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組織課堂討論,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秦玉鳳
論文關鍵詞:課堂;討論;時機;形式
論文摘要: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越來越被人們所采用。為了使課堂討論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如何組織好課堂討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精心組織討論內容、正確把握討論時機、靈活運用討論技巧、合理安排討論形式這幾方面作恰當的闡述。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越來越被人們所采用,它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興趣高漲,同時又利于教師獲得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及時地調控教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討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的價值和積極性作用,是已被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它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這種教學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學內容適用,如果組織得不好,照樣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了使課堂討論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有必要對數學課堂進行多角度的討論與研究。那么,如何組織好課堂討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精心組織討論內容
課堂討論在通常情況下只安排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但這段時間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討論內容的組織。組織什么樣的內容有討論價值,什么樣的內容能引起學生極大關注并能夠展開討論,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值得教師們細細探究。
1、精心選擇有探討價值的內容進行討論。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大腦皮層高度興奮。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受這種欲望的驅動,學習過程往往會變得主動而富有生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越是教材的核心問題,越需要讓學生去主動學習,只有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才學有成效。
2、設計能展開討論的內容。課堂討論組織的好壞,產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討論的議題必須富有知識結構和思維內涵,討論的內容應有適當的難度,處于班內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針對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具體分析,作出恰當安排。
二、正確把握討論的時機
俗話說得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關鍵是要我們抓住機遇。時機把握的好壞,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1、當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狀態時。由于這種心理狀態的作用。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希望從別人的發言和交流中得到啟發。
2、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時。在這時,運用“合作學習”相互討論,有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的重點,往往是難點問題,學生只有通過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完成。面對難題,我們就會發現中上程度的學生往往是半信半疑沒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無從下手。這時面對問題如果采用討論的形式,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茅塞頓開,解題的思路也就會漸漸明朗起來。
3、解答“開放性”問題之時。解答開放性問題的方法各種多樣。而且結果也不唯一,不同學生常常發現不同的結果。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為學生間的交流創設了良好的機會。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傾聽同伴的意見,并從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共同進步。
三、靈活運用討論的技巧
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明辨是非,增長知識。因此,在組織課堂討論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討論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討論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吸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意見等。
1、學會獨立探索。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索,必須要有自己見解和前認知能力作為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來替代的。只有在學生個體通過閱讀、觀察、分析、比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種信息,探索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
2、學會傾聽。在開始討論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在課題上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要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3、學會表達。語言是思維的窗口,是社會交往的工具。討論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及時指點。
四、合理安排討論的形式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老師要有意識地分好組。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文化基礎、愛好特長、性格、性別的不同,本著“條件均衡,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1、雙人討論學習。兩人一組討論學習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礎,每個人都是這個小組的“主角”。這種學習活動簡便易行。
2、三至四人一組討論學習。這種方式進一步培養了學習的合作精神,也是課堂中常采用的一種方法。
3、班級小組討論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引進競爭機制,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4、跨小組討論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每個學生在他自己的小組里是學生,到別的小組里是“專家”(發揮它的特長),每個人都扮演一個相對活躍的、重要的而且獨立的角色。
教學中我們要精心組織討論內容、正確把握討論時機、靈活運用討論技巧、合理安排討論形式,只有這樣,課堂討論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才能給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從中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