以找一位像彌明那樣的人做一首聯句詩(“聯句待彌明”)。作者將此茶盞帶在身邊,十分珍愛(“感情當愛物,隨坐更隨行”)。 宋代溫州茶的品種屬于第一、第二等。另有數據表明,溫州茶紹興年間產量有9500斤,孝宗年間產量是11424斤。宋人普遍飲茶,時人言:“茶之為民用也,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也”;“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茶法自政和以來許商人赴官買引,即園戶市茶,赴合同場秤發。”宋代政府對茶嚴格控制,后來購銷完全由商人經營。溫州茶除供本地消費外,還輸向外地市場,換取糧食和其他物品。

三、嗜茶

徐照對茶有很深的愛好。葉適《徐道暉墓志銘》載:

徐照,字道暉,永嘉人,自號山民。嗜苦茗甚于飴蜜,手烹口啜無時。上下山水,穿幽透深,棄日留夜,拾其勝會,向人鋪說,無異好美色也。

徐照嗜茶已近偏執,設喻詠菊也是說“蕊浮茶鼎沸,色染道衣黃”(《菊》),他本人也懷疑嗜茶已成為一種病,“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永州書懷》))。但是沒法控制,依然是“病去茶難廢,詩多石可鐫”(《寄筠陽趙紫芝推官》)。親友也意識到飲茶過多會對徐照的身體造成損害:

嗜茶身益瘦,兼恐欲通仙。近作詩全少,閑成畫亦傳。

瀟湘風雪渡,岳石姓名鐫。自接來消息。朝朝問客船。

——趙師秀《喜徐道暉至》

趙師秀看到朋友更瘦了,便自然將之與徐照嗜茶聯系起來(“嗜茶身益瘦”)。徐照妻還想將茶鼎藏起來,大概想讓徐照戒茶,“妻欲藏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