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臺灣城市拆遷升級

陳虹君

臺灣土地浮濫征收日漸嚴重,房屋所有人的財產權被剝奪。

2011年2月21日,臺北“三鶯部落拆遷事件”終于有了一個較好的回應。由于原住民屢次走上街頭抗爭,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同意讓出0.7公頃國有土地,用于三鶯部落重建,并將以成立社團法人的方式承租自建。

近年來,臺灣正經歷著一波波城市更新的狂潮,市政府藉由搬遷住民、拆除老舊空間、重劃閑置土地與屋舍,建設摩登大樓,達到所謂美化都市的“好好看”政策。然而其背后真正意圖,卻是政府巧立名目與建商攜手拆樓、炒地。

比如在2010年,臺北市政府挾大筆預算舉辦花卉博覽會,為了配合花博會的短期面子工程而“打造綠色都市”,市府團隊計劃明定“容積獎勵”的誘因,要舊房拆除后的地主在其荒蕪的基地上鋪草皮。

這項獎勵計劃以“綠覆率”作為計算標準:覆蓋越多的綠色面積,容積獎勵就越高(即樓房可以蓋得更高),閑置建物被加速拆除。破碎、畸零的小綠地于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臺北市一共有74處(約莫兩萬坪空間),占公有地60%。然而政府花了人民納稅錢養綠的這些“假公園”只有18個月的生命,之后這些綠空間便轉化為容積,落入地產建商的口袋。

三鶯部落、樂生院強拆事件

“三鶯部落”是臺北城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之一,位于橫跨大漢溪的三鶯大橋下,處于三峽區與鶯歌區交界處。居民多為阿美族人,通行阿美語、華語。原址曾有平房為漢族人所居,1984年海山礦坑爆炸,許多族人輾轉遷徙至大漢溪河灘高地,用低廉的二手建料自力造屋維持生計,形成了一個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這些區域的成年人口多以打零工、種菜維生,老邁的族人大部分是前海山礦坑的原住民勞動者。

近年不斷出現的建商廣告明星產品,無一不是以水岸美景作為標榜,也因此,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包括水岸自行車道、攔河堰、運動公園等各種工程,配合房地產業者的土地增值計劃。推動這些符合部分人利益計劃的前提,便是以拆除現有的都市原住民部落作為代價。

“三鶯部落拆遷事件”便是其中暴力色彩最重的一次。

“三鶯”遭遇強拆后,在社會運動團體和自救會的聲援、陳情下,2008年2月,三鶯部落還是面臨近30年來第7次鏟平。居民又多次原地重建。沒有能力提供基層人民合理居住環境的歷任政府,不僅未能反省這些“違章建筑”之所以出現的歷史緣由,更不痛思任由財團炒作買賣的土地政策,認為以簡陋的國宅將原住民“安置”起來,問題便從此消失。此后,原住民便不斷地在街頭抗議,直到2011年2月21日,政府終于有了較好的承諾。

事實上,類似的強拆2003年就已經出現。這一年,臺北新莊市龜山鄉的“樂生院”第一次遭拆。龜山鄉“樂生院”早在1930年被設為全臺“第一間”公立麻風病隔離醫院。最初只有五棟房合,國民黨到臺后,陸續擴建房合至六十多棟。1961年“癩病防治規則”訂立,廢止強制隔離,該院改為門診治療。1993年,衛生處曾計劃將樂生院整建為“公共衛生中心”。

然而,1995年臺北市捷運局確定了捷運新莊線,選址于樂生院,從30公頃的樂生院土地中征收17.4公頃作為捷運機廠用地,涵蓋了樂生院最具文史價值的建筑群區以及半百年的老樹與自然山坡地,引發了工程與古跡保存的爭議。

遭拆后,樂生院現僅剩面積3公頃,同時也衍生出院民的諸多安置問題,在此期間成立的“青年樂生聯盟”與“樂生保留自救會”多次向縣市文化局陳情、抗爭,皆不受理會。

自救會通過與全臺串連向政府高層抗爭,2005年底提出“臺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并與文化建設委員會研擬“樂生保存方案”,2007年按鈴控告工程會主委吳澤成等人在樂生院保存方案中涉嫌圖利廠商。

2008年12月3日早上七點半,工程人員以及警察的強制介入,驅使抗爭活動轉入地下化;規劃區內的院民,也被隔離至由水泥圍墻高筑起來的醫院。

向農田強攻

彰化二林鎮相思寮位于萬合里的東北角,居民均為于清末移入墾植萬合農場、筑屋于相思林邊的佃農后代。今日相思寮有二十余戶、百多人,是辛勤老農的家園,也是壯年專業經營農業的生產基地。

