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戴麗君

摘 要:現在農村隔代教育的現象特別嚴重,許多未成年的孩子在爺輩們的教育下成長,這些爺輩們對孫子們愛之有加,忽視了對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爺輩們本身的教育水平與日益發展的社會有一定的差距。這樣他們就給這些未成年農村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在農村引入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道德教育,是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點。

關鍵詞:道德教育;留守兒童;農村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1-0263-02

自從2004年國務院發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來,全國全社會對進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的道德教育問題尤為突出。本文將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原因。

1 家庭因素

親情缺失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現實。

(1)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家庭不能為留守兒童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隔代家庭教育意識淡薄、觀念陳舊,農村貧困文化及教育現實滋生了年齡偏大的祖輩們有“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他們對孫子們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態度,并對教育持有一種功利性的價值取向,認為初期投入太大,又不能預測并保證效應,進而將其演化為一種短視的實惠觀,以家庭利益作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另外,隔代監護人文化素質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但丁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2)監護人忽視 “養成教育”。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習慣的力量是頑強而巨大的,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改變,孔子曰: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習慣是從小培養的,這些留守兒童正處在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但就是這個最佳時期,很多家長卻忽略了,在實際生活中,祖輩們灌輸給學生的價值標準以及他們所提供給孩子的各種榜樣,極大地影響學生在學校和社會上的行為表現,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的品德形成,這就要求家長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注意講究一些——寓德育于言行中。 如果只把德育教育僅僅當作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事,而不重視或忽視家庭教育,德育工作就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3)監護人教育方法不當,正確引導不夠。

部分監護家長對留守兒童過分寬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護短,忽視對子女團結、協作、助人等意識的教育;有的家長錯把粗魯當嚴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訓,輕則訓斥辱罵,重則棍棒相加,體罰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心理隔閡加深,形成子女對父母的畏懼、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輩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面唱對臺戲,孩子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教育處于矛盾中;有的父母把子女當成“小皇帝”事事依從,要物給物,要錢給錢,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體諒、不尊敬父母等不良惡習。

2 學校因素

(1)嚴重的“重智輕德”傾向。

學校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在中考、高考的壓力下,很多學校將德育工作放置一邊,使德育陷入“寫起來首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學校上層管理者很少像關注學生成績那樣關注品德教育,甚至學校的考評上也單一的以學生的成績為準,出現了“學生的分,老師的命根”的怪圈,只要教出成績好的學生,那就是優秀教師。這也在教師、學生意識中加深了“重智輕德”的觀念。

(2)德育課落實不到位。

德育活動開展不夠。在中小學階段,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便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因為自身學校師資力量、德育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課的設置上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課時不足、教師水平有限。在有些學校的初一年級甚至沒有開設這門課,因為考試的成績不被列入總的排名,使得每到期中期末,都會有一些其它老師來“要課”的現象,更是大大削弱了政治課教學在胚芽觀念學生品德教育的作用,即便有的也只是讓班主任代代,照本宣科,并沒有發揮思想品德課應有的功效。作為主渠道的品德課得不到落實,可想而知在其它環節上存在的問題。除了思想政治課的課時得不到應有的落實外,在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下,學校的德育活動開展也很不夠。一是缺乏對德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把德育活動等同于課外自由活動,認為可有可無,甚至很多學校把“打掃衛生”等同于德育活動,足見德育活動開展的力度。二是由于害怕室外事故的發生,學校開展活動特別是室外、校外活動,基本上貫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盡量不開展。這樣使得一些本來可以做的很有意義的活動,幾近乎停止。

