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本主義視角下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張紅
論文摘要:人本主義主要堅持以人為本,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堅持以生為本。本文通過從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物質與精神需求和網絡思想教育三個方面分析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論文關鍵詞:人本主義;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他們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要明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遵循自然人的自然的發展規律,它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同時,它也受到周圍各種思想和觀念的影響。目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受到當今社會的影響,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輕視個人的發展、片面強調人的社會價值等種種失誤和偏差。正是這些問題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在2003年,以胡錦濤為總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1]。這種科學的發展觀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的啟發作用,在以人為本的科學指導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生為本,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法,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缺失自主創新精神
自主創新不僅受到國家的重視,同時也受到廣大高校的重視。高校是向社會輸出高級人才的地方,自主創新精神非常重要。雖然目前各大高校非常重視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但是大學生自己并不重視,或者說口頭上、心理上重視,卻很少有付諸實際行動。當代大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卻行動能力極差。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目前看到高校試卷主觀題目學生的答案相差不大,毫無新意,甚至還會看到雷同答案,心理不免有一絲悲哀的感覺。因此,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應重視培養學生把思想付諸行動,尤其是自主創新精神。
(二)當代大學生缺乏積極正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目前當代大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思想漂浮,期望不勞而獲,做事過于追求捷徑,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虛榮心強,過于好面子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其缺乏積極正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例如,高校的當代大學生互相攀比誰的手機更時尚,誰的衣服更高檔,誰的女朋友更漂亮,誰的男朋友更帥氣等等。
(三)當代大學生欠缺恰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絡也取得了飛快地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災難。這些問題的出現受到了很多學者們的關注,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目前很多學者的調查結果發現,上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網絡又是一把雙刃劍。網絡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產生的影響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很多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因為工作時間較長,知識更新不及時,對新的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使用不恰當,這也給當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
三、以人為本解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努力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所以,自主創新精神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要受到重視。要想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一定要堅持人本主義思想,以人為本,有針對性地實施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通過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深刻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理想地去認識自我,自覺遵守各種道德規范。其次,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多積累和增加實踐經驗,幫助當代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目前,很多高校在寒暑假組織學生三下鄉,組織學生去偏遠地區任教等,這些活動可以使當代大學生感到自己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增強其責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敢于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些活動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既能夠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自主精神,同時,通過鍛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也提高了當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實習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人格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二)深度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現實生活中,人總是有著各自各樣的需求,既有物質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總是在不斷地努力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總所周知,人對物質的追求就會牽涉到利益,這些利益當然也驅使著人的各種行為。在當今的社會,很多人為了利益可以不惜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這種唯利是圖、趨利性的現象非常明顯。當代大學生也受到這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他們生活在相對單純的大學校園里,與外面的世界接觸不多,大都對這種現象很反感。正因為這樣,面對當今這種新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要了解其對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關注。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精神觀和利益觀去積極正面地引導當代大學生的物質觀、精神觀和利益觀,讓當今的每一位當代大學生從密切關心自己的切身實際利益出發到真正去為整個國家、民族和集體利益的實現而關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中,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人本主義思想,以生為本,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真正地為當代大學生著想,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健康、發展、成長、和成才。目前,由于高校過度擴招,給當代大學生的就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很多在校的當代大學生或多或少都對畢業后的工作存在一定的焦慮,因為就業壓力以及競爭激烈使很多大學生的學習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無法完善自己的發展。因此,建議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積極幫助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早日增強其競爭意識,引導當代大學生把價值實現與具體的成才目標具體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應當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加強其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提供更細致、周到的服務[2]。
目前,很多當代大學生確實目標,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迷惘,受挫能力極差,面對困難消極逃避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與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及其相關。一些當代大學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加沒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面對大的挫折時,承受不住時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尋求解脫。這也是為什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本著和諧的思想,學校在努力創建和諧校園。那么在這種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也應該要做到心理和諧。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加強跟學生自己的心理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探討各種思想問題,幫助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樹立正確的精神需求,追求有價值的精神信仰,讓當代大學生能真正懂得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最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高校越來越受到重視。從事當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應努力學習網絡知識,掌握先進科技,更新思想觀念,迅速轉換角色,迅速適應在網絡這個新的背景下的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從傳統的課堂內思想政治教育轉向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引起不了學生興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新穎的形式深受學生青睞,學生也愿意關注,效果非常顯著。二是要深刻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分析他們的精神需求、愛好等,同時要分析網絡的各種特點,網上交流方便,信息量豐富而且大,深受當代大學生歡迎等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這些特點,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促進當代大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思想,為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三是要努力培養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積累,提高其思想政治修養,同時不斷熟悉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網絡知識,熟練掌握網絡技術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旺盛生命力。四是對當代大學生加強自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了解網絡技術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的基礎之上,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應加強與當代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利用網絡的交流社區與當代大學生進行完全開放的交流,讓當代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使得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達到良好的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