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析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翟桂榮

[論文關鍵詞]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建設

[論文摘要]河南大學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的建設本著保護為主、兼顧使用的原則,做到全盤規劃,合理布局,發揚團隊合作的圖書館精神。文章就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選書標準、保護和使用的矛盾等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對于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已引起圖書館業界的高度重視——原生態保護刻不容緩。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重慶、南京等民國文獻豐富的地方館都已動手搶救和著重保護。正如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所言如再不及時搶救,若干年后,我們的后人,也許能看到甲骨文、敦煌遺書,卻看不到民國的書刊!河南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加之留美歸來跨越第一、二代圖書館學人李燕亭先生的默默經營(李先生民國時期執掌河南大學圖書館20余年),故而收藏的民國文獻豐富且很有價值。近年來,館領導審時度勢,籌劃建立了河南大學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現就這一頗具特色的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的建設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1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復雜而特殊的社會轉型期。由于近代報刊與印刷業的勃興、東西文化的碰撞、整理國故的提倡、新文化運動與新圖書館運動的興起,以及政治形勢的大變局,使得當時以圖書期刊為重要傳播媒介的社會文化事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乃至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文化學術的高峰期。當時,報刊雜志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民國文獻的出版與發行量達到一個空前的規模,民國時期也成為“中國文獻昌盛期的開端”。而研究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文獻與當前中國的現實——第三次與世界文化接軌——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保存這些文獻資料,對后人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社會教育、歷史宗教、文學藝術等具有全方位的史料價值文獻研究界已達成普遍共識:民國時期,政治經濟雖然衰敗,思想文化卻大放異彩,社會轉型、學術興盛與方法創新三位一體,互為因果,形成了思想文化中西匯流、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民國文獻是一批極為重要的文獻,其思想文化價值不在善本古籍之下。

“中美百萬冊數字圖書館合作計劃”項目專門列出民國圖書,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民國文獻的整理工作,也提升了民國文獻的價值和意義。然而,由于“貴古賤今”觀念在文獻學界的巨大影響及其對國家文獻工作政策的無形主導,使得民國文獻的價值長期被忽視,搜集與整理工作被遲滯,以致這些文獻去今未遠卻面臨湮沒與散佚的嚴重危險。因此,搜集和整理民國文獻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2007年7月,河南大學圖書館將散見于各館各室的民國文獻資源篩選出來,組建了一個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共收集各類圖書和期刊10萬余冊。這一舉措,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和研究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源,提高河南大學特色館藏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學校民國文獻資源的作用和效益。

河南大學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本著保護為主、兼顧使用的原則,全盤規劃,合理布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于2007年1O月9日對外開放之后受到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這其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遇到了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

2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狀況

2.1建設目的與選書原則

建設目的:保護為主,兼顧使用。選書原則:根據實際,寬嚴有度。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閱覽室是以書刊合藏的方式優化組合的,即將民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所產生的文獻(主要是中文圖書和期刊)統一歸放在一個閱覽室之內。由于民國年限的限制和館藏書刊的情況,我們對圖書采取了上限稍寬、下限從嚴的選書原則。因本館已建有一個古籍閱覽室,其藏書時間未受限制,主要以線裝版本確定取舍。而民國文獻閱覽室所收藏圖書則主要是平裝或精裝本(洋裝書),也收入1912年之前出版的一些圖書。下限則截至1949年10月1日之前,選書較為嚴格。報刊情況較為復雜,有些舊期刊或因收藏不全解放后加以補充影印,如《東方雜志》、《新青年》等,都有原刊和影印本。為了方便讀者的閱覽和管理,我們采取原刊和影印本合放的方式,將新舊版分開排序,一般讀者只需看影印本。有些期刊則全部是解放后的影印本,如清末民初的許多小說期刊、左聯的許多刊物等,也存放在內。報刊的鑒藏比較靈活,這體現了我們的建設目的——保護為主,兼顧使用。

