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分析
陳志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探索自然界客觀規律的科學,是理論和實驗高度結合的精確科學。實驗教學是貫徹物理教學大綱,新課程改革推進計劃的重要的途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如果能轉變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觀念,正確的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驗教學中的理念
1.充分地發揮出實驗教學的探究性功能
傳統的實驗教學過分重視實驗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實驗的探究功能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常常是刻板地把實驗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驟和結果一一交待給學生,讓他們先記住,再按步驟操作實驗。學生他們根本體會不到自己動手后發現問題并總結出一些實驗結論的樂趣,感受不到科學的魅力。這種做法挫傷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需要出發
新教材把學生動手實踐活動融入到學習內容之中,在實驗教學中,老師應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使學生在和諧、寬松、民主的環境中自主合作,創造性地學習和實驗,讓學生盡可能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盡可能地“玩”夠、想夠、說夠,不強迫學生去說老師框定了的話,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實驗課和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實驗課中,師生的行為和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在傳統的實驗課中強調學生課前預習,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和要求操作,實驗結束后教師作講評。而在新課程下的探究性實驗課則強調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驗的欲望,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并交流、討論,然后按自己設計的步驟實驗,并由學生自己評價和小結,而后主動查找資料補充。實驗課中師生這種行為方式的轉化就得靠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的轉變。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思考、交流、討論與合作。
二、實驗教學中的創新
1.在物理實驗結論的應用與延伸中引導學生創新
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延伸所獲取的知識并向知識與技能的深度、廣度作更進一步的探索。如通過實驗探究獲得了物態變化的規律后,及時向學生介紹了“神州飛船”發射中應用到的耐高溫材料,“熱管”技術等,同時我又啟發學生進行創新聯想“假如你是建筑師,你如何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使你們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適的溫度呢?”學生們說出了許多方法。有一位學生的想象非常有創意:“用某種材料,把它填充在墻壁內,室內溫度升高時,它熔化吸熱,阻止溫度升高;當溫度降低時,它的液態就凝固放熱,阻止溫度降低,從而始終使室內溫度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還可以將外墻壁的顏色設計成可變式,冬天為深黑色,夏天為白色。”對于他富有創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我都能及時給予鼓勵,學生們的創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2.在實驗中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實驗探究和創新實驗的方法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能根據典型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歸納出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如常用的間接測量法、控制變量法、疊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較法、轉換法、推理法等,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在探究過程中尋求創新
傳統物理實驗教學,教師總是讓學生預先知道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實驗結論,要求學生背熟實驗步驟后才能用固定的實驗器材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學生根本不考慮為何要這樣做。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實驗已明顯增加,而演示實驗、小實驗也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教學以前,想方設法將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有意識地創設一種探究的氛圍,擴大探究空間和思維空間,并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尋找創新的突破口。
總之,對于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來說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學校和教師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缺少對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等的研究,這都是今后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也需要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