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夏艾
摘要:在我們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愛國教育工作往往存在著“四多四少”現象,即進行愛國主義理論教育多,聯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少;強調愛名勝古跡、傳統文化的多,愛社會主義新中國、愛家鄉的少;依照傳統模式,呆板地進行教育的多,有的放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少;“階段性”、“填鴨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堅持經常性、情感啟發等方式的少。下面針對這“四多四少”現象中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歷史教學 愛國教育
一、以史為鑒,理論聯系實踐
司馬光在《進資治通鑒表》中明確地說他編寫書的目的就在于獲取史鑒,宋神宗取閱部分后,認為其書能夠“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遂賜名《資治通鑒》。古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不應只是讓學生單純認識歷史,而應是以史為鑒,使學生了解我國歷史特別是民族融合、反侵略歷史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更好地迎接現實生活和未來社會生活的挑戰。因而我們在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不僅要讓學生對歷史上所發生的事跡有所感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還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愛國情感,讓學生關注國際、國內的重要事件,了解我國所處的政治環境和歷史環境;利用網絡主動搜集、查看我國的科技成果。例如,最近的釣魚島和黃巖島事件,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新聞資料,課堂上對釣魚島和黃巖島的歷史做簡單介紹,再動員學生進行討論,從討論中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弘揚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凝聚力。同時,也適時地開展國家憂患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具實際操作性。
二、貼近生活,愛國從地方史開始我國歷史教育教學不太重視地方史的教育,其實地方史是國家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民族靈魂的一個縮影,更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的歷史素材。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指出:“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鄉土和自己的生活環境。”像法國的學校十分注重本地、本校歷史的整理和相關歷史精神的宣揚,校內的領導及學生都可以侃侃而談本地或本社區內有哪些名人及其為國家、為地區所做的貢獻,有哪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等,言談之中盡顯對社區、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實際上,學生愛國應該從愛家鄉、愛家庭開始,不愛小家,何來愛國?而且本土教育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如,上海高橋鎮人民政府從2006年開始,有計劃地重點進行《充分利用本地區歷史人文底蘊與特色文化開展社區教育》的實驗,搜集挖掘當地歷史名人、特色文化、名勝古跡以及歷次革命戰爭中發生在本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探索和總結運用本地區歷史人文資源編寫鄉土教材《解放上海,激戰高橋》、《浦東成陸歷史與林則徐修建高橋海塘》等書,采用課堂教學和實地參觀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從家鄉的歷史看到祖國歷史上的成就,從祖國的歷史知道家鄉的過去在祖國歷史上的地位,從而進行親切生動、貼近生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創新,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和課堂現在的愛國教育絕大多數還是在課堂中依照傳統模式進行教學,期間偶爾組織學生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實地參考,其實愛國主義的教學方式也應改革創新,不要拘泥于傳統的講授課方式或是教室中。在美國的歷史教育中,老師非常喜歡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扮演歷史上的某個重要人物,學生就會把自己完全置于那個人的歷史環境,并在“經歷歷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了解他人的情感,察覺到人類聯系中的難題,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也是對教師提供觀察學生行為的極好機會。在角色扮演結束后,可以及時討論下列問題:你認為表演的那個人是什么感覺,如果你處在那個歷史年代你會怎么做。在“經歷”和討論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還可以舉辦講述地方或國家歷史故事的盛會;把歷史作為背景,創作戲劇活動;和父母一起搜集并展覽表明社區歷史的老照片;這些學習活動不僅有趣、富有意義,也幫助學生從心理上搭起通向過去的橋梁。
四、主動愛國,不要灌輸式教育的被動愛國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常會采取單調封閉的講授灌輸的教育手段。這種灌輸式教育或許會有短暫的效果,但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里靠灌輸得到的價值觀不會有定性,而且也很難使學生對祖國的歷史產生親近感。值得我們借鑒的是美國注重利用各種節假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國慶”、“建黨”等革命節日,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重大歷史事件,端午、中秋、清明等民間傳統節日等,而不是等到相關課程的時候再對這些事件、節日進行歷史教育。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園地建立一個“歷史上的今天”的宣傳欄,張貼歷史上的當天我國發生過什么事情或是節日傳統介紹等,每日更換,讓學生接受經常性的歷史教育。學生也會對自己生日當天的歷史事件特別感興趣,主動了解歷史,主動接受歷史教育,這時再進行引導性的愛國教育,有了前期長期的知識鋪墊教育,會使學生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1】趙亞夫,等著.國外歷史教育透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5月第1版.
【2】楊舟著.教科書的謊言———美國歷史教育的錯誤.作文素材,2010年2期.
【3】段光煒著.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對我們的啟示.大江周刊:論壇》,2012年1期.
【4】白鳳著.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學周刊,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