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未知
[摘要]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一個主要的數學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主動、活潑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競爭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恰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1.認識價值,激發欲望
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一個主要的數學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主動、活潑地學習。它為學生提供了終身學習必備素質,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通過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同時又分享別人的解法,在討論不同解法的正確性和優缺點的過程中,解題思路越來越明晰,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地尋求問題解決的策略。許多憑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集體的智慧,常常被創造性地加以解決。合作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投入,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還能激發個人的求異思維能力。
2.創設環境,營造氛圍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是“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非合作化環境,而“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提供充裕的時空環境和熱情的幫助環境,并選擇恰當時機適時適當的激勵。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氣勃勃。
3.合理分組,多向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合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合作小組的組建。一個合作進取、分工協作的學習小組,就能很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合作交流,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務,同時使每個成員在合作中都能體驗合作成功的愉悅。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將班級學生按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和交往人群每4–6人分為一組,組內人員有具體分工,設一名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另設記錄員、匯報員、資料員等。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匯報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合作成果匯報。為了避免讓一些口才好的同學壟斷課堂,造成“一言堂”,一定時間后,進行角色轉換,或由小組長根據合作內容的難度,隨時進行調整,讓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與提高。
4.角色轉換,正確定位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是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
二、合作學習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合作學習”的方式,需要教師精心地組織,積極地引導,深入地指導,細心地發現,要使合作學習的過程同時成為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形成合作能力的過程,而不只是為了獲得預期的結果。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尤其是要關注“兩極”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對于學優生,要指導他們調動每個組員的積極性,學會鼓勵、幫助別人,使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既組織好,又協調好,當好主持人;對于學困生,則要幫助其建立信心,鼓勵他們參與到合作活動中去,指定一些適合他們完成的任務,使他們也能有所為,不至于被小組同伴冷落、擱置在一邊。
2.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合作的過程,也是交流的過程,合作與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合作”也罷,“交流”也罷,都必須以獨立思考為前提,以獨立思考為基礎。合作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交流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沒有獨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就不能產生碰撞,不會產生共鳴,不能受到啟發。
3.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合作學習的價值之一,就是將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鍛煉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價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過分地強調競爭,尤其是強調速度方面的競爭,那么,非但不能實現這兩個價值,無助于學生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的培養,還會完全地“事”與“愿”違。
總之,就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要本著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組織開展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