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調查與淺析
趙圖雅 斯欽 任偉
摘要:調查表明:蒙語授課大學生作為內蒙古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持肯定的態度,但也存在一些消極和不確定因素。加強蒙語授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試圖對內蒙古地區蒙語授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作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特點提出加強和改進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蒙語授課大學生;民族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第一個在民族學校使用本民族語言授課的自治區。建國以后,民族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全區37所普通高校中有17所開設了101個蒙語授課專業,在讀學生24968人,有25所開設了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班和民族班,在讀學生4600人。蒙語授課大學生主要是從小接受蒙古語言教學的蒙古族學生,也有少數的達斡爾、鄂溫克族學生。他們進入大學后,大多數學生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授課班學習。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宗旨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增強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這對蒙語授課大學生的成長來講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大多數蒙語授課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但仍有少數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反應冷淡,學習態度消極被動。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蒙語授課學生大多數是來自農村、牧區的蒙古族學生。他們受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與漢族學生不同。經過長期的實際考察和相關測試,都證明了蒙語授課學生的認識、記憶、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與一般的漢語授課學生相比沒有顯示出懸殊的差異。可是,與漢語授課生的學業成績比較卻存在一定的差距。蒙語授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求知欲望方面遠不如同等層次漢族學生。似乎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派生于、從屬于“外在”的動機。而這種外在動機的結果——目的一旦難以實現時,作為其簡單謀生手段的準備——學習,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最近幾年,就業壓力和就業形勢的不樂觀,嚴重影響了蒙語授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人數也在逐年下降。
引導蒙語授課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內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授課班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筆者對呼和浩特市的5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問卷總計發放1700份,回收問卷1653份,其中內蒙古師范大學610份、內蒙古大學244份、內蒙古農業大學180份、呼和浩特市民族學院356份、內蒙古醫學院263份,回收率為97%。問卷調查既考慮到了不同級別的高校,又兼顧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大一學生707人,占總人數的 42.7%,大二542人,占總人數的32.7%,大三396人,占總人數的23.9%,大四11人,占總人數的0.7%。調查問卷是2010年10月至12月,筆者及課題組成員到以上幾所學校,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記名的形式由被調查者自主填寫完成,因此,問卷具備很強的代表性及說服力。
二、蒙語授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分析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可度
蒙語授課大學生是自治區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生長在農村、牧區,從小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民族心理影響較深。進入大學環境后,接觸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思想信息,在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方面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對于那些來自邊遠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說,表現的尤為突出。蒙語授課大學生以上的特征也充分地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和接受過程當中。調查顯示,在回答你覺得有必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嗎?這一問題時,21%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有必要;6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13%的同學選擇了一般。根據以上數據,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很有意義,但由于農村牧區相對落后的環境造成蒙語授課大學生從農村牧區來到城市后,面對各種信息的傳遞和各種思潮的沖擊,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嚴重沖擊,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
在回答你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態度?這一問題時,回答很努力學習的占44%、為考試學習的占51%、不理會的占5%。以上數據說明,大多數蒙語授課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行為比較自覺,但也有部分學生持考試而學習的態度,認為60分萬歲,多一份浪費。在對思想政治課的出勤情況的調查中,從沒曠課的占57%、偶爾曠課的占39%、經常曠課的占4%。由于蒙語授課學生人數少、競爭力相對小,沒有學習的緊迫感,再加之從小受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較低,因此,雖然一半以上的學生堅持上課,但總體曠課率比漢語授課學生高,課堂曠課現象時有發生。
(三)對老師授課方式以及教材的態度
在回答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怎么樣?這一問題時,回答內容豐富 的學生只占37%;而31%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內容空洞;32%學生則認為教師授課方式呆板枯燥,應該加強實踐性和趣味性。另外,蒙語教材的陳舊、滯后也是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思想政治課的教材表示滿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滿意的占7%;在回答有輔助教材嗎?這一問題時,回答有的占42%,回答沒有的占58%。蒙語課程的開設不能與教材同步,學生們不能及時拿到教材,往往借助于漢文教科書,這對漢語相對差的學生的學習帶來諸多困難。 三、改變蒙語授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多年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落后,忽視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忽略對學生能 力的培養,把育人活動簡單地等同于“教書”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專業課的不同,它主要的目的不是知識傳授和一般能力培養,而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它不是像某些人所講的,是一種政治說教。在當今的中國,國門的打開,造成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導致不少人的價值取向移位,道德失范,文化心態失衡。在這種社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堅持什么樣的文化價值取向,既關系到他們自己的前途,也決定了中國21世紀的社會走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民族地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以人為本”,更多地是體現在注重少數民族學生的性格和思維特征,結合本民族語言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理論吸收、消化成內在的思想政治素質。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快了利益多元化的進程,并且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訴求。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蒙語授課學生同樣面對多種多樣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選擇。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最終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和歡迎。
(二)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
在教學內容上,本著“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來編寫課堂講義,重在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怎樣運用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認識客觀事物,改造世界。著力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功夫。教條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解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和錯誤附加的內容,真正使我們的教學內容從舊教條中解放出來,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去重新整合我們的教學內容。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課堂講授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討論、課堂提問、主題講演、觀看影片等多種方式來增強教學效果。調查顯示,對于老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授課方式,25%的學生選擇了照本宣科或ppt授課,49%的學生選擇了應用多媒體資源,24%的學生選擇了結合時事,注意案例分析與實踐活動,2%的學生認為課后探討沒有作用。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方式得到多數蒙語授課學生的歡迎。通過圖文并茂的影視資料,與實際相結合的課件內容,學生不僅可以更直觀、更具體的吸收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但是,由于蒙文多媒體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及蒙文網站的稀少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內蒙古地區各類高校的蒙語授課班的多媒體使用率不夠樂觀。純粹的課堂理論講授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理論術語,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只有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并采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才能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注重教材出版、立項,靈活運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沒有合適的教材就好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蒙語教材是民族地區高等學校組織蒙語、雙語教學活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必要條件。為加強蒙文教材的建設,內蒙古高校專門成立了蒙文教材編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及組織實施蒙文教材的編寫、編譯計劃,審定編寫、編譯教材的質量,組織教材出版印刷等各項工作。雖然內蒙古師范大學等各高校都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現已經出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及輔助教材,在數量上和質量上仍存在不少問題。
我們目前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教材結構嚴謹、理論性強,但樣式和表述相對傳統,有的沒有配套的學習指導與題解資料,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多樣性需求。蒙語授課學生應向普通學生看齊,但也有自身的特點。將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中,有利于培養民族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需要有機結合民族院校實際的教材和相關課程來保證。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教學與實踐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新思路,結合民族地區的特色和學生特點,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為民族地區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圖雅、斯欽,,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探析---內蒙古高校為例,高教探索,2010年06期。
[2]趙圖雅、斯欽,內蒙古少數民族大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3]何慶喜,談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理論觀察,2004年6期。
[4]汪子云,新形勢下蒙語授課大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