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與毛澤東軍事思想有毛關系?
唐人
當然,我這里絕不是說毛澤東他老人家在近百年前就具備互聯網思維,而是說他老人家的軍事思想與互聯網思維有多少相通之處,且學且珍惜。
有關互聯網思維,我們聽到最多的可能是“得屌絲者得天下”以及“讓用戶尖叫”。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屌絲是誰?那就是中國成千上萬的農民。這些農民的“尖叫”可是不得了,那是豁出性命來保衛自己的土地,保家衛國,成就了一代中國人的雄姿。
我最喜歡的一個有關營銷的故事,是講國民黨軍206 師少將師長邱行湘在洛陽被俘后進了共產黨的戰俘營,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武裝精良的國軍居然會敗給一幫泥腿子土八路?實在太丟人了!思考若干年,他最終想通了:那是因為中國農民比地主多得多!
我們來看看解放戰爭期間著名的三大戰役。國民黨軍一個軍團出動,考慮的不是怎么與共產黨軍隊作戰,而是是否能夠保全自己不被消滅。武器比對方精良,軍隊人數上也占優勢,甚至也不乏不怕死的官兵,可就是打不了勝仗。原因就是共產黨的軍隊有廣大農民的全力支持,甚至國民黨軍中的農民子弟一被解放,也立即參與到保衛自己土地的戰爭中來。
如果邱將軍今天用互聯網思維來講這個道理,就是天下屌絲比高富帥多得多!所以得屌絲者得天下。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營銷案例,講的是營銷的最高境界:為最廣泛的用戶服務。用今天互聯網的語言,就是為屌絲服務。這是毛澤東贏得天下的絕對原因。
當然,互聯網思維不只是存在于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沃爾瑪的“天天低價”,宜家的“銷售顧客買得起的品種繁多的家居商品”的經營理念,松下幸之助的“提供像自來水一樣便宜的產品”的思想,基本上都如出一轍。
然而,有關毛澤東軍事思想與互聯網思維中最關系密切的,卻是以弱勝強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哲理。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
我們知道,在國共兩黨的對決中,共產黨基本上一直處于劣勢。共產黨發展的道路,就是從弱到強,不斷壯大的歷程。毛澤東軍事思想中一些具體的戰略戰術,如“持久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游擊戰術,都是指導弱者發展的戰略戰術。
因為我比對手弱,我要有一個發展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是一場持久戰爭。又因為弱,所以更要保存實力,借機消滅對方有生力量。所以能夠消滅對方的仗就打,不能消滅對方的仗就不打。因為我方力量不如對方,所以要集中優勢兵力,而且還要打殲滅戰。因為只有殲滅戰,才能對武器彈藥等物資的戰斗損耗進行補充,甚至后來包括了解放戰士的兵員補充。
從弱到強,以弱勝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也是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具體方案。
縱觀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我們有這樣兩個發現:第一、那些互聯網的超級巨頭,基本上沒有一個不是從“小不點”發展起來的;第二、凡是那些巨頭企業花巨額自己做的互聯網企業,基本上沒有成功的。
首先,我們看到無論是中國的 BAT,或是美國的 Google 和 Facebook,他們生來都不是巨頭,都有一個從小長大的故事。這個成長故事意味深長,基本上揭示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軌跡:開始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可是因為模式對頭,能夠解決屌絲們的問題,所以不經意間迅速成長起來,最后變成了巨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互聯網思維解釋是:不怕起步小,只要能夠得屌絲,最終一定能夠得天下。我認為這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唯一道路。互聯網企業剛起步時規模一定要小,要經歷一個“自我滾動成長”的過程,在一定的積累后才能大成。
要重視這個星火燎原的自我滾動成長的機制和過程,這是互聯網企業發展不可缺失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模式得以調整或重造,創業團隊得到磨合和鍛煉,網站的口碑也逐漸得以積累,從而網站發展開始在風口上加速。
那么,那些花巨資打造出來的網站為什么無法生存呢?我認為也正是缺少了這個自我滾動成長的機制。我們看到,無論百度還是騰訊,都做過電商平臺,但是都沒做成。百度的有啊早就銷聲匿跡,騰訊的易迅也是不溫不火,最終被京東兼并。我們知道百度騰訊都是流量巨頭,最不缺的就是流量。可是,即使在巨大的流量面前,其電商依舊無法很好地生存。這一現象值得我們嚴重關注。
百度騰訊如此,更不要說那些不惜巨資買流量來建立的電商平臺。可能這是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發展最不相同之所在。我常說:互聯網能夠產生航空母艦,但是互聯網承受不了現成的航空母艦。如果你要在互聯網上大成,一定要從小處著手,星火燎原,自我滾動成長。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也是互聯網思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