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中國學術史研究
楊柳
梁啟超在《〈西學書目表〉后序》中寫道:“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無用無本,皆不足以治天下?!币嘣凇墩撝袊鴮W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有論“蓋大地今日只有兩文明:一泰西文明,歐美是也;二泰東文明,中華是也。二十世紀,則兩文明結婚之時代也。吾欲我同胞張燈置酒,迓輪俟門,三揖三讓。以行親人之大典。彼西方美人,必能為我家育寧馨兒以亢我宗也?!?怎樣結合呢?西方文化是多元的,究竟應該向西方學習什么? 梁啟超主張不但要認真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且要學習西方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理論。從政治、法律到社會學、哲學、思想意識再到經濟理論,無一不在學習內容之列,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這是在當時的中國推廣西方現代化的一種嘗試。他認為只有實現一系列根本觀念和思維方法的變革,中國才能富強。中華民族才能擺脫厄運。后來,梁啟超到歐洲考察,看到一戰結束后各國破敗的景象,于是開始主張以東方文化經濟西方文明之窮,實現中西文化的調和。19世紀西學東漸之后,相當一些知識分子力圖以中國文化去補充西方文化。梁啟超算得上是先驅之一,他認為中西文化應該互補,其方式之一是以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經過挑選的部分去補充西方文化的不足,這與當時朝廷認可的“中體西用”的文化方針是有差別的,而且所提倡的中學與洋務派所堅持的傳統的綱常倫理也是截然不同,意味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選擇和繼承。他一直堅信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瑰寶是不能丟棄的,要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他曾大量翻印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的有突出民主啟蒙思想因素的著作,借以激發民主和民族意識。另外,他還努力從佛學中汲取為民族民主事業獻身的精神力量。梁啟超的所做說明,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不少有益于現代文化的思想資料,人們若能根據社會進步的需要對其進行選擇和改造,必能使其煥發新的光彩。 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都應是時代精神和民族特點融合的產物,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孤立地發展,要敢于正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之間的差距,大膽地輸入現代西方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文化成果,在開放的狀態中讓各種文化自由競爭與滲透交匯,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文化真正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