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嫁接栽培技術
佚名
作者:林根土 何麗娟 張國忠 李榮
摘要:介紹了西瓜嫁接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播種育苗、嫁接、定植及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內容,以期為西瓜嫁接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西瓜;嫁接;栽培技術 多年來,西瓜枯萎病成為威脅西瓜生產的主要病害,生產中每年枯萎病發生的面積占西瓜總栽培面積的30%~40%,尤以重茬地最為嚴重,一般造成60%以上的減產,重者全田絕收。桐廬縣的栽培實踐證明,利用嫁接栽培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西瓜枯萎病發生的問題。現將西瓜嫁接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播種育苗 砧木選用野生的大瓢葫蘆,4月上中旬選晴天播種育苗。選晴天,將葫蘆種子曬3~4 d,需種子量5.25~7.50 kg/hm2,放入55 ℃水中不停攪拌15 min,再放入20 ℃溫水中浸種13~14 h,撈出晾干表皮水分后用干凈濕布包好置于30~35 ℃條件下催芽。期間用溫水淘洗1~2次,90%露白即可播種。營養土配制:腐熟有機肥30%,前茬未種葫蘆科的肥田土70%,加入生物鉀肥750 g/m3、三元復合肥1 kg/m3。一般選晴天上午播種,采用插接法砧木種子早播5~6 d。白天室溫30~35 ℃,夜間20~25 ℃,齊苗后,白天室溫25 ℃左右,夜溫20 ℃。西瓜接穗應選用耐寒、抗病、含糖量高、產量高、商品性好的西瓜品種,如美抗9號、西農8號等。選晴天曬種1 d,用種量750~1 500 g/hm2,用55 ℃溫水燙種5 min,降到30 ℃以下,搓去種皮粘液,用高錳酸鉀1 000倍浸種10~15 min,撈出種子后,用清水沖選幾遍,晾干表皮水分,破嘴后用濕布包好,放在30 ℃條件下催芽。待出芽90%以后,播種在營養盤內。出苗前,白天保持30~35 ℃,夜間20 ℃。出苗后應注意防病,可噴農用鏈霉素2 500倍液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疫病,用猝倒立枯靈400~600倍液噴灑防猝倒病。 2嫁接 葫蘆2~4片真葉,西瓜出苗后2~3 d即可嫁接。采用“十”字斜插接法,先從盤內取出西瓜苗,再將砧木的生長點用刀片刮凈,之后用長10 cm(前端0.7 cm削成扁而尖)的竹簽,在兩子葉中間由一側向另一側,以30°向下斜插0.7 cm,深度達苗莖斷面的2/3,拔出竹簽,將瓜苗切口插進砧木插孔,砧木和瓜苗的子葉呈“十”字形,不需固定包扎[1-2]。將嫁接后的苗放進小弓棚內,澆水、蓋膜、遮蔭,遮蔭用遮陽網。為促進接口愈合,提高西瓜嫁接苗成活率,嫁接后3~5 d,根據天氣狀況進行遮蔭、保濕、保溫、通風等苗床管理。前3 d,苗床全部遮蔭并密閉農膜保濕、保溫,溫度保持在22~28 ℃,確保瓜苗不過度萎蔫;3 d后苗床適當通風降濕,7 d后揭去農膜,并在每天8∶00前、下午17∶00后揭開遮蔭物透光,只在中午前后高溫強光的時間內遮蔭,以后逐漸延長透光時間。10 d后逐漸去掉覆蓋,進入正常管理;12 d后大溫差培育壯苗,白天25~30 ℃,前半夜15~18 ℃,后半夜11~13 ℃。嫁接10~20 d后,及時抹去砧木長出的萌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