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探討
旦增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學策略
【論文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新課改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已經成為所有數學教師的難題。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數學在新課改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從而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 在新課改的作用下,所有學科的教學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對于數學這門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數學的特點,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上的創新,從而使學生了解數學并提高學習效率。 一、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下的教學基本理念是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學評價、教學方法等改革的準則,也是數學教學的指導核心。它可以使人們建立起數學教學的新課程觀、信息科技觀、教學評價觀、學習觀和教學觀。 (一)教學課程觀 對于初中數學的內容,過分強調了數學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忽視了數學的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數學的邏輯嚴謹,從而使學習內容看起來難,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的心理。曾經有人對數學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感覺數學較難,學不懂,并且數學的公式和概念較多、應用題和幾何題都太難等。針對學生的建議,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符合新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要體現義務教育和數學的普及性、發展性、語言性、創造性等。要從實際的生活中進行問題的引入,強調數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 (二)新理念下的學習觀和教學觀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一些枯燥的定理和公式,主要的講課方式就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聽,并要求學生記憶公式和定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死板的教育,學生根本不能進行應用。但是在新課程中用生動豐富的內容代替了枯燥的定理,并建立了新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 (1)教學觀。在教育中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把學生當做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從而把教育的重點落實到了學生的身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 (2)學習觀。對于學生的學習觀從以前的被動教育轉化成了主動教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進行數學的探索和交流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策略 (一)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讓教師明確教學任務。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數學教育應該強調從生活實際出發,親身實踐讓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釋和應用,從而使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也提高了思維能力。對于這種新的理念意識,教學課程應該從知識技能、數學的思考、解決問題、情感等方面設定教學目標。面對枯燥的數學知識,一定要進行情感的投入,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數學的問題上不僅要注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關注數學思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