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課程理念在情境創設和問題解決中應用數學
趙學武
[摘 要]新課程改革及新教科書充分體現了教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呈現出使學生在豐富的現實中與他們經驗緊密聯系的背景中感受數學、建立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和運用等活動,感悟并獲得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教科書按知識發展、背景問題、思想方法三條主線,將問題貫通于全書,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程 情境創設 問題解決 應用數學 在科學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世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家的富強乃至企業的興衰,無不取決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創造性的開拓和應用。但創造能力并非與生具有,必須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完成。學校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問題解決正反應了這種社會需求。 一、問題解決是數學發展的需要 數學是什么?恩格斯給出的經典的定義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恩格斯用數學觀點指出了數學的客觀真理性。然而,當今的社會實踐告訴人們還應該用動態的觀點去認識數學,即從數學與人類實踐的關系去認識數學。就數學的教學而言,學生之所以要學習數學,除了數學的客觀真理性,更在于數學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學數學,首先是為了應用。應用數學是學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最有用的數學基礎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時,讓學生在課外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去測量河寬等物體的距離。 二、問題解決是新教材和新課改理念的體現與實施 有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有效課堂強調有效果、有效益。于是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關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通過教師傳授的,還是自己主動探究獲得的?為此,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如“引導發現”模式、“實踐活動”模式、“討論交流”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特別是以“問題”為載體的“問題解決”模式受到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