(3)德育內容滯后。

德育內容存在脫離學生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社會生活實際情況。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詹萬生主任介紹,當前的德育教育內容存在著倒掛、脫節、不必要重復以及在中小學銜接不好等方面的問題,“小學講共產主義,中學講愛國主義,大學講文明禮貌”。 “文革”及其以前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學校德育工作是以政治運動為核心,實行的是“運動戰”;現階段由于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又不斷提出或強調一些新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民族教育、環境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等等,實行的是“游擊戰”,這種局面使學校德育工作者感到“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德育工作難以落實。此外,德育教育還存在“高、大、空”的情況。從調查中了解到,留守兒童只有概念上的道德,其實際內容不了解,缺乏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性。有學生反映:“老師講得都正確、很崇高、很偉大,但在實際生活中我用不上。”而“死記硬背”的情況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尤其突出。小學生懵懂的時候就大肆灌輸理論,死記硬背《守則》和《規范》。很多學生也反映即便學校偶爾有活動又不貼近生活實際,使得學生每逢有此類活動便產生不重視或是抵觸心理。

3 社會因素

(1)留守兒童被視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影響。

社會分層的必然結果是留守兒童及其父母在整個社會結構中處于弱勢地位,從而導致其在教育系統中同樣處于弱勢地位,不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家庭中,他們的父母雙方不在身邊,使其處于教育邊緣的地位,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群體。這些留守兒童承受著精神上的貧困,他們與父母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和溝通,甚至有的孩子對父母產生陌生感,其發展所需的心理環境被無意識地剝奪。在學校中,他們經常受到其它兒童的歧視和排斥,使他們產生自卑、孤僻等情緒。

(2)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

現在的大眾傳媒及影視文學作品中充斥著大量的暴力、頹廢、色情和其它低級不健康的內容,孩子們的自控力較差,在臨時監護人無暇監督和管束的情況下極易陷其中而深受其害。電視、網絡等對學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沖擊。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無法適應新的教育對象思想成長的需要。互聯網創造的是一種虛擬的環境,中小學學生在這種環境中,體驗著一種虛擬的情感,使自身沉醉于一種虛擬的滿足中,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增加了難度,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生活環境的影響。 現代社會大氣候,賭博現象普遍存在。“地下六合彩”、“壓白板”等各種賭博現象遍布大街小巷,特別是農村,不少全家男女老少,整日混跡于賭場之中,更有甚者,老老小小都親臨賭場,爺輩們坐莊,兒孫們當助手等等。學生在上學路上都能看到一群群圍著賭博的人。在調查期間,發現農村里見面的問候語也從“你吃飯了嗎?”變為“買馬中了沒有?或今天出豬還是出的猴?”學校附近的賭場也是比比皆是,里面擠得水泄不通。只要你在農村住上個幾天,這些都是可以親身體會到的。俗話說:“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所有這些促使一些學生也養成了玩賭紙角、火柴等不良行為,使學校開展德育工作叫苦不堪。長此以往,學生心理也必將沒有凈土。

4 三者互動的道德教育機制缺失

從構建德育環境的建設角度來講,長期以來,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過分依賴學校,忽視了家庭、社會環境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沒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這也大大制約了各種因素在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功效。學校把孩子的問題歸咎于家庭教育的滯后,家庭又埋怨是社會的影響,社會又責備學校和家庭沒有盡到責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一致、相互矛盾及脫節,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思想及行為上滋生出許多問題。越來越少的家訪,“告家長信”代替了家長會,使得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減少。尤其是在鄉村中學,很多家長從來沒到過孩子讀書的學校,老師也很少進過學生的家門。片面強調學校教育,使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價值引導與社會、家庭環境不相適應,甚至完全相反,導致學生對學校的教育產生懷疑,也使學校德育實效性差。要解決這個連環扣,就需要各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現在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大人身上都有,這絕不是孩子影響大人的。現在我們不是要讓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而是教會孩子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當好孩子的“過濾器”。因此,在農村引入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道德教育是必行之舉。

赫爾巴特說: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個概念之中——“道德”。在現代社會,思想道德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力,使得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對本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將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國內外中小學道德教育呈現出的共同發展趨勢之一就是:高度重視。因此加強德育工作,是全世界家庭、學校、社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的緊迫任務。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N]人民日報,2004-03-23.

[3]吳霓.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課題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課題簡報教育發展研究部網

[4]李慶豐.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發展的影響[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