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視頻業三國殺:是大洗牌還是大風口
佚名
()最近一段時間,視頻成為互聯網最熱鬧的地方。有幾個大事發生,一個是互聯網大佬騰訊把下一個寶押在短視頻上,大刀闊斧減騰訊微博,調了好多原來微博的人過去做微視。一個是做視頻秀的9158上市。另一個是自媒體視頻節目如“曉松奇談”的強勢逆襲。
另一個大事是“廣電最嚴整改令”,不斷收緊對電視盒子的管控。首先是快播的倒下,另一個互聯網公司樂視遭受重創,兩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了近64億。當然,BAT早有動作,馬云砸下65億入股華數傳媒,間接拿到了華數的牌照,百度愛奇藝也通過入股央廣銀河的方式基本鎖定了牌照,而騰訊則是早早就入股央視未來電視,搶到了一塊牌照。
視頻行業到底是大洗牌還是大風口?
先看看視頻行業的三大類玩家,也是視頻行業的“三國殺”:
第一類是內容型平臺。有電視臺的官方視頻網站,比如最近選擇視頻全網獨播的湖南衛視官方網站芒果TV,還有央視的CNTV等。還有優酷、搜狐視頻、愛奇藝等視頻平臺,這些平臺正在選擇PGC(專業團隊生產內容)的方式大力扶持自制劇。
視頻網站的崛起會是一個巨大的風口。高曉松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視頻網站這種行業在美國是沒有的,youtube是大家自己拍著玩,hulu是大的影視公司辦的。因為美國有大的制片廠,電影、電視劇、脫口秀全線產品都有,也有自己的電視臺和分發渠道,不會把版權賣給視頻網站。我個人對中國視頻網站的預測是,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后都要重走大制片廠的老路。它們應該是未來中國的索尼、華納、派拉蒙。以前靠文字影響中國青少年的郭敬明、韓寒,靠音樂詞曲俘獲歌迷粉絲的高曉松,現在也都紛紛觸電、做視頻節目,并借此一躍成為視頻行業的跨界贏家。
但是內容型平臺也有個缺陷,由于自制劇視頻版權的紛爭,無法滿足觀眾對視頻節目的全站需求,比如《曉說》火了之后,高曉松就拿著高額轉會費從優酷跳到了愛奇藝,這直接導致曉說的粉絲在兩大平臺之間的切換和奔波,增加了用戶獲取視頻內容的成本。
第二類是工具型視頻模式。比如迅雷、快播、暴風影音等視頻播放軟件,以及樂視的樂視TV、小米盒子等硬件,都屬于工具型視頻模式。他們都朝著“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軟硬件結合模式發展,但終端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風口和變量。
今年廣電的最嚴整改令,在政策上不斷收緊對電視盒子的管控。許多廠商紛紛轉型,工具型視頻模式受到了嚴重的考驗,盡管這一模式未來的發展空間未定,但快播的倒下,樂視的被約談,相信在短時間內,工具型視頻模式將面臨一個巨大變量。
內容型視頻平臺正跨越版權鴻溝、工具型視頻平臺備受考驗的情況下,第三類視頻平臺,聚合型視頻平臺正在成為一匹大黑馬。
第三類聚合型視頻平臺。比如百度、360搜索等搜索引擎的視頻平臺以及開迅視頻平臺。視頻行業管制陷入深水區,那用戶的剛需如何解決呢?其實用戶并不關心自己看到的視頻是在優酷還是搜狐,用戶的需求是“Dont make me think”(別讓我思考),從這一點來看,視頻聚合應用將是視頻大爆發后一個痛點需求。
視頻聚合的好處是既滿足了用戶對視頻節目的娛樂消費,又打破了因為版權問題而造成的各個視頻平臺間的隔斷,同時也不會降低視頻平臺的廣告收益,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看到一個小黑馬叫開迅視頻,有點新玩法:移動APP+最全視頻搜索+移動TV盒子+搖控器。它具有視頻聚合、垂直搜索的特點。不僅能讓用戶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節目,而且還添加了輕社交的元素——彈幕視頻,這是在90后群體中非常火的一種視頻交互方式。這是開迅在滿足了用戶對視頻內容的需求之外,在社交和個性化方面對自身產品的升級和優化。
開迅視頻很好的做到了對90后甚至00后年輕一代的用戶需求洞察,并在視頻內容之外,成功與其他視頻平臺做了產品創新的區隔,在同行業的視頻平臺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先發優勢。
視頻平臺的白熱化競爭,到最后還是要遵循這句產品圣經: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其他一切將紛至沓來。
誰將抓住視頻下一波的黃金機會?歡迎投票。 (來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