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于河北省農村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意愿調查

趙志航 王文靜 田寶

論文摘要:基于河北省25個縣(市)173家農戶的問卷調查數據,對農民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意愿及其影響因素、農民對養老保險水平的選擇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結論:河北省農村地區對社會養老保險需求強烈,農民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差異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及實施影響顯著,應該列入制度改革的考量范疇;農民養老觀念已經開始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轉變,政府應充分考慮衣民的不同心理需求與參與意愿,制定更為合理的制度。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參保意愿;河北省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后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的任務目標。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也是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制度。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應對老年化浪潮、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也是一項長期的、面向未來的發展政策。迄今為止,我國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探索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踐上并不成功,從整體上來看,仍然存在參保率低、覆蓋面窄等一系列問題。 農民作為農村養老保險的參與主體,他們的參與意愿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養老保險的實施效果。作為一項社會政策,尤其是作為以個人繳費為主的一種自愿參與的社會保險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首先要回答的是農民對于養老保障的制度需求問題,弄清他們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參與意向如何。具體來說就是在現行社會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框架下,農民到底愿不愿意參加養老保險、他們愿意且能夠選擇什么水平的養老保險,以及這種意愿受到哪些因素影響。本文將利用抽樣調查數據,對現行制度安排下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向展開實證分析。 二、數據來源與方法 研究數據來源于對河北省25個縣f市)173家農戶346人的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愿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于2009年7~8月份進行,由調查員進行入戶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46份,回收率達96.1%。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農戶的基本特征、農民對社會養老保險的認知程度和參與意愿、農民對養老保險水平的選擇等方面的信息。 樣本的統計特征如下: 性別比例:男性218人,占63%,女性128人,占37%;年齡比例:30歲以下92人,占26.6%,30-45歲118人,占34.1%,45~60歲104人,占30%,60歲以上32人,占9.3%;文化程度:不識字16人,占4.6%,小學84人,占24.3%,初中l88人,占54.3%,高中/職高54人,占15.6%,大專以上4人,占1.2%;家庭純收入:2萬元以下的占69_3%,2-5萬元占25.1%,5萬元以上占5.6%。調研流程及方法: 本文以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意愿為分析對象,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查、開放型訪談等方法得出該論題的研究現狀及被調查地區農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了解程度及參與意愿;將所得的調查數據利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后,對其進行實證分析,考察農民參加保險意愿與保險水平選擇兩個層面,探討在現有制度環境下,在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農民規避老年風險的主要方式的情況下,農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需求是什么樣一種狀況,并力圖分析他們的養老保險參與意愿選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三、調查數據分析 (一)當前農民的主要養老方式及參保意愿 一直以來,家庭養老是農村最普遍的養老方式,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在選擇“農村當前的養老方式”中,“子女贍養”的占56%,仍然是當前農村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靠自己積蓄”的占17.9%,“村集體保障”的占5.8%,“養老保險”的占20_3%。見表1。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您是否愿意參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調查選項中,選擇“非常愿意”及“愿意”的占69.5%;選擇“無所謂”的占23.7%,在這一選項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總人數(82人)的63.4%(52人),這可能與目前農村年輕人更多考慮的是發展問題而養老危機意識還不強有關;而選擇“不愿意”的占6.9%,這部分人中,大多為家庭年均收入5萬元以上的人(20人),說明人們對養老保險的認識仍停留在“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上。見表2。 在“影響您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原因”的調查選項中,29.5%的人是出于“經濟原因”的考慮,31.8%的人存在從眾心理,是由于“周圍的人沒有參加”,15.6%的人“擔心繳納的保費被挪用”,10.4%的人是擔心將來領取的保費“不能維持自己養老需要”。見表3。

問卷顯示,選擇“連續繳費15年”的有194人,占56%,選擇“連續繳費30年”的有152人,占43.9%,說明多數人傾向選擇繳費年限較短的方式;選擇“月繳費低于40元”的有222人,占64.2%,選擇“月繳費等于或高于40元”的有124人,占35.8%,說明大多數人傾向選擇月繳費數額較低的方式。 從統計結果看,被調查農民性別對農民的參保情況沒有直接影響,男女不存在明顯差別。盡管文化程度在參加意愿調查中不顯著,但在參保水平選擇調查中卻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水平,并表現出很高的顯著性,在“連續繳費30年”“月繳費等于或高于40元”這兩個疊加選項中,“高中/職高”以上學歷為38人,占這兩個疊加選項總人數(58人)的65.5%。這說明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更能意識到自己的老年風險,并不愿把自己老年風險的規避僅僅指望于傳統觀念中的土地養老和家庭養老。 統計結果顯示,家庭純收入對農民養老保險水平選擇無明顯相關,僅有“月繳費60元,連續繳費30年,60歲后每月領取養老金240元”一項選項中,家庭年均收入5萬元以上的人所占比例較大,為75%,結合參保意愿選擇(在選擇“不愿意”參保的人中,家庭年均收入5萬元以上20人,占“不愿意”參保人群的83.3%)可以看出,這部分人并不看重農村養老保險的作用,不可以作為家庭純收入對農民養老保險水平選擇正相關的證據。 一般認為,較高的收人意味著較高的繳費能力和保障需求,收人較高、有繳費能力的農民也不一定選擇高水平的養老保險,讓我們反思養老保險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參加養老保險并不是農民解決養老問題中投資策略的首選,或者說,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狹窄并不必然是由農民的繳費能力不足導致的。 四、結論與討論 (一)農民對養老保險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 農民急需要這種途徑以規避老年風險、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但是,農民在收入水平還較低的情況下,雖然他們愿意參與,但卻沒有支付能力。因此,在完善現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應對重大經濟風險的能力,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農民的參與意識和有效需求。 (二)農民養老保險參與意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由于目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多數地方依舊以自愿參加的方式開展,這使得農民的參與意愿成為這項社會制度推行的首要依據。在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改革時,不僅要充分考慮農民的保障需求水平和繳費能力,兼顧制度的公平與效率,還要充分考慮到農戶的個人特征(文化程度)、家庭特征(人均純收入)和養老觀念上的差異。 (三)農民在養老問題上主要依賴的仍然是通過老年人自身勞動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保障方式 參加養老保險只是在這兩種方式面臨威脅時的一種補充和替代選擇。應在倡導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同時,采取措施恢復甚至強化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傳統家庭保障作用。 (四)農民的養老保險參與意愿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和有關機構的引導與宣傳 這種宣傳不僅需要介紹養老保險制度框架,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認識到自身的老年風險,讓農民轉變完全信賴家庭和土地養老的觀念,培養他們自我保障意識和投入保險的消費習慣。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