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六個環節
文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物理知識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過程中,如能正確的演示或指導學生實驗,對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可以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時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所以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而且相當重要的環節。我認為一堂完整的物理實驗課,應做好如下六個環節。
一、看
所謂“看”即“觀察和了解”,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節,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則、器材的使用范圍以及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例如,測量教室的長度,我們是選用米尺還是選用皮尺呢?因為測量工具米尺和皮尺,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們的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須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確,但仍加大了實驗的誤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測量,有效地減小了誤差。使用前,我們還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損,以及它的分度值。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我們是否操作恰當,讀數是否準確的問題。
在體溫計的使用上,體溫計作為一種特殊的溫度計,它有著與其他溫度計顯著的不同點:(1)量程不同,其他溫度計量程一般是從-100℃~100℃甚至更大,而體溫計的量程只是從35℃~到42℃;(2)構造不同,體溫計有一纖細的縮口而其他溫度計沒有,構造不同導致使用上的不同,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被測物,而其他溫度計不允許。更應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體溫計之前,要“看”水銀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沒有,需甩幾下,否則使用時可能導致數據的不真實。
二、調
即“調整或調節”,它是進行實驗的一個準備階段,調整或調節的正確與否對實驗的成功有決定性的作用。
對部分需要“調”的實驗儀器,應注重正確的“調”法,最好當學生的面示范一次。例如托盤天平的調平衡,首要條件是要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調平,在調平的過程中,雙眼看指針,輕輕旋動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間。
在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機械調零上,由于電流表或電壓表長期的使用、運輸等因素,使指針不能準確地指回零刻度處,一般我們都采取機械調零的辦法:先找到刻度盤調零的螺絲,用螺絲刀,慢慢旋動,使指針指回零刻度處,操作的過程中,眼睛應始終盯住刻度盤,旋動的手腕要用力均勻。 三、做
做,即做實驗,它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我們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應先通過教師的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如用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應與被測部分串聯,要保證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被測電流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點觸或試觸的方法)。得到教師的檢查同意以后,方可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否則一旦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或電路中發生了短路現象,很容易燒壞電流表。
四、記
即在實驗中,正確的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取的姿勢(如刻度尺數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準確的記錄(數字與單位要準確)。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錯誤的讀取姿勢或方法,加深學生對錯誤和誤差的了解,加強學生對動手操作的掌握。同時,也應尊重實驗的事實,不能任意加大或減小實驗數據,有意迎合實驗的真實結果,應著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實驗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的實驗結果不同,我們應及時加以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討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例做“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數值存在偏大偏差,我們應幫助學生指出,這并不是實驗錯誤,而是由于存在摩擦力導致的結果,為了使實驗結果更趨于理想,我們應想辦法減少摩擦。
六、理
實驗器材的適當選取,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實驗數據的準確讀取、記錄和分析,并不意味著實驗的完整結束。實驗后器材的歸類、整理是各類實驗的掃尾工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
總而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動、成功的物理實驗課,“看、調、做、記、析、理”這六個環節缺一可。只有掌握了這六個環節,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才能使學生通過做實驗牢固掌握有關知識,既能使老師輕松教學,又能使學生愉快接受,從而使物理實驗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