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對小實驗的重要性
徐騰
摘要:小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對學生理解形象物理學科知識,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小實驗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應用小實驗進行探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學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傳統理論性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弊端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利于學生對物理學習保持持久性的興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物理小實驗的重要價值,并探索全新、高效的小實驗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物理小實驗的優越性,使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夯實知識基礎,提升學習質量。
一、初中物理小實驗的特點及重要性分析
(一)特點
與正常實驗相比,物理小實驗規模小,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實驗演示,又可以在課后同學之間互動交流和探討[1]。其所用的實驗道具也相對簡單和常見,對實驗場地的要求不嚴格,實驗用時較短,成本較低,難度低,可操作性強。同時,物理小實驗的靈活性較高,在課堂上及課后都可以操作,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方便了學生進行實驗時間的安排。學生在課后完成物理小實驗,對實驗現象會有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可以對實驗現象深入思考后產生的疑問進行進一步探究,有利于學生在實驗操作時多思考、多動腦、勤動手,增強物理知識的可操作性。
(二)重要性
為研究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筆者選取我校初二1 班和初二2 班作為研究對象,這兩個班級學生的各科成績和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無明顯差距。初二1 班共計50 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實驗進行輔助教學;初二2 班共計48 人,教師采用傳統理論性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之后,筆者對初二1 班的學生和初二2 班的學生實驗前后對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物理文本信息的了解情況等進行了對比,并根據八上期中考試的成績與八下期末考試的成績“三率”(及格率、優秀率、高分率)的分析對比,對實驗效果進行判斷(見表1 )。從八上期中考試兩個班的“三率”對比的結果中看出,經過應用半個學期不同的教學模式,初二1 班的“三率”已經比初二2 班有一定的優勢。而從八下期末考試兩個班的三率對比可以看出,初二1 班已經具有絕對優勢了??梢?,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調動情緒,強化自主性。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借助小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立體和形象地觀察到物理現象的變化,讓枯燥無味的物理概念變得有趣,從而使學生體會與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奇妙之處[2]。例如,在教學“慣性”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慣性小實驗,將慣性知識更加形象地展示出來。實驗過程:將放置一個雞蛋的硬紙片放置在裝有半杯水的水杯口上,之后迅速抽走硬紙片。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雞蛋安全地掉進水杯中,并沒有隨硬紙片飛出。通過這個物理小實驗,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慣性的存在,進一步降低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有更加具體和生動的了解。同時,在物理小實驗中,學生動手、動腦自己做,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的自主性,不但可以感受到玩中學的樂趣,而且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第二,營造環境,活躍氛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小實驗具有便利性和趣味性,可以使物理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課堂環境更加良好,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效率更高。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多了,距離自然就近了,學生也就不再恐懼教師和物理學習,學習效果也就高了。此外,初中物理小實驗也適合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共同完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主探索、相互幫助,不僅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提升了他們分析物理知識的水平,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小實驗的應用策略
(一)凸顯物理小實驗的趣味性,促使學生感受實驗樂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凸顯物理小實驗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有針對性地適時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小實驗促使學生感受物理實驗的樂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識內容,真正實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學“浮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小實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浮力產生的原因。實驗過程:將割掉底部的礦泉水瓶倒置,在瓶頸處放一個乒乓球并向瓶內注水。此時,學生可以觀察到,乒乓球并不會浮起來。之后,教師用瓶蓋蓋在瓶口處,學生觀察可以發現,乒乓球出現上浮的現象。通過這個實驗,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浮力產生的原因,對浮力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也使實驗的趣味性更強,使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更大。
(二)優化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物理小實驗的應用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在實驗開展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調動學生的實驗自主性。例如,在教學“大氣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有同學設計了一個“無法吸走的牛奶”實驗。實驗過程:準備一個試管,裝上牛奶,橡皮塞封好口,并在橡皮塞中插入細玻璃管,用力吸玻璃管,無論如何用力,牛奶就是吸不上來。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大氣壓的作用,試管中的飲料吸不上來。這個實驗能夠很好地刺激學生的物理思維,使學生敢于大膽嘗試和創新,既可以在物理學習中習得知識,又能夠增長才能。
(三)將實驗生活化,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物理的生動性與實驗性是非常強的,實驗是物理學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小實驗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生活的作用,拉近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例如,在教學“折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與開展一個“位置升高的硬幣”的實驗,將折射與生活現象相聯系。實驗過程:選擇一個半透明的水杯,將硬幣放在這個水杯中,將杯子不斷地移動,觀察發現無法看見硬幣,此時向杯子中加水,觀察可以發現又能夠重新看到硬幣。能夠重新看到硬幣,主要是因為光的折射,使硬幣的“位置”逐漸升高。這個物理小實驗可以生動地解釋折射現象,而學生在設計、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物理小實驗的重要性,積極引導與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小實驗,發揮物理小實驗的優越性,使學生在實驗中對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知。同時,物理小實驗的開展,可以使物理課堂更加輕松和愉悅,改變以往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實驗中自主思考、自主反思、自主動手、自我發展,這對于學生物理成績的提升、物理思維的培養、物理綜合素養的形成等都具有推動作用。
[
[1]潘忠廣.初中物理課外實驗的開發和應用實踐[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
[2]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