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苗木嫁接培育技術
陸曉梅 王永成
摘要介紹了花椒苗木嫁接培育技術,主要包括砧木苗培育、嫁接、接后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以期為花椒的苗木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花椒;嫁接;培育技術 花椒果皮是珍貴的調味香料,種子是高檔食用油的原料。花椒皮中各類揮發性芳香物質含量高達9%,不僅是提煉制作高級食用香精的好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調味品。花椒種子含油量高達30%,花椒皮和種子均可入藥,具有開胃、健脾、增強體質的功能。由于它根系發達,抗干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管理簡單,已成為永寧縣大部分地區廣泛栽培的重要經濟樹種。 1砧木苗培育 1.1種子采收 采種母樹的選擇是種子采收的關鍵,選擇品種純正、品質優良、結果多、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壯齡花椒樹作為采種母樹(樹齡在10~15年);花椒種子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果皮呈不同程度的紅色(因品種而異),有15%~20%的果皮裂開,種子黑色有光澤,這時種子已充分成熟,要抓緊時間采收;采回的果穗應攤放在室內或陰涼處,經常翻動,使其通風,待果皮裂開后,輕輕震動使種子脫出,去雜獲得純凈種子,然后薄薄地攤在室內,以免霉爛,切忌曝曬。 1.2種子處理 花椒種子外殼堅硬,含有油脂,不易吸水,滲透性差,難發芽,常溫下貯存壽命較短,加之播種淺易缺墑,出苗更為困難,種子處理和播種時機是育苗成敗的關鍵,播種前種子處理直接影到發芽率和苗木產量。秋播種子的處理重點是脫油處理。一是將種子放入水缸或鐵鍋內,用沸水燙種4~5 min,然后迅速加入涼水至30~40 ℃;二是搓油,將要處理的種子倒入2%的堿水或1%洗衣粉水浸泡2~3 d,不斷用掃帚和棍棒攪拌搓洗,脫去表層的油脂;三是清洗,浸泡過種子的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因此要用清水沖洗干凈,直至種子表面看上去黑但不發亮,然后撈出種子,堆放1~2 d后即播種。播種前將種子與草木灰混合,灰的濕度以手捏成團、觸之能散為宜,種子與草木灰的比例為1∶2~3,充分混勻后,連灰播種[1-2]。春播的種子要進行沙藏處理,沙藏時間以50 d左右為宜,將種子與3倍濕河沙混合(不可帶泥),河沙濕度以手握成團、手張即散為度。 1.3播種 播種可在春、秋季進行。春季降雨較多,土壤濕潤或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以春播,干旱地區適合秋播。秋季育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種子在土壤中完成催芽過程,減少了冬季貯藏、催芽過程,且種子第2年春季發芽早,苗木生長期長。但種子易受鳥獸危害。 播種方法:開溝條播,苗床寬150 cm,長可根據實地情況而定。將苗床底整平,每畦開溝4~5行,溝深5 cm,播種150~225 kg/hm2。播后覆蓋1層2~3 cm厚的細土,干旱地區覆土可達5 cm。覆蓋后輕輕鎮壓,以使種子和土壤緊密結合。為了保蓄水分,減少灌溉,抑制雜草,防止鳥獸危害,可用麥糠或者鋸末覆蓋,有條件的也可以用地膜覆蓋。春季育苗應在土壤解凍后,地下溫度上升時,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 1.4播種后管理 幼苗剛出土時,如遇高溫曝曬的天氣,要覆蓋塑膜,嫩芽先端往往容易枯焦或幼苗被壓彎,應及時將平鋪地面的塑膜改為小拱棚,并經常觀察棚內溫濕度變化,保持棚內溫度不超過30 ℃,濕度保持80%以上;當苗木大部分出土時應進行通風煉苗,逐漸撤掉塑膜。當幼苗長到4~5 cm時間苗,苗高10 cm左右時定苗。每8~10 cm留1株,留苗30萬~45萬株/hm2。 結合幼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及時拔除地內雜草,以免與苗木爭肥、爭水、爭光,適時中耕,可疏松土壤,阻止土壤水分散失。一般在苗木生長期至少中耕4次。苗木出土后,5月中下旬開始迅速生長,6月中下旬進入生長最盛時期,也是需肥水最多時期,需追肥1~2次,主要追施速效氮肥,以促進苗木生長。如遇連陰雨天氣,撒施硫酸銨或尿素75~150 kg/hm2。追施氮肥不可過晚,否則苗木徒長,木質化程度差,不利于苗木越冬。 花椒幼苗常有立枯病、葉斑病等危害,除注意選擇好苗圃地外,對土壤和種子亦應消毒殺菌。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粉劑5 g/m2與床土拌勻。幼苗發病,用福美雙600倍液,或敵克松1 000倍液噴灑病株及周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