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于初中數學的新課改教學初探
龍林
【論文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新課改
【論文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深入,課堂的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原有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新教材的試用,特別是一個全新的數學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提出,這一切都在向我們數學老師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根據自己對新課改的理解、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作了以下幾點探索與思考。 一、新課標的改革形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根據初中數學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概念、性質的理解,培養其思維能力;并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實驗型思維情境,設計開放性試題,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及解答問題的能力。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應怎樣將數學實踐活動與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就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的研究課題了。 二、營造數學價值觀,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思想教育熏陶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生群體師生關系的相互示范效應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最大。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從教師的具體和抽象的形象中,選擇理想的行為準則。由此可見,對教師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同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三、有效創設情境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創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教師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