2.2全盤規劃,合理布局

2.2.1集中精力,分階段突破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大致經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7年暑假前將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篩選重組,這是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的鋪墊和前奏。第二階段,暑假期間,資源的整合,細排上架。這兩個階段都是集體合作,協力完成。第三階段:抽卡、卡書核對、查漏補缺、鑒藏精選,這是攻堅階段。卡和書都存在著錄項不詳或有書無卡、有卡無書的情況,需要查漏補缺,反復核對。第四階段:完善目錄體系,回溯建庫。后兩個階段由成立的民國文獻專題建設小組負責完成。

2.2.2兩條腿走路,整理和服務兩不誤

目前民國文獻閱覽室正在一邊建設一邊對外開展服務工作。有專職人員負責整理,也有專職人員提供服務。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使得整理與服務兩不誤。

2.3團隊攻堅、通力合作的圖書館精神

縱觀整個民國書庫的建設過程,無論那個階段,都足團體合作的結果。這其中充滿著艱巨而又繁瑣的勞動,如細排上架、卡書核對、完善目錄體系等工作,都是臟活和累活,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盡管分工不同用人不同,但大家都能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民國文獻閱覽室得以在較短時問內初步建成并如期接待讀者,同時又不影響文獻整理工作的繼續進行。這種通力合作的精神,是河南大學圖書館長期形成的優良傳統。盡管如此,圖書館在鑒藏民國文獻資源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3民國文獻資源整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3.1選書的標準問題

3.1.1如何界定“民國文獻”

這一問題目前在學界還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有人認為:“民國文獻在時間概念上一般界定為1911年1O月——l949年10月為限的民國時代出版物”。有人認為:“民國文獻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至1949年9月止我國出版發行的中文文獻。”山西省圖書館在民國文獻的保護方面制定了一套方案,提出了“民國文獻”與“民國善本”概念,以涵蓋1911年(或稍前)——1949年(及稍后)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國范圍內所出版發行的所有文獻。按照《民國時期總書目》中的定義,1911—1949年問出版的文獻屬民國文獻。

河南大學對民國文獻的選書,上限延伸到清末,下限截至1949年lO月1日之前。筆者以為,圖書的出版周期較長,如果以這一時間斷限,很多民國時期已經成稿并已納入出版計劃或正在校勘之中卻拖延到1949年lO月1日后才出版的圖書,或是民國時期出版,1949年底再版的圖書,就被摒除在外了。如周谷城主編的《世界通史》(1949年10月初版),屬于商務印書館自1933年就陸續推出的精品系列圖書《大學叢書》之一種,周谷城主編的《民國叢書》(上海書店,1989—1996)將其收錄其中,“中美百萬冊數字圖書館合作計劃”也將其收入民國文獻之列,學術界亦普遍視其為民國學術經典。再如Ck學國文》,1949年9月葉圣陶親自選定,1949年10月初版;《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集上下冊(明代),東北圖書館印行出版,1949年12月初版本,等等。如此篩選下來的1949年10月至年底出版或再版的書有近500冊。這些書該如何處理? 3.1.2期刊影印本的處理問題

民國期刊種類很多,河南大學圖書館藏有788種,其中有一部分大型雜志(如《新青年》、《東方雜志》、《清華學報》、《小說月報》等),既有原刊也有影印本;也有少量雜志是20世紀6O年代左右影印的,沒有原刊(如《河南》、《豫報》、《拓荒者》、《北斗》等)。這些影印本如何處理?

3.2卡書核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卡書核對過程中亦出現了一些問題:(1)有書無卡現象,有2000余冊。這些書可以確定是民國時期的書,版權頁清晰俱全但卻沒有卡片。(2)有卡無書現象,有2500余張。這些卡片確定著錄的是民國圖書,但書庫卻無書。(3)問題書500余冊。這些書有的沒有出版日期,有的版權頁不全,疑似民國圖書。這些書的界定該如何處理?

