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對策
朱斌
摘要:作為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科學利用有效的數學思維與教學方法,從開發學生思維,提升初中生的數學運用意識與能力出發。以此推動數學教學水平的發展,本文結合數學研究性學習等方面內容,重點分析了對策,結合簡明闡述,只在提高認識,為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盡有效力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對策;
0 引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因初中階段作為數學學習重要轉折點,其學習的有效性對其日后發展有著必要聯系,尤其在未來數學學習過程中更為重要。在此過程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的采用,提高了學生興趣,同時也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改善,具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同時,也能夠巧妙的分析數學學習難點,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教學形式,下面具體針對該方式進行幾點策略分析:
1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
首先,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就是重視合作,合作過程實現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師生、生生之間都能夠有效協助,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任務變得輕松,當學生習慣這種合作形式后,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興趣也會提升,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合作成為做有效的方式,通過合作可以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研究性學習過程會更多的重視能力。能力的提高過程是長期的,并且需要慢慢長效培養,研究性學習重視知識獲取流程,也重視知識的培養途徑,特別在一些信息收集與整理過程中的方式采用,都會更加合理有效。
第三,研究性學習關注過程與態度。研究性學習關注過程,不重結果。通過學生獨立地探索研究,親身體驗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快樂,或經受挫折對自己毅力的挑戰和思維直覺、邏輯推理的檢驗。此外,關注態度。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知識探究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追求進取的精神,克服困難的品質。
第四, 研究性學習關注創新。創新是突破傳統的關鍵,教學過程中需要創新,這是保證與時俱進、因材施教的基礎,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適當的創新突破了課本局限,獲取了更多的新知識,不斷為數學學習提供更有效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會實現自己的創新目標。
2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策略
通過對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分析,對其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數學研究性學習更應該從有效的教學策略出發,下面具體分析幾點教學策略:貴州省興仁縣回龍鎮回龍中學朱斌
2.1 加強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管理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組織管理, 包括課時安排、考核管理以及教師培訓等,學校在安排課時的過程中,應從學生的知識水平結合不同的層次進行合理的課時安排。比如七年級學生是新進入一個環境,學習相對比較松,是培養興趣的最好時機,八年級是思維發展關鍵期,是研究性學習的最佳時機, 九年級學生受考試壓力影響,重點在復習,研究性學習課程量相對要少些。同時,學校應對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狀況與受教狀況進行意見反饋,根據實踐經驗不斷總結,開發一套適合初中數學教學的數學研究性學習模式。同時,加強研究性教學宣傳力度,引起家長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的一體化教育模式。
2.2 基于知識點的內涵挖掘,拓展學生探究學的空間
課本的數學知識是比較基礎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研究學習的需求。因此,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要結合知識的本質,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同時,拓展的知識點要切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能過多地超出初中階段學生理解思維的范圍。與此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對知識點和問題進行多角度的研究。
2.3 基于數學的實際性,合理地進行數學問題的實際探究
初中數學知識的形成,大都是基于實際的問題。進而,在進行研究學習的課堂教學開展中, 就需要合理地開展應用問題的探究過程。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所學的數學知識,來探究這些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銀行存錢的利息計算方法、商品的買賣盈利問題等實際應用問題,來拓展學生研究學習的方式。
2.4 倡導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當扮演怎樣的一個角色?我們認為他既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教學研究的開發者。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環境,使得學生的研究熱情得到充分發揮,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樣只有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與探討,他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學有所獲, 學有所成,最終學以致用。
例如:學習角的有關性質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①用硬紙片制作一個角。②把這個角放在白紙上,描出 DAOB。③再把硬紙片繞著點 O 旋轉達 180 °,并畫出DA'OB'。④探索從這個過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
以上實踐活動, 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做到參與操作,通過操作觀察,每個學生都可能發現如下的某些結論:OA 與 OA',OB 與 OB'是一條直線,DAOB 與 DA'OB' 是對頂角,并且它們的大小相等,還可能發現 DBOA'與 DB'OA 是對頂角,它們也相等,DAOB 與DA'OB 互補……,這樣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并與同學之間合作探討,讓學生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與同學之間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易理解與掌握,真正做到對數學知識活學活用。
2.5 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與研討活動
首先,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階段,教師要通過有效指導,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基于初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重點進行全程指導,每個不同的目標定位都要準確,通過結合主管條件以及客觀因素,設置有效的情景,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以此助力于學生有效發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合理指導,這樣彌補了學生的錯誤,也解決了題目的困惑,當一個數學學習情景的設置完成后,學生開始組織學習方案,收集整理各種資料,積極進行研究討論,最后形成自己分析的結論,教師在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每一個關鍵步驟進行指導,提出有效意見,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習慣會形成,對于研究性性學習的模式也會有效掌握,學生的成績會不斷提高。
其次,作為相關教師要重視組織研討活動,從研究行學習的實踐出發,重點分析更多更靈活的研究性學習策略,以此有效利用,這樣通過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情況的了解,提高認識,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研究性學習開展階段,研討部門應該進行拓展,包括與家長的溝通等,要適當通過形成師生與家長的共同關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更有效保證。
3 結束語
綜上,從傳統課程設置和課堂教方面對比看,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那么最為新時期新一代人才,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創新發展,初中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生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階段,這種教學模式應該進行有效構建,以此,每個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雖然研究性學習方法仍然需要不斷完善,但只要相關教學的不斷強化,該方式必然走向成熟,也會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有效保證,進一步為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盡有效助力。
[1]胡文夢.初中生數學課堂合作探究效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李曉東.關于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趙毅.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性別差異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4]張文宇.初中生數學學習選擇能力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