2008年8月,該區被劃入“中部科學園區四期計劃”631公頃的預定地。原來的開發計劃也沒要這么多地,但為了讓區位方正一點,主管機關為了方便,大筆一畫將人家的房子、田地都畫進來了,而將被強制征收的20多戶聚落,不過2.2公頃,但規劃藍圖中的園區內,卻有公園、有停車場、綠地空間、甚至還要蓋飯店。

2009年征收公告案貼出,主管機關未曾到聚落開過任何一場協調會,也沒有適當的拆遷安置措施,只有一封封的公文,欺負樸實的老農民們。相思寮居民陳文中在抗爭現場說:“當初以一坪3500元跟政府買地蓋房子,現在征收僅用公告市價加四成,一坪才1500元,明顯不符市價,根本是在侮辱我們這些傻百姓!”70多歲的楊姓老農也說:“開發單位說我們大家都同意,我們有寫同意書嗎?有簽字、蓋章嗎?田園、土地都被霸占去了,跟拿麥牙糖騙小孩一樣。”居民們只想留住一塊農地,永續營生,全村抵制搬遷。

政府口中宣稱,中部“高科技走廊”是光電產業發展基地,但目前核準進駐的廠商僅三家,其中友達就占地200公頃,另外兩家則和光電產業無關,友達一家企業圖利的事實昭然若揭。事實上全臺灣科學園區尚有253公頃的閑置用地,國科會更為了開發科學園區而負債上千億,一再土地征收,其實正是藉發展之名、行炒地皮之實的手法。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廢水將排入濁水溪流域,造成彰化縣及其下游市鎮的污染,威脅沿海漁業,甚至危及第一級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的生存。

環境保護團體與綠黨多次將此案上訴法院做環境評估審議,司法體系四次裁決開發案敗訴,未符合環評標準,應立即停工,然而無論是國科會還是縣政府,均無視司法判決與輿論壓力,強行襄助業者開發,行政權力的粗暴終究壓過司法。

相思寮征地事件尚未得到合理解決,2010年,苗栗大埔又發生了暴力征地事件。

2010年6月9日凌晨,200多名警力包圍竹南大埔里,隨后20多輛挖土機(俗稱:怪手)駛入,以“整地”之名,破壞農民不到一個月就能收成的稻作物。苗栗縣長劉政鴻競義正辭嚴地說,“因為我有4000億到5000億的大企業要來苗栗設廠,我沒有地,所以我得趕工。”

苗栗縣竹南鎮大埔里的都市計劃案,一直以來就爭議重重。2004年,政府以竹南科學園區將額滿,科學園區周邊生活機能需要加強為理由,提出300公頃土地征收計劃。由于面積龐大,地主爭議多,2006年再提面積減半的新方案。2008年底,一封“群創光電”總經理段行建署名的“投資意向書”陳情,要求將區內原先23公頃的工業地區,擴大為28公頃。苗栗縣政府立刻“從善如流”,修改主計劃。于是,多要求的這5公頃土地,牽涉24戶農民的房子是否被拆,從此埋下未來兩年的爭議。

這種破壞五谷,威嚇希望保留家園居民的行為,激起了社會各界的撻伐,獨立媒體、學者與農運、社運團體紛紛集結到大埔被破壞的稻田現場,含淚將這些被糟蹋的稻梗扶起,通過網絡傳播,消息迅速散布開來。

2010年6月23日,征收區的居民在律師、學者的陪同下,把陳情書面交“總統府”,“總統府”承諾一周內會給回復,然而6月28日早上,同樣的警力戒備場景、同樣的粗殘手段再次重演,怪手更全面毀壞田地上還來不及成熟的稻米。原來,民眾還苦苦等待政府正面響應的時候,府院已經從后門響應苗栗縣政府:支持硬干!

2010年7月17日,由不同團體、各個工業區開發案底下受害者自救會在事件的引爆下發起“臺灣人民要農村-717凱達格蘭大道守夜行動”。

目前在臺灣,可耕地每年正以9000公頃的速度在流失。經過這次學者、農運、環境團體、媒體與文化工作者的集結,一股連結于土地的多元社會運動正在醞釀,對于長期漠視農村、農業地位、高舉工業產業大旗的執政單位,將造成重大的挑戰。

在民主更先進國家,土地征收是“不得不”的手段。而當下臺灣地區,不分區域的人民,正遭受到政治集團單一思維的迫害:搶糧搶地搶房子。大量地形成土地私有化、高價化的景況,中產階級已然面臨到逐漸邊緣化,而弱勢民眾更加被向外排除的圓心效應。

時至今日,從臺北土城彈藥庫、東北角海岸招商計劃、竹北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竹東二重埔、臺中烏日溪南違建工廠合法化、臺東美麗灣海岸度假村開發……拆遷案仍舊此起彼落。也許轉眼間,“怪手”就挖到你阿嬤家旁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