3.3目錄體系和數據庫的完善及老號書問題

在文獻整理過程中還發現了如下問題:(1)無出版年代或著者、出版者不詳。這些現象在原書、卡片和數據庫中均有反應。(2)有書無目現象:原數據庫沒有著錄卻有藏書。(3)有目無書現象:原數據庫有著錄卻找不到藏書。民國文獻閱覽室目錄體系的完善問題亟待解決。(4)老號書的問題。民國文獻閱覽室現整理上架對外開放的圖書是以《科圖法》分類的,但另有老號書(《杜威十進分類法》)的存書8400冊尚未整理。還有從其他院校合并過來的民國圖書,也存在分類不統一的問題。這些書急需重新整理、分類、上架以便讀者使用。

3.4保護和使用的矛盾問題

保護為主必然造成使用不便,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矛盾問題。民國文獻是較為珍貴而又難以保護的群體文獻。據國內一些專家研究,民國時期普通報紙的保存壽命一般為50至100年,民國時期圖書的保存壽命為100至200年,在歷代文獻的保存壽命中,民國時期文獻的壽命最短。民國文獻的搶救和保護得不到解決,其使用和開發也就無從說起。比如,河南大學圖書館所藏唯一的一套平裝本《四部備要》,一抹就掉渣,不能再翻閱挪移,修復問題亟待解決。另外尚有百余本已散架、不能再看的民國圖書。對其整理、修復迫在眉睫。

4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4.1關于選書問題

筆者以為,在“民國時期文獻”的界定方面,宜寬不宜嚴。要考慮文獻的形成過程、內容、性質等方面的因素,再結合出書時間綜合考慮,不宜劃定一個以政治為界標的硬性日期。國家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蘇品紅表示,廣泛來說2O世紀初的文獻都應該歸于民國文獻。科學地鑒定民國文獻,是一項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圖書館工作者應積極借鑒專家、學者、收藏家的學術成果,多讀一些書話、書目、書評及版本學、史料學等方面的書籍,為圖書館民國文獻的保護和鑒藏工作服務。關于期刊中的影印本,就河南大學圖書館來說,不妨收入民國文獻閱覽室。如《豫報》、《河南》及河南大學民國時期創辦的一些期刊,是最能代表圖書館特色的文獻,應加強保護和建設,形成自己的優勢。

4.2關于卡書核對問題

卡書核對是一項艱巨而又繁瑣的工作。本館的做法是:(1)有書無卡的,在整理的過程中先加上一張白卡待補,再根據書名書號抄錄,返回各書庫重新找到原卡(已找回卡片2000余張)。若找不到,再補充著錄一張完整的新卡。(2)有卡無書的,返回各書庫重新查找(已找回圖書1300多冊)。(3)疑似民國圖書的,先放在一邊,最后利用《民國文獻總書目》、《生活全國總書目》進行查詢驗證,也利用網絡進行查詢。

4.3關于目錄體系和數據庫的完善及老號書的問題

目錄體系和數據庫的完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圖書館選派了一批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專職人員分工合作,協力完成。關于老號書的問題,有的本身就是復本,可以從元數據庫中查重套錄,有些則需要重新分類。

4.4關于民國文獻的保護與使用的矛盾問題

民國文獻的保護與使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保護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只有加強保護才能使民國文獻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民國文獻的保護工作是全國性的整體系統的規劃工程,需要全方位重視和研究,更需要知識、技術和資金的支持。河南大學民國文獻資源雖已整合在一起,但對殘破書的修復和脆化書的加固等原生態保護工作還沒有展開;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如藏書環境的控制,恒溫、恒濕、空氣質量標準的檢測等。

要全方位地保護民國文獻,重要的是原生態的保護。首先應盡快完善民國文獻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藏書環境,使其達到避光恒溫(22℃)恒濕(55%)的標準。增加自動加濕除濕設備,裝置空氣過濾器,達到過濾有害氣體之目的。其次,加強文獻的修復工作,培訓專門的技術人員,形成一批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專業隊伍,加強版本的修復工作和宣傳力度。第三,再生性保護。如運用縮微、影印、數字化照相技術、全文數據庫等,開發挖掘特色民國文獻加以保護。最后,提高讀者對民國文獻的保護意識,這是解決文獻使用過程中矛盾沖突的有效措施。很多讀者的保護意識淡薄,這需要圖書館員提高服務素質和水平,對文獻的保護工作作有說服力的解釋和宣傳。

目前,“中美百萬冊數字圖書館合作計劃(China—US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吸納了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該館為其提供了館藏民國書目。這一計劃的落實,不僅會有力地促進河南大學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保護和開發工作,也將為全國民國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作出應有的貢獻。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