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研學后教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朱小娟
摘要:探索“研學后教”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從而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自學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分別從“研學后教”的內涵和“研學后教”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力求讓小學數學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研學后教;小學數學;高效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基礎學習,邏輯思維很強,特別是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非常重要。為此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激活學生學生潛能,促進學生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不斷豐富其數學素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打造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而“研學后教”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學生的研學在前,教師的教在后。讓學生在研學案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后通過精講和練習,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并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研學后教的內涵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的教為主,教師的教在前,而學生的學在后,學生完全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釋放和培養。而“研學后教”是以學生的學在先,而老師教在后。“研學后教”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課前導學,課堂研學,教師后教,課后練習。教師在充分研究教學目標、內容和對象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研學案,然后就發給學生先進行預習和自學,再把學習成果拿到課堂上交流和討論,小組合作探究重難點問題,再解決不了的問題有老師精講,最后再布置練習,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研學后教”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領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釋放,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而小學生數學教學引入“研學后教”是培養學生學生數學能力和打造數學高效課堂的需要,為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和實踐,并創新形式。
二、研學后教的策略
1. 課前導學
在實施研學后教之前,老師要先進行教材的研究,然后進行教學的設計,形成研學案,讓學生根據研學案進行預習,研學案中有學習目標、學習信息和基礎題目,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新課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為后面的課堂研學奠定基礎。有了學習目標和方向后,學生就能按著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潛能,還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起到課前導學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特性”的內容時,我們按照教參的要求,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些題目,其中包含了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邊的名稱等讓學生進行做,然后把這些題目發到學生家長群和 QQ 班級群中。這樣根據對課本閱讀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日常的積累,進行這些知識的預習和掌握。然后再把學生的成果拿到課堂上交流,對于基礎知識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能靠自學完成。在研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預習課文,查閱資料,然后解決其中問題,讓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調動起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們把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可以歸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現代教學也強調,我們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能夠成長。
2. 課堂研學
新課改強調,課堂中學生是主體,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傳統的教學中,強調是學習學會,而不是會學,現在要進行轉變,不是讓學生學到到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的知識會用并能夠創新。這樣要求就不一樣了,學會就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為此在課堂研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問題的解決,形成生成的課堂。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用和創。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含義和分數的性質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中查閱資料,討論和交流的形式進行。通過課本和資料對分數的產生進行了解,再讓小組中的每人把喜歡的分數說出來,然后再說一說分數代表的含義,最后再一起討論分數的意義。這樣就是通過小組研究中,學習分數的意義,這就是應該掌握的內容。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非常明顯,他們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都能很好的發揮每位小組成員的智慧,大家把精力集中到一點,你一言,我一語,就把問題解決,從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并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競賽。這也是課堂研學環境中最能體現它作用的地方,那就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 教師后教
教師后教,就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以學定教。教師的教的好處就是有針對性把學習不易掌握的和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強調,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讓學生知識和能力得到拓展。這時老師的后教才凸現出了教的作用,而且還節約了教學時間,讓學生更多時間都放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讓學生研學的時間更長,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例如,在學生討論“分數的意義”后,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結果和觀點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學生的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對錯誤的答案就行引導和糾正,然后過度到分數單位的性質,這也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易掌握,我們要進行講解和拓展。為此,教師的后教,就是評價和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逐步清理本節課存在的疑惑和問題。在評價時,我們老師要做到及時、合理,這樣才能觸動學生,讓他們對學習足夠的重視,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對不足地方的引導和講解方面,老師要在引導的基礎上進行,讓學生還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得到突破。
4. 課后練習
數學學習里不開練習,練習的主要目的就是鞏固、延伸知識和查漏補缺的。另外數學需要分析和計算,本身就需要題目作為支撐。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個學生設計一些題目,比如游戲題,任務題,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在鞏固訓練中,教師要注意通過利用題目或活動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此我們可以適當滲透一些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點,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拓展思維,并學會遷移知識等。學生會利用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舉一反三,這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的體現。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之后,利用多媒體設計了“我能行”的任務驅動練習,通過一個問題現場情境:最近學校要建一個連球場,學校的面積 20 畝,你們知道球場要站學校面積是幾分之幾嗎?你們能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對于這種任務驅動,而又與自己的實際有關系,他們就樂趣去動腦思考。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非常重要。如果直接求是求不出來的,但是還是從學生的思路中窺探到解題的方法,那就是自己通過查詢正規籃球場的面積,然后換算成畝,再進行計算,才能得出。至于計算的結果如何,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可以通過練習的方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是學生實踐能力和發散思維的培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讓學生進行課后練習,讓學生知識得到鞏固和延伸,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高效。
總之,“研學后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等得到了培養和提升。“研學后教”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釋放,教師的教也更具針對性,課堂教學實效得到顯著提升。為此,我們今后還要研究和創新“研學后教”實踐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1]許云霞.構建“創新型”科組貫徹“研學后教”教學理念[J].才智,2013(22):58-59.
[2]韓品祥.淺析小學數學“研學后教”的策略[J].才智,2015(26).63都市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