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
李莉
[摘要]本文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中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薄弱原因分析,數學課重新定位,培養中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具體策略與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 數學 應用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直接從事某一專業、工種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數學教學要以必需夠用為基礎,以實踐應用為目標。最新版的《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數學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中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薄弱原因分析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甚至有部分學生覺得自己是迫于無奈,這些學生并不是他們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在初中階段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當,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數學科目顯得尤為突出。他們進入職業學校后顯然數學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自信心不足,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存在嚴重的恐懼心理,甚至有的學生有一種“望數生畏”的感覺。目前中職數學教材基本上是以數學的邏輯體系為主線展開,仍然是“概念——定理——例題——練習”的模式,重點關注題型和技巧的訓練,很少去講數學的價值、數學對科學進步所起的作用、數學結論的形成與發現過程等等內容。另一方面,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審題能力、提煉概括能力、基本運算能力相對比較欠缺,接觸數學實際應用機會太少。帶來的問題是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片面和狹隘,認為數學學習就是不斷地學習數學概念、不斷地解題,與專業、工作沒多大聯系,學生缺乏數學應用的動機和自覺性,對數學應用缺乏起碼的感性認識。 二、數學課重新定位 作為文化基礎課的數學在中職學校不能不開,且要按照獨立的、完整的課程來設置,關鍵是課程定位。中職教育的培養國家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和目標,決定了它是與普通高中不同類別的教育,數學課應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為專業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服務,它著眼于普通勞動者的素質培養需求,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工具性。 現代企業要求中職生做到“零距離”上崗,也就是說進入企業就能獨立承擔工作,不用企業再進行崗前培訓。為了適應企業這種需求,部分具有創新意識的學校已經開始探索“2+1”的中職教育模式,也就是說前兩年專業學習,第三年頂崗實習。“2+1”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專業學習時間比以前少了半年,但專業技能水平又不能降低,作為為專業課服務的數學課必然要減少授課的課時,這就要求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的推敲和精選,要講生活中實用的、專業學習必需的數學知識,讓中職學生學必需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中職數學要以“實用、夠用”為原則。本著這樣一種理念,筆者認為,不管何種專業,數學課程目標應達到以下幾點:(1)注重數學的生活應用;(2)注重與專業緊密聯系;(3)注重職業問題的解決。這一目標,既能提升中職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又為專業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數學基礎。 三、培養中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具體策略與措施 1.加強中職數學課教師的專業學習 加強中職數學課教師專業學習的必要性。中職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不適應專業背景下中職數學課的教學工作。因此,中職數學課教師的業務學習不應局限于純數學知識,而應該加強對所任教專業學生所學知識的了解,并掌握該專業所需的數學知識。 加強中職數學課教師專業學習的主要形式。數學課教師的跨專業教育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1)學校提供專業課教材,讓數學教師自學;(2)以學校或一個教研室為單位集中學習,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對數學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3)通過繼續教育選修。 2.增加對數學史的介紹,提升數學在中職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數學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數學的美學價值、數學家的創新精神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遇到一個新的知識時,都盡可能給學生介紹數學史上該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當時人們的探索過程,以及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對世界文明進步的貢獻。數學史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對于學生全面認識數學的地位,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方向,增強學習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