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應對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的初探
林肖紅
在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特征:即一部分學生的成績穩步上升,居于前列;與此相反的是另有一部分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不斷下降,成績不斷后退,由此在初中階段形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群體。前一種群體的學生被公認為學有潛力,能考入重點高中;而另外一種群體被公認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那么,造成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嚴重分化?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造成影響的原因
在教學中發現,差生中的絕大多數智力并不差,可見決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習慣等。因此在教學中,在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融于教學之中,把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為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
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數學教材的數學內容體現由直觀到抽象的漸變過程,以適應學生認識的發展,在這種變化過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其表現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驟變過程,抽象層次驟然提高,這種變化若學生不能立即適應,就成為學習數學的巨大障礙。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如從算術到代數的過渡,其重要標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特別是字母代替的數既是確定的,又是任意的,這種兩重性與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相比,抽象程度顯著提高,可以說表現為一次飛躍;從代數到幾何的過渡,其抽象程度的飛躍則表現在由以前的單純的以計算為主到對數學問題的推理論證、大量抽象符號和數學語言的運用過渡;由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的過渡,以函數概念的引入為標志,宣布了數學問題的研究由處理相對穩定的數學問題進入處理運動、變化的量與量關系的數學問題的領域,標志著抽象層次的又一次大的邁進.
減少學習兩極分化的教學對策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展是有強化和推動作用的。教學中,有目的地不斷用榜樣言行生動范例教育學生,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意志。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教師積極啟發誘導,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獨立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穩定,興趣容易轉移,上課容易分心,在課堂上不斷以目光、表情、手勢以及聲音的變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頓來警示他們,使其感到自己始終置身于老師的關注之下,從而自覺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學生依賴性強,不愛動腦筋,抄作業,教育他們認識到做作業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獨立完成作業雖是長期的艱苦的事情,但對學習有利,讓他們明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在認真復習的基礎上,“強迫”自己去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自控力。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面對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關照與幫助,鼓勵其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及時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結合課本內容適當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進取和求知欲。編排教學內容注意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
3、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條件較優越及家長的包辦代替,動手能力較差,這給數學的學習帶來了障礙。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過程中將直覺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例如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讓每一個學生先準備好一個硬紙做的三角形,在課堂上讓同學們都把這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剪下來,再和第三個角拼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平角。這樣,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證明思路。通過讓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制作教具,實物在手,看得見,摸得著,對它們的特征記憶深刻,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處在“分化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變化,處于抽象思維的起步時期,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正處于發展上升階段,既充滿激情又充滿矛盾。教師應該設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渡過“分化”,使他們順利完成這個時期的學習任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